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狗的窝

HD

主演:Babbayar Batchuluun,Nansal Batchuluun,Nansalmaa Batchuluun,Buyandulam Daramdadi,Batchuluun Urjindorj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1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2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3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4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5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6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13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14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15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16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17小黄狗的窝 剧照 NO.18

 剧情介绍

小黄狗的窝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蒙古小女孩娜莎(Nansal Batchuluun 饰)在石洞里捡到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白狗,她将这个小家伙带回了蒙古包。但是父亲(Batchuluun Urjindorj 饰)却认为小狗曾和野狼生活在一起,必然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娜莎不顾家人的反对,将小白狗偷偷藏起来。直到某一天,小白狗改变了家人们的看法……  本片荣获2005年布拉索夫国际电影节大奖、2006年德国电影节最佳青少年影片金奖、2005年汉普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海星奖、2005年慕尼黑电影节观众奖和导演奖、2005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特别提及奖。英雄本色2(粤语版)地下室2020致格蕾丝长命百岁:蓝色宝地的奥秘第一季仙医神厨3护心上车走吧好好谈恋爱无价之宝拉斯维加斯 第三季小满的故事之青涩年华乐活家庭第二部摇曳露营尖叫圣诞拳王阿里共犯者们大降魔师半斤八两1976该死的圣诞快乐亿万第五季你和我一样不正常唐门之神犼双雄坂上之云 第三季山城棒棒军铁扇公主一丝不挂犯罪活动爹地2019流沙花田喜事2010密室扫毒行动1拿破仑战争第九大队大地雄心(1992)心竞技伦敦女孩 第三季言情小说黄金岁月全职高手2019猎杀T34鸣门秘帖寻宝智多星银角森林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选择

片首,娜莎的父亲带她一起埋葬了死去的狗,他把马尾编成辫子剪下来压在头下,这样“就能转世成为绑马尾的人,而不是长尾巴的狗”——人都会死,但生命会延续——当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及时行乐成为普世价值,很少有人再关心后代、传承,他们甚至不再关心祖先。

娜莎从山洞里带回一只小狗,取名为点点,爸爸担心是和狼群居过的会把狼群带来吃掉家里的羊,坚决让她送回去。娜莎不愿意,她问妈妈问什么他们不要点点,妈妈说那不是要不要的问题。她让娜莎咬自己的手掌心,娜莎试了很多次无一次成功,说“这怎么可能?!”,妈妈告诉她不是什么东西在眼前的时候都能要。——人生充满了取舍,不同的决定将迎来不同的未来,无论多么难,都要选。

娜莎放羊迷了路,被一位老婆婆收留。老婆婆给她讲了一个小黄狗的故事,娜莎问自己下辈子能不能再投世做人,老婆婆没有直接回答,她给了娜莎一根针和一把米,告诉她:当米粒立在针尖上的时候,告诉我。娜莎自然没有成功,老婆婆进而说——下辈子做人就像要让米粒立在针尖上那么难,人生那么宝贵呢,要珍惜啊!

蒙古民族的智慧从这些朴素的生活细节中冒出来,这就是电影给人的感觉,朴素自然又深沉智慧。导演曾经拍过不错的纪录片,本片虽然不是纪录片,但用的都不是专业演员,她穿越蒙古草原4000多公里寻访到一个合适出演的游牧民族家庭——巴察禄一家来担任主角,以摄像机记录他们真实的生活。

娜莎的妈妈让她去捡一点干粪回来,娜莎说之前没干过,妈妈鼓励她试试。于是她小小的身体背起一个大大的竹篓子,她把牛粪甩进篓子却常常丢到了外面,就这样一路往前捡着走着,直到遇到“点点”……

