1号玩家

正片

主演:刘忆单,彭小龙,熊映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1号玩家 剧照 NO.11号玩家 剧照 NO.21号玩家 剧照 NO.31号玩家 剧照 NO.41号玩家 剧照 NO.51号玩家 剧照 NO.61号玩家 剧照 NO.131号玩家 剧照 NO.141号玩家 剧照 NO.151号玩家 剧照 NO.161号玩家 剧照 NO.171号玩家 剧照 NO.181号玩家 剧照 NO.191号玩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1号玩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超次元学院战队是一支由学院学生组成的电竞战队,他们在队长司徒莫言的带领下,屡屡战胜职业战队,一次次的挑战了商业联盟的权威。另一方面,超次元学院以男枪为核心研发出了新的传输技术,新科技使传统的电竞游戏变得更加真实和刺激。虽然新技术还在试验中,但外界对此项技术都十分关注,其中商业联盟更是想将该项技术据为己有。为了保护新科技和整个电竞行业的规则,司徒莫言和战队小伙伴们与商业联盟会长斗智斗勇,兵行险着,在最后扭转局面,阻止了商业联盟窃取新科技和入侵超次元学院的阴谋,也维护了电竞行业的公平公正。大罗剑侠他们有什么合理怀疑:两宗绑架案红莓恋途未卜满秋封面女郎1944地老天荒谷子和鲻鱼整形美人安魂2022大江东去幽静的山荷叶执法先锋粤语版女人要过好日子牙仙2不平静的日子眠狂四郎恶女狩猎猎豹行动2002邂逅在釜山法律与秩序第二十一季圣殿骑士2007好鬼两个半2鬼王争霸真心话太冒险蝙蝠别墅玩偶盒惊魂京都科迈罗侦探老炮儿(网络剧)苍天厚土变身飞人2狂野边缘1995青春雷锋自视性幻觉美丽的错误我的妈妈大玩家1992侦探者也迷雾篇

 长篇影评

 1 ) 头号玩家 其实是对宅文化的嘲讽

转载自S1 作者:windtrack

不谈原著 只谈电影

看完电影之后,相比铺天盖地的彩蛋相比,我最大的疑惑不是这电影到底有多少彩蛋,而是一个2025年出生的,活在2045年的小屁孩子,为何会对一个上世纪80年代都谈不上主流的雅达利游戏这么熟练?别说2045年已经有绿洲这么好玩的根本不用出来的游戏了,就以现在的主流玩家,从后PS2世代开始接触电子游戏的玩家而言。有多少人知道雅达利主机,见过实物,能说出5个以上卖座游戏?反正从FC开始玩游戏的我也就见过一次雅达利2600的实物,游戏也就知道个大崩坏的ET。

其实电影中还有一个严格来说算是BUG的镜头,第三把钥匙解锁时的游戏Adventure是79年Atari2600主机的游戏,而最后一闪而过男主操作游戏的手柄,却是5年后才发售的Atari5200主机的手柄造型,虽然略有不同,但2600摇杆加红点的造型太过经典,绝不可能是带键盘的手柄。当然那些流量营销号蹭热度彩蛋贴并不会告诉你这个错误。这同样也说明,其实大部分观众,可能包括电影制作人员,对将近30年前的游戏,也根本谈不上精通。

那么又回到最初的问题,2045年的青少年,居然对一款80年前的游戏这么熟悉?显然这是不现实的,那么为什么主角能够这么熟。其实影片已经解答了我们的问题,主角研究了哈德利平生所有喜欢的游戏、电影、音乐。而研究的动机,当然不是因为他喜欢这些游戏,他只是想获得这些股权,在现实生活翻身,买上一个大平层公寓天天醉生梦死,实际上他也这么干了,而且每周还要维护两次不让死宅玩游戏。这很宅文化么?宅你妈个头!

再看看女主角,除了一个生生安上的阿基拉摩托和长得很像DOTA2花仙子的脸之外,我几乎找不到这个人物和游戏文化能挂上钩的地方。她寻找钥匙的动机是为了在IOI过劳死的父亲复仇,然而我想问问,你们天天在绿洲里NEET,欠一屁股信用卡,IOI给你们工作让你们还账,诚然这个工作确实是不太人性,但比你这种NEET对社会共享要大的多吧?欠债还钱不是天经地义吗?如果你真的像电影里那么牛逼,twitch直播万人迷,在游戏中挣的虚拟货币早够替自己父亲还账了吧,然而呢?

所以总结来看,男主女主,根本谈不上严格意义的亚文化爱好者,他们都是和现在你随处都能看到的蹭热度流量营销号一样以利益驱动来搅浑传统亚文化领域的那一勺老鼠屎。

而整部游戏里真正的宅是谁?是那个不敢跨出接吻那一步,葬礼上还要用Star Trek的LOGO的程序员死宅哈德利。而这个死宅,整部电影全程都在被嘲讽。和女朋友去看电影什么都没发生,开发的游戏导致社会退步,甚至被暗示是个基佬,沉迷虚拟世界吃不饱饭。仔细想一想,这不就是当今社会嘲讽死宅的常用手段么?单身,电子**,沉迷二次元老婆被家长怀疑**。斯皮尔伯格用那么多视觉特效里毫无意义的彩蛋,其实埋藏的还是嘲讽死宅这个主题。

有人说的好,头号玩家是一场伪宅的盛宴,没错。现充们带着女友到影院,看这是自由高达,那是机械暴龙兽,11岁小孩玩的是盲僧。女友哇,你懂的好多。然后两人看完回家和片中主角一样在大平层公寓转椅上来一发。尽管他们不知道元祖高达,分不清钢铁哥斯拉,可能根本没听说过真人快打,但是不可否认正式这样的人群才是头号玩家真正的票房中坚,才是斯皮尔伯格真正的客户群体。

而死宅呢,自己一个人默默看到结尾字幕放完所有版权列表并回忆对应片中出现的角色后,还是回去现实世界隔壁吃肥宅餐喝快乐水填饱肚子。其实你只是一个没有契约的IOI员工,根本没有快乐。快乐只永远属于现充,属于赢家,不属于享受游戏的人。

这不就是这部电影告诉你的真实吗?