娜莎的妈妈帮她上了高头大马,告诉她认准那座山就不会迷路了,娜莎于是就骑着马赶着羊群开始了她的放羊之旅……

羊群都回来了,娜莎却久久不归,妈妈于是把尚在牙牙学语的弟弟交给了垂髫之年的二姑娘,自己出门找娜莎。

娜莎家是三个梳着小辫的孩子,第三个是带把的,这和中国农村的风俗也许是一样的含义——爱藏在头发里。两个姐姐真的很会带孩子,会带着弟弟唱歌跳舞,被他咬了也不生气,只是说“你好野蛮”。他们成长的环境和中国城市孩子大相径庭,也许这才是真正适合孩子的自然生长环境。娜莎父母对她们的教育都溶于生活的各个时刻和细节。

片名是小黄狗,娜莎捡小黄狗,想留住小黄狗,最后留住小黄狗,这确实是影片的一条主线,但小黄狗并不是真正的主角。影片镜头所对准的是蒙古游牧民族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下,游牧民族的何去何从。

影片开头几分钟黑暗中一片叮叮当当妈妈叫嚷道勺子坏了,于是爸爸进城卖羊皮时就带回来一只绿色的塑料勺子,妈妈赞它好看轻巧。可是没过多久塑料勺子在铁锅里被高温烫坏了。明示了游牧民族生活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矛盾碰撞。可是世界的发展是必然的,城市化工业化是必然的,古老的生活方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适应也是必然的。

《隐入尘烟》中老四夫妻参观新式公寓时担忧着猪啊牛啊鸡啊要住到哪里;很久以前看过一部内蒙古的电影,一个住在大漠的单身男子从城里搬来了一只电视机(可惜片名不记得了);而本片中娜莎的父亲会不会最后去城里当了一名售票员,是过一阵子就去还是过了很久才去,这样的选择终究要摊在他们面前……这样选还是那样选,反正不能都选。

讲蒙古语的《小黄狗之窝》由于没有中文字幕在我云盘里躺了很久,总算能得以见天日,还要部分归功于科技的进步。

 2 ) 原生态电影

蒙古女导演戴娃的这部作品或许可称作“原生态电影”,它的剧情单纯到就是巴察禄一家草原上的日常生活,高潮也就只是一次蒙古包的转场和小黄狗救小孩,相信这也是草原上的常态,于是也可以把它看作是部纪录片。对于辽阔的大草原,把广角镜头放在那就足够展示美丽了,导演也就别无展示传统与现代冲突的欲求,结尾处也只让一辆选举宣传车开过,并且显得不管巴察禄一家啥事。不经意间,导演已经留给人类学家一段无需搬演摆拍的民族志影像素材。

 3 ) 事关时间,无关忧伤

   一部很淡的片子,但是并不是寡然无味。里面无所谓演员,只有蒙古草原上生活的目光粗朴脸颊吹得泛红的一群人们,老人、爸爸妈妈、上学的小孩,光屁股的小孩,还有一条石洞里捡来的小狗。
   传闻说它可能是跟狼一起长大的。村子里已经有羊被咬死了,小黄狗对死尸的兴趣,让爸爸决定扔掉它。大女儿不肯,几经周折藏着,还是被爸爸发现了。迁移到下一处水草的时候,小黄狗被坚决的锁在木桩上,直到爸爸赶来找到被小黄狗从秃鹫嘴下救出的小儿子......
   这样的一个故事情节如果换个导演来拍的话,欧美人,可能是《莱茜》或者《狼犬罗伊》,中国人,也许就是《神犬赛虎》。
   还好不是。
   它只讲了一个草原的家庭,又不小心也讲了一大片草原的历史。镜头里大风簌簌的吹着草头,阳光灿烂的晒着河流羊群,娜萨尔嘴里念念叨叨的拣着牛粪,老人笑呵呵的讲着小黄狗的传说......这是过去。爸爸突突叫着的摩托,妈妈不小心被烫化的水瓢,娜萨尔的会叫会跳的小狗玩具,是现在。镜头最后,大轮车上的一家人与政府投票宣传车迎面而来,大家互望了一下,尘土飞扬,各自前行。这一幕颇隐射有些蒙古社会现状的意味,变革与民众之间若有若无的隔阂?不大了结,不好乱下定论。
   大多数人应该跟我一样,看见的是草原、牛羊、蒙古的小眼睛和红脸颊。于是,心底对草原的冲动又高涨起来,并且容易再来点小资式的忧伤。反对忧伤。这片古老、遥远的土地,其实于草原外的人无关,她美丽却也贫瘠,上面印满的是先人、后继者艰辛的车辙,说的是他们生生死死的故事,唱的是时间古老悠长的歌。
   片中老人向碗中泼下米粒,落在针尖上,说明前世是人,针尖外则不是。
   投胎做人,很难。