 2 ) 《头号玩家》除了彩蛋还剩下什么?

这种游戏视频电影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我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不了紧张感,画面上打得天翻地覆也只是虚拟世界里的一堆数据程序在互殴,虽然有现实世界的对抗,但也都是过家家式的。几条线索都是拍拍脑袋就找到了,一帮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的天才玩家,情节上真是一点想象空间都没有。我想如果没有这一二百个彩蛋分散观众注意力,这电影会被人骂无脑白痴吧?彩蛋会给一部电影带来一些趣味,但如果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彩蛋,我不知道这应该叫聪明还是投机。 看完电影后,站起身来,抖落一身的彩蛋,这电影还剩下什么呢?其实最后留在我头脑中的,只有片中的大神halliday说的两句话: 第一句,“只有现实是真实的”。 主流科幻作品一个永恒的母题是科技对人性的压榨和异化,《头号玩家》也不例外,这是最安全最讨好的一个价值观。你们成天沉迷在游戏世界里,外面已经变成了城市废土,为了买游戏装备欠下高额债务,只好给无良游戏公司去做苦力……看了两个小时的让你爽翻天的游戏视频之后再告诉你这都是虚幻的你要好好回去上学考大学啊骚年,这个逻辑跟印在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是一样的,一句正确的废话。 第二句,“谢谢你玩我的游戏”。 其实这是真正打动到我一句话,也是这电影唯一打动我的地方。《头号玩家》基本上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文化的一锅乱炖,包括电影、动漫、音乐、游戏……致敬了太多的经典。所以这句话在我听来,不仅仅是剧中人的一句谢幕,也应该是斯皮尔伯格代表了那些逝去的昔日荣光向这个世界的一句致辞,也包括他自己。也许有一天他也会说着“谢谢你们看我的电影”离开世界,那个时候相信他也会听到很多影迷的一句心声:“谢谢你拍电影给我们看。”想至此真是无限伤感。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头号玩家》现在在豆瓣和猫眼上的评分都是9.2分,这属于顶级电影的评分了,《教父》在豆瓣上也就9.2分。但是我发现在imdb上的评分是8.0,而且还有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说对于这部电影,中国观众比西方观众评价要高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是一种对高级流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通过放大和传达这种认同感所产生的优越感所致。拿我来说,我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开始听到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的时候就有点燃了,到戏仿《闪灵》的情节简直热血沸腾,看到钢铁巨人在熔岩火海中竖起《终结者2》式的大拇指,我放声大笑起来……但是我发现我的这些反应在电影院里显得很孤独。啊,这些牛掰的point这些低端观众完全get不到啊,于是我就产生了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可耻的优越感,并且好想把这种优越感分享出去……于是这种优越感就化为了强大的口碑。这种观影心理在西方就不会存在,都是全民烂熟于心的梗,一笑置之,没什么好拿出来把玩的。我想即使是我们产生过黑泽明、宫崎骏、任天堂这样流行文化符号,也不至于仰视得如此投入,如此陶醉。

 3 ) 为什么我不喜欢《头号玩家》?

理论上我有每一个理由喜欢《头号玩家》。

从品位来说,我几乎可以算作一个美国宅:

科幻迷,超过20年的游戏历史(主机,PC皆通),认真听过上世纪欧美摇滚,库布里克死忠粉,Monty Python迷弟——可以说这部片子里包含的一百万个彩蛋我都可以很轻松的识别出来,并且报以会心一笑。

更不用说我现在在VR行业工作,日常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策划VR体验,里面的那些VR行业的技术元素基本上就是我每一天工作需要接触到的东西。

如果你想要问诸如“《头号玩家》里的那些VR技术能不能实现”这种问题,大概全中国也找不到几个比我更加内行的家伙。

但是我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

为什么?我想那些赞扬这部电影的影评已经将电影的优点阐述差不多详尽了。这部电影的最打动观众的地方,按照我所看过的很多评论,是这样的:

「《头号玩家》对我们这些玩了这么多年游戏、看了这么多年电影,或者总的来说,享受了流行文化的这一代中国观众是一个承认——我们这么多年来的“玩物丧志”,并不是空虚徒劳的。」

它承认了我们的娱乐是一种有价值的行为。

对于从小到大背负着“玩物丧志”名号的中国中青年观众来说,这种承认简直是一阵清流,吹拂进了人的心里。因为中国的青年太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这种承认了。

我想我不喜欢的核心,实际上就来自于这种承认本身。如果我们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导演通过这140分钟的电影所塑造出来的这种承认本身,是站不住脚的。

让我们回到这部电影(也是原著)的剧情设定上来:

天才的游戏设计师好乐迪(Halliday)创造了一个虚拟游戏世界“绿洲”,并且变成了世界首富。他死后在游戏中留下了三个彩蛋,找到这三个彩蛋就能够继承他的所有财富,和“绿洲”的管理员权限。
于是全世界的所有人都投入到了对于他的研究之中。而研究的对象,就是他所留下的一切痕迹:
他的日常生活,他的过往历史,他所热爱的80年代流行文化,他玩过的游戏,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所有这些。而邪恶的开发外设的公司IOI也通过组织的力量聘请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专家来做这种研究,希望最后能够以此获得绿洲的控制权。

在原著小说里,作者毫无疑问是将自己代入到了这个首富天才设计师的身份之中了。我几乎可以看得出来,他在写这篇小说的时候脑袋里所转悠的狂热想法:

有朝一日我成为了世界首富,我要如何如何——我要大家都听我的!大家都喜欢我所喜欢的东西!让大家都认同我!

你难道不觉得,这种想法有一种无可比拟的傲慢吗?

我们之所以热爱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最大的原因恰恰在于它在本质上的“无价值”。

我们玩游戏是因为游戏有趣,我们也有很讨厌的游戏类型,那不去玩它就是了;我们看电影是因为电影好看,不好看的电影就不要去碰。

我们去做这些我们心甘情愿去做的事情,就在于这些事情是不产生价值的,它是消费的一部分。而一旦消费变成了生产,那么游戏立刻就变质了。

万一我就是不喜欢《闪灵》呢?

万一我就是觉得Atari2600上的游戏古板无聊呢?(说实话我并不相信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玩家会真心觉得那些古旧游戏有趣)

你拿一个5000亿美元的胡萝卜在我头上悬着,逼着我去钻研这些东西,这不就是最最原教旨的资本主义吗?

天才设计师好乐迪在做这件事的时候难道不会想到,IOI的出现是一种必然,而且实际上是他的同路人呢?

将游戏从消遣变成生产,这就是最最原教旨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就是这样一种将人变成机器的过程,马克思将其称之为“异化”(Entfremdung)。

5000亿美元实际上就摧毁了这个游戏的一切意义,让它变成了机器生产的过程。

我们作为玩家会去嘲笑那些“只要充钱就能赢”的游戏,或者“你打到一个神奇戒指可以拿去换钱”的《贪玩蓝月》之类的页游,或者魔兽里的打金工作室(在《头号玩家》里的IOI就是这么一个组织),那把它改头换面成“游戏彩蛋”,怎么你就看不出来了?

从这个层面讲,好乐迪摧毁的不光是彩蛋游戏,他摧毁的另一件非常宝贵的东西,就是他自己赖以成功的创新精神。

我其实很难想象一个2045年的未来,在一个理应最有创造力的虚拟世界里,最流行的东西居然是上世纪80年代的!拜托,这已经过了60多年了。我们可以援引用宝树改编自道格拉斯·亚当斯的流行文化三大定律:

a.大多数我出生时已经有的流行文化都是陈旧老土不值一提的
b.大多数在我10-30岁之间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无法复制的经典
c.大多数在我30岁之后诞生的流行文化都是愚蠢肤浅,幼稚可笑的

当然这是人类的共通心理(大概是进化论的结果)。但是毫无疑问我们看到的是有个人把它当真了,而且还根据这三条定律写了一篇小说出来。这篇小说就是《头号玩家》。

如上所述,这5000亿美元的巨型胡萝卜,不但是摧毁了游戏,也摧毁了创新精神。所有人为了这个巨型胡萝卜在80年代流行文化的圈子里打转,那还有人会去创作出新的东西吗?

更重要的是,创新本身就是游戏精神的结果——探索未知,并且打开全新的领域。创新和游戏本质上是一回事。

但是,为了琢磨好乐迪的内心,你看一千遍Monty Python或者只听有可能让你拿到5000亿美元的Duran Duran,这会让你做出任何新的东西吗?

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任何的创作者都是在前代作品的基础之上成长起来的。冈田斗司夫在他的御宅文化论中,说过他们当年的科幻爱好者有一种“贵族的责任”(Noblesse Oblige),要去努力去吸收去钻研,去真正将作品融会贯通。然后他们做出了《飞跃巅峰》,《蓝宝石之谜》和《王立宇宙军》。对于前代作品的热爱的最顶级的方式,正是带着自己的趣味和偏好去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将这种趣味和偏好传递下去。

而好乐迪作为创作者本人,传达自己趣味和偏好的办法,却是5000亿美元——好乐迪亲手杀死了他自己。

从电影的层面,这也是同样的:电影里的彩蛋越多,实际上就越危险。因为它仅仅是将过往的经典形象回收重新再利用,而不是创造出自己的全新视觉形象。

纵观好莱坞的历史,这些年来出现了一大批好莱坞的80年代“致敬”“怀旧”电影,比如《极盗车神》和《爱乐之城》,再比如《银河护卫队》《水形物语》。这实际上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好莱坞(特别是科幻的那部分)已经很久没有推出原创的、辨识度高的视觉形象了。

《黑客帝国》有什么梗和彩蛋?《银翼杀手》有什么梗和彩蛋?《终结者》呢?

他们不需要致敬和梗。他们就是被致敬的对象,梗的来源。他们都能带来崭新的原创形象和突破的视觉风格,而近10年来的好莱坞,能做到这一点的科幻电影,可以说已经消失了(《银翼杀手2049》勉强可以算半个)。

而从电影里对于这些过往视觉形象的利用方法而言,也可以看得出,导演毕竟还是电影人,而不是游戏人。毫无疑问,完成度最高、也是最经典的桥段是对《闪灵》的致敬。导演抓住了《闪灵》的关键元素和桥段,这一段的致敬真的稳、准、狠。

个人觉得,可能除了斯皮尔伯格,没有其他导演可以完成(另一角度,就算有导演能够完成了,我觉得更可能会被喷到生活不能自理)。但是游戏的彩蛋部分,就只能用浮皮潦草来形容了——可以说其中几乎全部的游戏梗,都只是一个皮肤的问题而已。

从这种角度,诛心而言,《头号玩家》的“1XX个彩蛋”,实际上可以算作是精心算计的,对于尽可能广阔的受众群做的一种收割。

电影中有很多迷影梗,这毫无疑问能够照顾到迷影群体;游戏梗,也照顾到了游戏群体。而电影剧情最后让大家回到现实之中,又确立了一个很轻巧的,很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结尾。于是,所有人都皆大欢喜了。

《头号玩家》就是这样一个“所有人都皆大欢喜”的作品。它不是科幻,而是一个童话——这也是斯皮尔伯格所擅长的类型。《ET》和《AI》都是这样的在科幻设定下的童话故事。