 4 ) 极力推荐

一直偏好这类电影,介于纪录片和剧情片之间,质朴的描述生活.这部电影是我在同类片子中看到的最好的一个.并且始终贯穿着生存的智慧.

关于剧情,豆瓣的评论已经很多了.再补充一下,这部电影之所以那么有质感,很大程度上是出色音效的功劳.还有几段音乐也好,最后那段呼麦和马头琴一齐响起的时候,我无可救药的被触动了.

 5 ) 『大草原寄予的人生寓言。』



    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前我是很羡慕我家小狗豆小葵的,它每天好吃好喝,吃饱就睡,没事儿出去溜达溜达,可以在主人旁边撒娇卖萌讨一口好吃的,可以在主人出门后继续懒洋洋的躺着发呆,可以在流浪狗面前神神气气的傲娇路过,真是安逸又自在!
    回到自己的生活,每天累成狗,每天不够睡,还要面对人类世界的尔虞我诈,面对各种虚伪的人,用形式主义来应对形式主义…做人真的是太辛苦了。
    「爸,你弄它尾巴做什么?」
    「用头压着,就能转世成为绑马尾的人,而不是长尾巴的狗。」
    「真的吗?」
    「人都会死,但生命会延续的。」


    《小黄狗的窝》,质朴安静的电影。这部德国出品的纪录片讲述了蒙古国大草原上的故事。由蒙古国女导演 Byambasuren Davaa(琵亚芭苏伦•戴娃)指导,戴娃出生在蒙古戈壁沙漠中,大学毕业后曾经远赴德国慕尼黑影艺大学攻读电影。游牧民族原生态的生活方式简单又质朴但却有着无限的大智慧。
    和父亲家里的小狗埋葬了家里的小狗,娜莎非常伤心。后来她在一个小山洞里见到一只小花狗并带回了家,可父亲担心小狗和狼群混过怕伤害他们的羊,不同意。
娜莎很想很想留下小花狗,她问母亲「你们为什么不要它。」
    「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母亲让娜莎将手掌伸平用嘴巴咬掌心。
    「咬不到。」
    「咬不到吗?再试试看。」
    「还是咬不到。」
    母亲笑着说「近在眼前的东西都会咬不到,你不能看见什么都要。」
    有些东西近在眼前,但也没法得到,那你就不必去强求,不是看到的东西都可以据为己有。要学会取舍,在蒙古大草原,游牧民族要不断迁徙,这也是生存法则之一。要明确取舍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然后好好去珍惜取的,放下舍的懂得取舍的人才能真正勇往直前,并不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可以兼得的,该舍就要舍,应该习惯去争取最想要或者最该要的,而不是都要,取舍不只是行为上的,还要内心一起放下,会取舍才能满载而归,才能轻松前进。