它是一个轻盈的仿佛梦幻的故事,正好与它所致敬的80年代电影相同。

所以,这是一场梦。梦醒了,大家也就结束了吧。

 4 ) 这是一个老爷爷对造梦孩子们的真诚理解与祝福啊

这部电影的剧情并不重要——“被虚拟世界控制的人类通过反思寻找秘诀脱出重围反控制”,各色科幻小说里都演过了;论深度与思辨,《黑客帝国》三部曲早就玩够了。

这部电影的主旨也不重要——老爷子说出政治正确的“现实生活是唯一真实的”,主角说出政治正确的“人需要经常过现实世界的生活”,都只类似于归纳中心思想;毕竟大家都看到了,虚拟世界在电影里如此奇幻瑰丽,现实世界一塌糊涂,回到现实世界简直是忆苦思甜。

对未来世界的刻画很深刻,但类似的乌托邦传奇,《饥饿游戏》之类也有。

令二次元爱好者狂热的彩蛋挺重要,但不是最重要:那些是内容的一部分,是招口碑的生意口,是让二次元爱好者快乐的细节,但重要的是形式,一种寄托着斯皮尔伯格态度的形式。

一种真诚的、理解的、欣赏的态度。


看过电影的朋友,基本有两类反应。

本身是二次元爱好者的,自然志得意满:数着梗,挺着腰,如数家珍——有点像看完《星际穿越》后,忙着跟朋友们解释梗的科幻爱好者——大概是:“终于有人懂我们了!”

非二次元爱好者的,纷纷来找前一类人拍肩:原来游戏这么好玩?我也要玩游戏!

身为一个此时此刻家里摆着四台PS系列主机(其中PS1是在巴黎某个老店里掏的)和两台xbox、steam上装满老游戏、电脑里装满模拟器、每天用psVR影院模式打游戏看视频、没事喜欢在海拉尔大陆烤苹果+蘑菇+用盾反收拾哥布林的家伙,看这电影时,除了看到梗的感动外,更多的是在想:

“终于有电影人准确掌握游戏·电影的正确打开方式了——终于有电影人理解我们了。”

而且不是来自一个年轻的宅男导演,而是一个快72岁的老爷爷。


对大多数非游戏爱好者而言,你说句“我爱打游戏”,经常会招来“啊,在app store叫什么呀,我搜搜”、“哪里下载啊,我用电脑下。”

——我也试图跟人解释说,现在的好游戏不再是那么回事了。红白机时代,游戏提供的,普遍是一个简化的世界:需要的是眼明手快、迅疾的简单操作;许多现在的手机游戏,依然如此。世嘉机和超任时代,已经有许多游戏试图提供一种拟真体验了。PS和PS2时代,许多伟大的游戏制作者利用多媒体,开始描绘世界。之后,从《GTA》到《荒野大镖客》到《神秘海域》到《巫师3》,都在卖体验,确切点说,沉浸式体验。

——好电影应该有的东西——美工、剧情、分镜、叙述、视角、文本——好游戏也应有尽有。伟大游戏到最后,与伟大电影的目的是类似的:造梦。

——但我说到这里时,他人已经听得意兴阑珊。我也只好缄口不言。我明白,要让朋友们知道游戏有多好,只能让他们自己玩。实际上,每个来我家玩游戏的朋友,我一句话都不说,给他们看一段《战神3》如何打波塞冬,看一段《神海3》的大沙漠,套上VR头盔来一段《厨房》,他们就都服气了,也懂了。

毕竟,游戏依然算是亚文化。各色游戏改编电影,成功的并不多——毕竟,大多数好游戏是按着电影路数制作的,而电影导演们也就顺着做。

但《头号玩家》不同。


这部电影的剧情与主旨不重要;梗的意义在于显示诚意;而华丽多变的虚拟世界这种表现形式,才是一切。

换言之,形式比内容重要。

电影里《闪灵》那段尤其明显。如果按主线叙事,那段可以大幅度删减,但电影保留了足足的长度:是为了致敬?还是斯皮尔伯格爷爷终于过了一把瘾?——“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这么玩啦”!

斯皮尔伯格爷爷,快72岁了,做了一辈子电影。他很深刻,很有人文关怀(《辛德勒的名单》);但他最大的乐趣,一向是,找到一个题材,好借此展现一种卓越的,幻觉般的奇观

《大白鲨》、《ET》、《印第安纳琼斯》、《侏罗纪公园》、《丁丁历险记》;他监制了《变形金刚》系列,他一辈子都在竭力展现幻觉般的奇观。

他导《丁丁历险记》这部动画片的时候,都65岁了。

他是个执着的造梦人。《神秘海域》系列游戏无数细节都在向他致敬。

几乎可以想象,这个故事到手后,他的乐趣在于:终于可以给他一个题材,让他肆意展现画面与梦境了——毕竟在未来虚拟世界里,怎么夸张怎么玩都不过分。

于是我们看到了《头号玩家》。


虽然电影提示我们“现实更重要”,但斯皮尔伯格用如此灿烂辉煌的方式展现虚拟世界,这种灿烂的狂欢,这种形式上的斑斓华丽,是电影这种门类的艺术大师,向游戏这项艺术门类进行的致敬,或者祝福——就像一个画家在向摄影艺术致敬似的,一个72岁的老爷爷,用自己浸淫一生的艺术,向另一个艺术门类说:未来是你的。

电影结尾,哈利迪老爷子说了句“感谢你玩我的游戏”,然后关门而去;那一瞬间,我险些哭出来。这句话,也可以是斯皮尔伯格说的;“感谢你看我的电影”;他与游戏设计师老爷子的类似之处是,他们都是真诚的造梦者;所以斯皮尔伯格想说的,其实也差不多是这种意思:

“感谢你玩我的游戏——感谢你来经历我制造的梦。”

这句对白,带着一种清醒的温柔,一种心胸开阔的,对观众,以及未来造梦艺术的诚恳祝福。

就像一个老爷爷蹲下来,真心诚意地陪一个小孙子玩一盘游戏似的,而且真心欣赏地说:“游戏确实很好玩啊!”