    老奶奶把娜莎带到米缸前一手拿针,一手抓起米往针尖上撒。反反复复,而后奶奶将针递给娜莎,「有米粒站在针尖上就告诉我。」
    娜莎学着奶奶的样子将米撒向针尖,几遍后笑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啦。」
    老奶奶说,「要再转世为人就是这么难,所以人的生命才这么宝贵」
来世做人如米立针尖那么难,所以今生为人是如此有价值。亏我每天还在羡慕家里的狗狗,其实小家伙肯定更羡慕人类吧,狗狗的一生很短暂,如果遇到一个好主人还是很幸福的,但不幸的生为流浪狗,那就是悲催的一生了。不过生命轮回这件事,对我们来说都是没得选的,所以请努力的热爱生活,珍惜生而为人吧!说到生而为人,突然就想起《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那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不胜唏嘘,如果不想以后遗憾的说这句,就请继续努力吧!
    固定机长镜头,原本还原了草原的美,而这部纪录片几乎没有表演的痕迹,人们能想象的草原上蒙古人的生活也就是这样的。片中这些最朴素的人文精神触动着每位观影者。最后一家人到了新的驻地,父亲俯下身喃喃道,“美丽的杭盖大草原,感谢你的收留。”游牧民族虔诚又质朴的价值观让他们乐观、幸福的生活在大草原上。

 6 ) 漂泊还是安定

好朋友给了我20几张他最近喜欢的碟片,我这样一张一张的看着,最后一张是《小黄狗的窝》。

观赏10几分钟后,我已经被震撼地五体投地,然后才想起朋友曾经给我大力推荐过该片,他说,该片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影片资料】

《小黄狗的窝(The Cave of The Yellow Dog)》2005蒙古/德国
蒙古女导演: 琵亚芭苏伦·戴娃(Byambasuren Davaa)
 
奖项:戛纳金棕榈狗狗奖最佳影片,德国慕尼黑国际影展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纽约汉普敦国际影展金海星奖。


《小黄狗的窝》用一种及其平淡而又真实的视角,展示了蒙古大草原上牧民乌察禄一家的生活影片。草原上不断有人搬到城里,遗弃了他们最忠实的伙伴--狗,而那些被遗弃的狗有些便与狼群混在一起,专门攻击羊群,但片中的狗是个例外,在乌察禄的小儿子面临危险时,它表现出色,最终赢得男主人的信任。


千万注意,不要以为该片是反映狗的片子,片中是有些狗的镜头,但大部分的时候象是一个记录片。内容上很象央视十套里面栏目《讲述》,但经过导演戴娃的处理,不管你在看此片时周边环境如何嘈杂,不管你当时的心情如何,只要耐心看10几分钟,就会很快融入到电影剧情中。

镜头很干净,风景很优美,一个半小时缓慢地描写了蒙古一家人的普通生活场景:挤牛奶,小孩玩耍,放牧,去城里卖东西,剥羊皮,做衣服,孩子去城里读书回来,收起蒙古包搬家等等。无论何时瞄一眼,都是一张草原风光明信片。

如此朴实,如此美丽,如此纯净,如此哲理,我找不到什么电影能与之媲美,硬要凑个数,我只能想到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

在观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朋友为什么说该片改变了他的世界观。任何电影都会有铺陈的矛盾与主线,该片也不例外。如此温情,如此俊美,但我能感知到观看过程中的心灵沉重,或者说是有淡淡的哀愁。

最初我给自己的解释是,可能是一种乡愁,可能是一种想逃避城市生活回归草原的心态,但,后来在最近热播的《神雕侠侣》中我找到了答案。

杨过想离开古墓去看外面的世界,而小龙女却只想着和过儿在古墓中终老。改变我朋友的什么世界观?其实很简单,就是选择简单的安定,还是选择去远方的流浪。

好朋友对人生有这样的感悟,人活着有三种境界,第一活着,第二经历,第三自由,朋友现在决定选择自由。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流淌着象蒙古人血液中的那种流浪基因,这种基因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大多数人的现实生活是平淡的,平淡的想不出今天和昨天有什么区别,或者今天和去年的今天有什么区别。

生活的本身也是简单的,在外部世界的一些诱惑出现后,我们的内心可能会失去一些平衡,于是有了《中国国家地理》卖地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要每年有那么几天融进大自然的怀抱。
 
我很喜欢电影里一组镜头,电影里不厌其烦的花了不少时间,详细刻画了一个蒙古包拆卸和装车的过程,只要愿意,5分钟的时间,一个蒙古家庭的所有家当都可以放在牛车上,然后再换一个地方。
  