 5 ) 报菜名之头号玩家

:我们这位演员啊。

:啊。

:很多豆瓣网友都认识。

:您客气。

:经常在热门电影条目下面看见您。

:确实是喜欢写点儿影评。

:您是豆瓣著名影评人。

:不敢当。

:原先是经营微信公众号的。

:自媒体时代嘛。

:运营得特别好,每天更新一篇。

:勤快。

:内容详实,而且图文并茂。

:符合用户阅读习惯。

:两百多个字儿,配八百多张图。

:合着四张图才摊一个字儿啊。

: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懈努力,就做成了一个大号!

:有这么快?

:粉丝数突破了三位数。

:一天才涨一个粉啊!

: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呀。得想想辙。

:怎么办呢?

:您灵机一动,我上豆瓣导流去呀。

:怎么个导法呢?

:只要一有新片上映,甭管三七二十一,第一个把影评发上去。

:讲的就是个速度。

:八百多张图一贴,看着就壮观。

:还有两百个字儿呢。

:结尾再糊一张公众号二维码。齐活儿。

:就这么给公众号导流。

:这套办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毕竟写影评是个技术活儿。

:今天机会难得,这么多观众都在。我就想向您请教请教,这个写影评,都有哪些技术呢?要怎么写影评才能红呢?

:指点不敢当,心得体会是有一些。就拿最近的电影来说吧,有部大片儿,叫做《头号玩家》。

:听说过!

:斯皮尔伯格导演。

:名家大作!

:豆瓣评分超过9分。

:口碑爆表!

:就这样一部电影, 影评写好了,那还不得蹭蹭涨粉?

:有热度不蹭那是王八蛋。

:可是这个影评要怎么写呢?

:怎么写呢?

:关键你得抓住电影的核心卖点。

:《头号玩家》都有些什么卖点?

:一句话,彩~蛋~特~别~多。

:那我明白了。给这部电影写影评,只要盘点彩蛋,就准能红!

:没错。

:可是那么多彩蛋,我怎么盘点得过来呢?

:这就考验影评人的技术啦。

:那您给大家伙儿展示一下技术,现场盘点一下呗?

:现场盘点?

:现场!

:就这儿?张嘴就来?

:来吧!

:那我可就来啦?

:我们都等不及啦。

:《头号玩家》里的彩蛋,大概分三类,动漫彩蛋、游戏彩蛋、电影彩蛋。先说这个动漫彩蛋,有:钢铁巨人、终结者、阿基拉、阿卡姆骑士、不义联盟、超人、高达、战神金刚、再生侠、大眼蛙可洛比、Hello Kitty、酷企鹅、忍者神龟、马赫5号。

:好么,一半都没听说过。

:游戏彩蛋可就多了:真人快打、光环、战争机器、质量效应、为战而生、街头霸王、古墓丽影、守望先锋、毁灭公爵、吸血莱恩、无主之地、星际争霸、龙与地下城、忍者蛙、鸵鸟骑士、顶尖赛手、疯狂球、冒险、蜈蚣、Pitfall、寻剑、Motorcross、马里奥赛车、007:黄金眼、Asteroids、小蜜蜂。

:我还真玩过一些。

:最多的就是电影彩蛋了!星际迷航、早餐俱乐部、周末夜狂热、闪灵、回到未来、蝙蝠侠、疯狂的麦克斯、天龙特工队、克莉丝汀魅力、警界双雄、侏罗纪公园、幻影英雄、魔戒、金刚、阴间大法师、机械战警、底特律城、异形、终结者、天生爱神、鬼玩人、鬼娃回魂、猛鬼街、哥斯拉、辛巴达航海、巨蟒与圣杯、月球旅行记、公民凯恩、开放的美国学府、动物屋、情到深处、变蝇人、太空堡垒卡拉迪加、宇宙静悄悄。

:嚯!这么多彩蛋,加起来能有一百多个!

:这一百多个彩蛋呐……

:都是您从电影里看出来的?

:都是我照着外媒资料抄过来的。

:嗨,搬运工啊!

------------------------------------

(一些说明:本文是游戏之作,只求博大家一笑。由于采用了相声形式,所以不可避免语带调侃。如有冒犯,还望海涵。本人认同彩蛋梳理类影评的价值,尊重此类影评作者的劳动,还给《头号玩家》排名靠前的几篇彩蛋梳理类影评投了有用票。)

 6 ) 那些斯皮尔伯格说的和他还没有说出口的

首先声明!! 和水准和地位这个话题无关和话题无关和话题无关!!!不小心关联了取消不了……冲着这个话题来的友邻请左上角退出!不然会失望!另外本文包含严重剧透,建议观影后再看。


请允许我用武侠小说的套路给大家理一下这个故事。

武林第一大帮派Oasis(绿洲)的哈里迪老帮主离世,遗言宣称要把自己全部财产和武林盟主之位赠予有缘人,条件是找到三把钥匙和一颗彩蛋。武林人士一片哗然,寻宝者趋之若鹜,江湖上顿时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大魔王诺兰利用人财物力直接组建了一支IOI魔王大军寻宝,拉开架势,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决心寻得宝物,夺得武林盟主之位,统治天下。代表自由的游侠和处于绝对掌控地位的魔王大军就寻宝问题矛盾日益尖锐。黑云压城城欲摧,一张恶战在所难免,可惜游侠虽人数众多,却还处于散沙状态,势单力孤,群龙无首。