如此简单,如此方便的迁徙,让我在思考,一个人需要怎样的流浪和漂泊的锤炼,才可以这么熟练的面对永远无法预知的前路,像我等已经习惯于安定,习惯于知道明天要发生什么的人们,相比起来,显得多么的渺小。

朋友的世界观改变,不仅是要多融入自然怀抱,他想走地更远。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他们做了我们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于是他们引来我们钦佩的眼神,和日常生活的谈资。还有一些人更是做了我们想都没想到的事情,他们则是在创造传奇。

我清楚的知道我朋友性格里的东西,而且也相信他这样想了,他就会去做。

祝福他!

本文最后想讲述片中两段非常经典的对白。



1、 你不能看见什么都要。

娜莎在帮母亲割奶酪时问母亲,“你们为什么不要它。”



“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咬不到。”母亲让娜莎将手掌伸平用嘴巴咬掌心。

 娜莎努力咬,“还是咬不到。”

“近在眼前的东西都会咬不到,你不能看见什么都要。”



2、 要再转世为人就是这么难,所以人的生命才这么宝贵

老婆婆把娜莎带到米缸前一手拿针,一手抓起米往针尖上撒。如是几遍,老婆婆将针递给娜莎,“有米粒站在针尖上就告诉我。”

娜莎学着老婆婆的样子将米撒向针尖,几遍后笑着说,“那是不可能的啦。”

“要再转世为人就是这么难,所以人的生命才这么宝贵。”

最近一直在寻找导演戴娃另一部比较出名的片子《骆驼骆驼不要哭》,想来这个草原长大,在德国受过专业教育的女导演不会让我失望。 

 7 ) 《小黄狗的窝》草原孩子的欢乐时光

题记:
在城里的我们已经习惯于钢筋水泥的生活,倘若有时间还是到大自然去放飞一下心情吧,在那有着蓝天白云的草原,寻访一些被我们忽视的欢乐。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www.worldscreen.com.tw/infor/image/2006_03/cave/2.gif