此时,韦德,一贫民窟少年英才横空出世。骨骼精奇,自由不羁。仗着一身好武艺和一颗七窍玲珑心闯荡江湖。无家族,无门派,不站队,独行四方。心思细腻柔软,堪称哈老帮主知音人。在揣摩了哈老帮主心思千百遍后终于领悟了其中神通,一场比赛中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拔得头筹,获得第一把钥匙,一时间如宝剑出鞘,锐不可当。可惜韦德少年名声大噪的同时也吸引了魔王军团的注意。大魔王诺兰软硬兼施,拉拢韦德少年不成,杀意顿生。韦德在好友的帮助下,几次化险为夷,还顺便解锁了新钥匙。纵然魔王军团屡屡阻挠干扰,好在主角团队光环护体,一路过关斩将。

决心替哈老帮主清理门户的韦德少年只身一人闯到魔王军团城门之下,向所有饱受压迫的游侠痛斥大魔王诺兰暴行。振臂一呼,得道多助,故从者众。丧心病狂的魔王军团发起最后的反扑。失去理智的大魔王诺兰甚至不惜毁灭整个Oasis绿洲世界,只为彻底铲除男主。哪知韦德少年有哈老帮主神秘好友扫地僧的强势助攻,比常人多一血,硬是找到了第三把钥匙,获得哈老帮主真传,赢得了彩蛋,登上武林盟主宝座,抱得美人归。

很眼熟的故事对吗?看似是这样的。标准的武侠小说套路,标准的爆米花电影套路,古今中外通用。草根英雄拯救世界,老生常谈了。但是!请不要忘了,这是一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我曾一度怀疑斯皮尔伯格老爷子是爆米花精变的,不然为什么他能把爆米花电影拍到这么出神入化呢?纵然你已经知道了整个故事脉络,你还是完全没有被剧透。因为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在于期间隐藏的彩蛋。整部电影穿插了各种科幻元素、音乐元素和游戏、动漫、电影梗,数不胜数,让人眼花缭乱。精彩的是因为各个人对游戏、电影的口味偏好不同,在观影期间发现的彩蛋也不尽相同。我们四个小伙伴一起看了这部电影,观影时经常激动地一把抓住对方大腿低呼出不同的名字。走出放映厅讨论时却发现即使同一幕同一场景,每个人发现的彩蛋也不一样。面对这样一部电影,故事本事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部饱含着八零后九零后的共同回忆的彩蛋电影。下周一就是复活节了,对于已经无权在花园里寻找巧克力蛋的长大了的八零后九零后人群,这样一部找彩蛋的电影真是一场及时雨。两小时二十分的全民找彩蛋活动,真是让人心满意足。

但是,借女主之口,斯皮尔伯格告诉我们:“It’s not a game.”(这不是场游戏。)

Oasis绿洲的由来有些令人唏嘘。创始人哈里迪是曾是一个世人眼中的人geek(怪胎)。木讷无趣,不解风情。这位不擅长自我表达的理想主义者甚至无法处理好和爱人与挚友的关系。他只想逃离现实,把自己锁在小屋里,玩自己的游戏。这让他感觉安全。对现实生活无望促使他找寻精神家园。谁知这位现实中的怪胎却是个系统开发天才,终于有一天,他创造出了这个虚拟的理想王国“Oasis”(绿洲,世外桃源)。

这个世外桃源的诞生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找到第一把钥匙的关键。当世人为争夺宝藏抢得头破血流时,主角韦德领会了老爷子的心情,激流勇退,逃离赛场,一路倒退竟到达了终点。也许这也是老爷子的愿望。这世界汲汲于富贵的市井之徒已经够多了,他只想找到一个懂他的有缘人。这一过程有着一定的避世哲学,虽然消极,却也有用。

第二把钥匙的获得最戳心,同时也交代了本部电影的一条爱情隐线——年轻的哈里迪的爱。看完电影后有同行小伙伴吐槽斯皮尔伯格不会讲爱情,少年男女主角爱情火花来得太突然,毫无道理,太单薄。我却觉得老爷子其实是最会讲爱情故事的人。年轻时的怪胎哈里迪爱上了个姑娘,朋友问他下一步打算,他吞吞吐吐地说:“她想要去跳舞……所以……我们去看电影。”短短一句话已经交代出了哈里迪爱情失败的原因。他不懂爱人,也对自己没有自信。

电影对哈里迪爱情线着墨不多,但我们知道,他拉着心上人去看了《闪灵》(emm,good choice),而后来他的心上人嫁给了他的挚友。很明显这是个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而第二把钥匙就藏在他们那晚看的电影《闪灵》里。和僵尸共舞的被困住的姑娘——哈里迪的心上人,依然年轻漂亮,穿着美丽的裙子,仿佛当年约会时的模样。年轻的女主平复心情,轻声问出了当年的哈里迪没能问出的话:“我可以请你跳支舞吗?”对面的心上人笑靥如花,叹息着说:“You don’t know how long I’ve been waiting for.”(你不会知道我等这句话多久了。)这是不是现实世界哈里迪心上人的心声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能知道的是,哈里迪曾经因为不懂她而失去了她。也许他用了余生去思考,终于明白了她,也终究失去了她。

曾经沧海难为水,哈里迪把读懂他的心上人作为解锁第二把钥匙的关键,不可不谓爱之深切。至于年轻的男女主,爱情仿佛一道闪电,就这样发生了。毫无道理,无迹可寻,看似肤浅至极,但爱情的发生何尝不是如此呢。玄而又玄,找不到依据。也许年轻男主那过快的心跳就足够证明一切了,又何必非去求一个原因呢。

我们再来谈谈第三把钥匙——游戏的体验远比通关更重要,这也是Aventure(冒险)这款小游戏的精神所在。

甚至有人说冒险这部游戏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带彩蛋的游戏。冒险彩蛋的产生是源于Warren Robinett(沃伦·宾耐特)为了反对雅达利拒绝在游戏卡带上注明作者姓名而设计的隐藏关卡。隐藏关卡骄傲地闪烁着的一行大字“沃伦·宾耐特创作”,充分表现了游戏设计师的自我意识。从此游戏不只是游戏,更多了份人性化的沟通和对设计者的尊重。韦德明白了老爷子的心情,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通关而奔着彩蛋跑去。拿到第三把钥匙的韦德甚至意识到了老爷子当年的错误和他的悔恨,拒签合同。终于证明了他就是那个有缘人。

这时,虚拟世界的无所不能的神,终于露出了安心的笑。“我只是想最后确定一下。”哈里迪卸下伪装,回到了朋友面前的那个邋遢颓丧甚至自我表达有障碍的游戏宅男。那一方不大的小空间,那个在玩游戏机的童年的自己就是他最终的秘密。邀请韦德进入他的家,也是终于接受他进入自己的心。韦德,这个懂他又似他的少年和他一样,有一颗善良温暖、敏感细腻的的七窍玲珑心,却比他多了份韧性和通透。韦德不消极避世,而是更勇敢地去面对。仿佛一个更好的哈里迪。

也许这也是斯皮尔伯格老爷子为韦德选择《回到未来》里那部车的原因。《回到未来》这部电影讲的是回到过去,改变自己,拯救未来。逝者往矣,不可追思。哈里迪在现实生活中去世了,但他寄希望于年轻的韦德。Oasis绿洲在年轻的韦德的照顾下应该会更好吧?也算是一个温暖的希望了。

聊完了三把钥匙我们来谈谈人物性格。其实主要人物都有一定的心灵创伤。哈里迪不必赘述。女主游戏化名阿尔忒弥斯,月亮女神,狩猎女神。神话中她因抗拒爱情把爱慕他的少年变成鹿,任由少年的猎犬将他吃掉。电影中的女主也拒绝爱情。因为脸上有胎记而一直拒绝与男主相见,怕其失望。而男主在游戏中的好哥们儿艾奇,全能修理工,在现实生活中却是个打扮中性的黑人女孩,开着个小破车,没什么大事业,存在感低。她不愿因性别被忽视能力而在虚拟世界中扮一个大块头男人,甚至独挑大梁做钢铁巨人在最后和Boss对战。男主则更厉害了,天煞孤星,克爹克妈,最后的家人也因自己无意间暴露真实身份被大魔王分分钟炸死,独行侠做久了,无论虚拟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他都鲜有家人朋友。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一场携手战斗中,他们都一定程度上治愈了自己的心灵创伤。女主开始接受爱情的眷顾,黑人女孩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了自我价值一路飙车护卫了自己的朋友,男主则在探索中不仅替哈里迪还愿,也收获了爱情和友谊。其实这个寻宝过程也是一个救赎和被救赎的过程。

最后我们来谈谈大反派最后的从良。他本有机会一枪爆了主角的头,但当他看到主角手里捧着的晶莹的彩蛋,仿佛捧着哈里迪的灵魂,他却不敢开枪了。一瞬间的失神让他成全了主角也成全了哈里迪。

作为哈里迪从前的实习生助理,他野心勃勃地提出了一系列市场化商业化的圈钱计划,得到的评价却是:“嗯,咖啡不错。”他同哈里迪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哈里迪纯粹地追求理想,仿佛个孩子;诺兰想要赚钱想要权利想要社会地位。他不懂哈里迪,他却渴望得到哈里迪的认可。这大概也是诺兰汲汲追逐钥匙的原因之一。

当韦德终于拿到哈里迪的彩蛋,这两个纯粹的灵魂在虚拟世界产生了共鸣,光辉突破虚拟进入现实显得柔软又灿烂。诺兰拉开车门见证到这一幕,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苦心经营的IOI大军纵使可以所向披靡地在虚拟和现实世界肆意妄为,却终究无法进入哈里迪打游戏的小屋。韦德曾对他说:“我不会为你服务。因为他(哈里迪)不想你得到钥匙。”而当诺兰看到韦德拿到最终的彩蛋,哈里迪的认可时,他又在想什么呢?我们无从揣摩了。也许这只不过是斯皮尔伯格老爷子的一种浪漫的表现手法,或者诺兰只是掉线了两秒,但我还是真心希望纯真的的灵魂能具有如此强大的引人向善的能力。

其实这部电影又何尝不是一个Oasis呢。72岁的斯皮尔伯格接受法国记者采访时说:“我不否认自己是个怪胎,我甚至很骄傲成为个怪胎。相对于年轻的英雄们,我觉得自己更像是哈里迪。像他一样,我喜欢赋予不同人物生命,并拉着观众陪我一起玩耍。我从未想象过可以创作一部《玩家一号》这样疯狂的电影。”当银幕上的哈里迪说出:“谢谢你玩了我的游戏。”我甚至感觉到是斯皮尔伯格站在观众面前,说,谢谢你来看我的电影,谢谢你体会了我的心情。这也是这部电影最触动我的一个瞬间。真心希望72岁的老爷子身体健康,能保持孩子一样的心态,继续创作这样的电影。

写在最后:

1.IOI公司是否是在映射IOS苹果公司圈钱?哈里迪和乔布斯,同为才华横溢的创作者,与自己最好的朋友和合作伙伴闹掰,是否有共通借鉴之处?延伸开来要讲的就太多了。

2.哈里迪老爷子死没死的问题。和朋友讨论后我们更倾向认为老爷子的意识被植入游戏变成AI,成为Oasis世界的一部分,却是具有创作Oasis虚拟世界能力的AI,甚至可以创作自己,创作新的世外桃源。在虚拟世界中相当于神,无限的能力,无处不在。到最后,一直逃避现实世界的哈里迪抛弃了自己的躯壳,把自己的思想放进Oasis,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永生。

3.彩蛋真的太多了。个人最爱的Top 3 当属闪灵体验馆,异形钻出胸膛的瞬间以及在空中漂浮着的迪斯科甘道夫。强烈建议大家趁早去看,还有好多彩蛋没被找完呢!

刚出影院就听到法国小哥哥打电话狂吼:“喂!你知道我刚刚看了什么吗?钢铁巨人和初代高达联手大战哥斯拉!!混蛋别问了快来自己看啊!”和朋友听到笑得肚子疼。总而言之,别问了,二刷走起吧!