泛着青蓝光彩的山峦静卧远方,一望无际的碧绿的大草原,游牧的娜萨尔一家逐水而居,《小黄狗的窝》是一部充满诗意的关于和谐自然的电影,它没有复杂的情节和人际冲突,只是以客观的姿态表现了一个游牧家庭在天高云淡的草场上平静而实在的日子,然而,在这份平淡里,我们这些被都市紧张工作压迫着的人们会在他们始终上仰的嘴角上体验出诗意栖居的含意。
生活的本身其实是简单的,是外部世界的诱惑让我们的内心失去了平衡,我们似乎再没有时间融进大自然的怀抱,经历一次真正的亲和,那么,我们只能在这样的电影里去回忆我们曾经的梦想和单纯。
当两个蒙古孩子仰卧在绿草如荫的蒙古高原,望着天空飘过的白云讨论着它们像什么的时候,每个城里人必然会想起童年郊游的场景,在草原上,他们或许不会像城里孩子一样有着那么的的玩具,然而,他们拥有的和自然的亲近却是我们无法长久获得的。也许,只有在午夜的梦里我们才会有着轻松的心情飞奔在绿草茵茵的草地上,这种城市化带来的生存压力也是这些习惯游牧生活的蒙古人明天将遇到的选择,在片子外出读书的大女儿已经看到城市生活的某些便利(比如往上如厕的方便),然而,她幼小的年纪还不会明白为了这一切的努力会失去一些本原的欢乐。
和城里孩子比他们其实有着更大的快乐,经常衔在孩子嘴里一朵小花是生活场景的真实捕捉,也反映琵亚芭苏伦·戴娃这位拍纪录片出身的导演对于事物观察的敏锐性,本片虽然是故事片,但非职业演员的选用和她昔日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哭泣的骆驼》的风格完美统一起来了。作为生活流的电影寻常日子所给人的观感最能感动人心,娜萨尔背着硕大的筐子在草原上帮助妈妈捡牛粪,那些笨拙滑稽的镜头非常生活化和有趣,特别是她总是把牛粪摔到筐外,这个细节并不是刻意的,实景拍摄展示了孩子世界的真实性,在关于拍摄的纪录片里,我们看到许多场景不是表演出来的,而是生活的本身,我发现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那红扑扑的高原红显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这和城里孩子的弱不禁风成为关于成长方式最好的对话。
本片女导演穿越蒙古草原4000多公里去寻访一个合适出演的家庭,这个诚意本身就让人感动,女性的细腻又使一些表现游牧文明和现代文明交汇的细节得以发现。生活流电影选择的视点往往是生活里的平凡小事,这些为我们平时忽视的细节通过银幕的放大给予我们新的感受,影片里出现的场景就是生活本身的再现,导演甚至十分细心纪录了整个蒙古包的拆卸过程,这个场面大多数城里人是第一次看到。这是部半纪录片性质的民俗故事片,导演以客观的姿态描绘蒙古大草原上普通游牧民族的生活状态反映了当代文明对他们将来带来的影响。
这让我想起了早期田壮壮的非职业演员主演的民俗电影《猎场扎撒》,这部同样展示蒙古风土人情的电影在21世纪全球化文化背景下应该再度解读,在城市化不可避免的今天,我们的居住的厚砼建筑是否幽闭了我们视界?!我们心中关于淡薄和舍得的精神世界是否只能存在在广袤的大草原上?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个平和的处世态度和方法,这些游牧民族过着简单的生活脸上的笑容却总是纯粹和灿烂,这种安详正是大多数城里人企盼的。
《小黄狗的窝》围绕着娜萨尔从草场带回家的流浪小狗展开,通过老奶奶和父亲的叙述观众会理解狗和蒙古人带有神话色彩的历史关系以及这个民族豪放性格的渊源。在娜萨尔放牧途中,因为避雨去了老奶奶的蒙古包,在蒙古包里奶奶拿出一根缝衣针让娜萨尔往上撒米,奶奶告诉女孩投世做人就像针尖上立一颗米粒那样难。这个段落充满了哲理性,世上万物有生其实是一种幸运,所以,今世的生命应当学会惜福,学会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导演的访谈里,在欧洲学习过的导演清晰地意识到工业文化(全球化)给农牧文化(游牧人群)带来的冲击,影片里的父亲希望到城里找工作,导演没有评判这样的生活是否合适他们,而是安排了两个事件让观众评判。
其一,他们家舀奶的勺子坏了,母亲让娜萨尔的父亲从城里带一个新的回来,父亲确实从城里带了一个漂亮的塑料勺子,可惜,一受热坏了,这个平淡的细节似乎在预示游牧民族和城市化生存的距离。但哪一个更加适合和自然的共存只有历史会回应这个话题。
影片还个细节耐人寻味,父亲从城里买回来一只会眼睛发光会跑动的长毛绒电动小狗,三个孩子的眼中充满新奇感,甚至门外的小狗索霍尔也硬要钻进来看看机械小狗的模样。然而,当代工业社会造就的玩具并没有持久占有她们玩耍世界,她们依旧喜欢和那匹通人性的小狗在一起,他们一起嬉闹在秀山绿水间,三个小孩对索霍尔的爱抚视觉展示着狗是我们朋友的古老命题,忠诚的索霍尔甚至救了小主人的命,从那刻起它真正成为了他们游牧历程的一员。
虽然,在秃鹫下小狗救小弟弟的段落有些戏剧化,不过,正是这样惊险场景回应了父亲关于狗是否忠诚的话题,长久以来,义犬救主的故事时有发生,狗的这种忠义性格在片中寓意着蒙古民族的精神取舍。
这部电影应该给城里的孩子看看,他们家的三个孩子一堆烧火用的干牛粪就可以玩上半天,娜萨尔那么小小的年纪就可以帮助母亲去放羊、做事令人感慨万千,导演以远景表现马背上孩子弱小身影这和草原的阔广形成巨大反差,在不露声色的生活化场景里充满了对懂事的蒙古孩子的赞许和人类生存能力的颂扬。虽然,他们也在谈论城里的高楼大厦,可从影片表现而言,他们更加喜欢这种和自然亲近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母亲曾经这样告诉孩子,人可能得到全世界的,所以,要学会舍得。蒙古民族确实知道自然和人的关系,当他们转向另一个牧场的时候,他们会以祭酒的形式来感谢自然给予他们丰顺的收获。
只有在大自然里,生命才会真正体验与自然和动物的亲近,回到影片开头,当朝夕相处的家犬死去,娜萨尔的父亲依照民俗将死犬的尾巴编成了辫子并告诉女儿这样狗就会转世城成为一个剽悍的蒙古人。在密云和山峦之间的父亲牵着孩子逆光的镜头流露出蒙古民族坚定和果敢。这种坚毅的精神让他们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草原上生生不息,这种力量正是人类生命的意义。