—————分割线—————

再次抱歉关联错了话题!系统Bug取消不了关联,在这一话题下这篇影评很是答非所问了,还请大家多多包容。另外这篇影评倾向于讨论影片的内在意义,会带出许多相关情节。希望诸位都是看完电影才来看的影评……

—————分割线—————

以及,借用豆友评论,对评论区提一个小意见👇

 短评

全场喊牛逼!没啥是斯皮尔伯格做不到的了,在一个商业片中把所有的特效情怀和爱结合得完整而彻底,让影迷乐迷游戏迷接二连三地高潮,即使都不是也能看得花枝乱颤,这样应该算是完美了吧。而最后也竟然默默抹了把眼泪…Reality is the only thing that is real.

9分钟前
  • 杨欢喜Metiche
  • 力荐

游戏宅和影迷的春药!还原《闪灵》那场戏看到要爆炸了!值得去电影院刷十遍!

10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就像第一次玩俄罗斯方块,那个竖条降落的时候的感觉。我没办法给出更高的评价了。

14分钟前
  • 姨妈的鸭
  • 力荐

走马观花的IP大赏,剧情人物基本不通,鸡汤也撒得不知所云。适合跟塑料姐妹们一起假嗨

19分钟前
  • 还行

9。我爱这部电影,就好像我的梦想是能进入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看罗伯特德尼罗枪杀嫖客和鸡头,营救朱迪·福斯特。所以,我爱这部电影。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众里寻蛋千百度,玫瑰花蕾却在灯火阑珊处。“谢谢你玩我的游戏。”——谢谢你拍这样的电影。

2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这片讲述了“绿洲五人组”寻找终极彩蛋之旅:第一关告诉你,有时退一步,就是海阔天空;第二关告诉你,人生很短暂,关键的一步一定要迈对;第三关告诉你,不以输赢论英雄,找到乐趣、享受人生;最终关告诉你,别沉迷,活在当下。片中各种游戏、动漫、影视彩蛋信息量太大,必须多刷!

27分钟前
  • 天蝎小猪
  • 力荐

斯皮尔伯格把他对电影的梦想、热心、爱与情怀,浓缩到这部片子,通过极具年代感的经典电影和角色,又并茂高科技的现代游戏闯关,他拿手的、专注的、想诉说的都在这里给影迷情倾盆呈现,并在最后一句“谢谢你玩我的游戏”推向高潮,就像在银幕前看着他对我们说“谢谢你看我的电影”…泪奔

29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公民凯恩串起了闪灵、鬼娃、高达、哥斯拉、亚基拉、街霸、铁巨人、金刚、龟波气功……,加上迪斯科音乐和各种游戏卡,简直是是一部全球世纪流行文化编年史。感谢撕皮儿剥壳,把我们这些大孩子一把拉回追看《回到未来》和《夺宝奇兵》的神奇年代,跟着逼真的特技和癫狂的想象去重温我们的“玫瑰花蕾“。

30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好想在有生之年玩一场全民大战马化腾

35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大开眼界!对我这个只玩过斗地主的电脑游戏盲来说,《头号玩家》的内容确是匪夷所思。年轻观众欢呼雀跃的无数“彩蛋”我常常无从辨识,一头雾水,但是观影体验仍然痛快、满足。比我小四岁的老导演斯皮尔伯格,如此旺盛的艺术想象力和娴熟才华,让人佩服不已。后半部渐显落套,也无可苛求。

37分钟前
  • 谢飞导演
  • 推荐

其它都挺好。但是你拍了一部片,讲述了一个在游戏里找到挚友,搞到真爱,还一夜暴富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最后告诉我只有现实是唯一的真实,不觉得结论太苍白了吗?强行政治正确吧。

42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看完之后,完全没感觉到这个电影有140分钟……时间过得好快……

46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恕我直言,比老斯会拍爆米花电影的人还没出生吧?玩梗玩的贼6,金刚、侏罗纪、异形、哥斯拉......闪灵那段更是惊艳到爆炸,惊喜一个接一个的来!还有能不能轻虐我们钢铁巨人啊,心疼死了~

49分钟前
  • 羚羊的灵魂
  • 力荐

堪比“黑客帝国”的虚拟与现实切换,但没有苦大仇深的哲学思考,而是带着娱乐至死的精神,把影视游戏各种流行文化致敬了个遍。和当初的E.T.一样,童心未泯的斯皮尔伯格不经意就开启了电影的未来。宅男宅女们,欢迎来到VR纪元!(最后还不忘勿沉迷的忠告,赞赞赞~)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太好看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真的全在里面了,2045年你们要是建不出这样的虚拟世界,新年钟声敲响的一刻我立马举枪自杀

55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斯皮尔伯格就是那个头号玩家。

60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推荐

希望豆瓣也出VR版吧,然后我们懒洋洋傻乎乎躺在精神病角落,在豆瓣电影top250撕逼,在无人问津的9点自说自话,阿尔法城说不定还有幽灵出没。小豆不能换钱,紫豆用户是传说,该电影无法访问是恶势力的封锁,大蛋和阿北是彩蛋。嗯,谢谢你,这些年玩过的豆瓣。

1小时前
  • 哪吒男
  • 力荐

斯皮尔伯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导演,他早就无须用作品证明这点,但一不小心,这部电影又给大家证明了一次!我都不记得上次在电影里目不转睛的看完一部电影,对导演的想象力佩服的五体投地是什么时候了,无论是影迷和游戏迷都能从这部电影里看到满满的爱,无处不在的彩蛋又时刻在唤醒我们心底的这份爱。

1小时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要哭了,每个友邻都是五星好评,而我羞愧地半路睡着了……就感觉故事蛮老套的,那些让人嗨的点,心里只是“哦”了一下。

1小时前
  • 邓安庆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