【附录:影片资料】
《小黄狗的窝(The Cave of The Yellow Dog)》2005蒙古/德国
导演: 琵亚芭苏伦·戴娃(Byambasuren Davaa)
主演:Babbayar Batchuluun / Nansal Batchuluun
片长:93分钟
奖项:戛纳金棕榈狗狗奖( Palm Dog Awards)最佳影片,德国慕尼黑国际影展( Munic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纽约汉普敦国际影展(Hampton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金海星奖。
个人评价:艺术性7.5,欣赏性7(民俗好电影)

【个人生活】
手机虚空,点滴医院,病中丫丫,麦圈柠檬,往事兆奉,今朝周意,悬丝结心,无语从容

2006年10月2日 星期一 下午23时40分 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短评

八察禄家族

4分钟前
  • yes girl
  • 力荐

课上

8分钟前
  • 米开朗鸡肋
  • 力荐

故事很简单

10分钟前
  • 不如的我的
  • 还行

朴实的原生态电影,让我想起遗忘很久的过去。

11分钟前
  • 红男
  • 推荐

上好的纪录片

15分钟前
  • AP
  • 推荐

草原的朴实与美好

19分钟前
  • 成知默
  • 推荐

温情但不做作,也并非流于形式的“高级心灵鸡汤”,非常质朴的镜头,非常淳厚的情感,几个娃娃真可爱,忠狗亦萌呆;对于草原和家乡的眷恋,流淌在每个镜头里,几处点睛式的哲理对话,自然天成。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广阔草原是我家

21分钟前
  • 瞬·间
  • 还行

小黄狗的传说、游牧民族的生存状况、大~自~然~。 非常之美。

26分钟前
  • vivi
  • 力荐

牧羊人的哲理

29分钟前
  • 佟小里
  • 推荐

拜达赖

34分钟前
  • 路可可
  • 力荐

這一步風景紀錄片

35分钟前
  • aigohyuan
  • 还行

一个能让你会心的笑的片子...很温暖...景色也很美...

39分钟前
  • SusieQ
  • 力荐

略有一点点像风光片,只有一点点。

41分钟前
  • 第五原宿
  • 力荐

片子真不好说好坏,平淡无奇,故事老套,只是我喜欢片子里的大草原,这部片子让我觉得温馨

45分钟前
  • LipingTaBaBa
  • 推荐

蒙古生活画卷

50分钟前
  • 四有新人
  • 推荐

單純的動物本來就是一廂情願。

51分钟前
  • 熊仔俠
  • 还行

平淡而真实的电影,可爱的小女孩,古老的道理.啃啃你的手掌心

54分钟前
  • 惊蛰
  • 还行

米粒放到针尖上

59分钟前
  • Mr_PAT
  • 力荐

导演用朴实无华的拍摄手法,记录了草原上一户普通人家的生活。

1小时前
  • 棉麻主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