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塔

HD

主演:艾米莉·德奎恩,法布里齐奥·隆吉奥内,安妮·耶和诺,奥利维埃·古尔梅,伯纳德·马尔拜,弗雷德里克·波茨,弗洛里安·德兰,克里斯蒂安·多瓦尔,米雷耶·巴伊,托马斯·克拉,莱昂·米肖,维克多·玛丽特,科莱特·赫什布,克莱尔·蒂凡尼,索菲·勒布特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9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罗塞塔 剧照 NO.1罗塞塔 剧照 NO.2罗塞塔 剧照 NO.3罗塞塔 剧照 NO.4罗塞塔 剧照 NO.5罗塞塔 剧照 NO.6罗塞塔 剧照 NO.13罗塞塔 剧照 NO.14罗塞塔 剧照 NO.15罗塞塔 剧照 NO.16罗塞塔 剧照 NO.17罗塞塔 剧照 NO.18罗塞塔 剧照 NO.19罗塞塔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罗塞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对于在贫穷中挣扎的人们,活下去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18岁的萝赛塔(艾米莉·德奎恩 Émilie Dequenne饰)就是这么一个命运多舛的女子。她的母亲是个自暴自弃的酒鬼,没有谋生能力,沉湎于和底层男人们的性事当中,生活的担子,完全落在了萝赛塔的肩上。  母女俩住在流动车上,萝赛塔还没能找到固定的工作,但她的心底却有着倔强的求生意念。在这样恶劣的人生境遇中,为了求得一份工作,她甚至不惜与唯一的朋友交恶。只因友情在生存面前显得太过脆弱。命运没有眷恋这个顽强的少女,她终于在人生的半路陷入崩溃,选择自杀。然而,命运又一次给了她无情的嘲笑。东海异闻录一轮明月行尸之惧 第七季街舞少年野蛮王国第一季巧克力奶昔神勇小飞虎黑猩猩帝国兄友山河恋骑手杰克阿里格尔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闭幕式暨第32届金鸡奖典礼铁线蕨青无处寻觅6级暴逃 下(原声版)风的另一边告诉世界我来过和平使者 第一季刑警使命复仇死循环鸟类学家终生束缚潜艇危机堡垒危机2古战场传奇第七季阿甘正传郊区男孩2202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春晚神乐沉睡蝴蝶瓶装水雪山惊魂3乔治和塔米好人好事美味先生奶牛1969韩式冷面狂想曲少林与武当1985公路怪物运河迷踪

 长篇影评

 1 ) 罗塞塔 Rosetta, 1999

在观看了本片之后,我是很高兴的;与其说高兴,又不如说庆幸,因为无论我们的生活有多差,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抱有多大的不满,大抵也都会比罗塞塔在影片中的几日生活强上不少:我们还可以对着电脑,敲出这些看上去富有同情心的文字;如果你还看得见这些文字,至少意味着你还有电脑或者手机;我们每天还有一二伙伴在一起自自习、上上课、排排戏。不过,罗塞塔就不是这样了。
据说这部影片还有另外一个译名,叫做“美丽罗塞塔”。听到之后我便疑惑了,这是怎样的美丽呢?凭什么会给它冠上这样一个名字?这样概括罗塞塔,恐怕根本就违背了导演和编剧的本意了:你无法为她贴上任何一个什么美丑善恶的标签,你无法找到任何惊心动魄的细节,你甚至无法“看懂”这部影片——这是一些影迷看完之后的感受——因为它根本不需要你看懂。你越是仔细琢磨影片的意味,你就越是深深地陷入了错误的境地之中。在这样一个富有人情味儿的电影当中,对于生活的真知灼见并不在于“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样痛苦而扭曲的哲学问题,而在于导演和演员赋予这段动人生活的细致入微、充满同情的观察。这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的生活,普通到甚至你只能用她的名字来概括她的生活而想不到任何其他的办法。这个名字就是罗塞塔。
影片一开头,画面当中就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重复:梆梆的关门声;换鞋、钓鱼,再换鞋、再钓鱼;最具有标志性的、没有任何女性优雅可言的如飞的步伐。重复、高速,就是罗塞塔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罗塞塔必须用这样的手段和步伐去迎战瞬息莫测的生活,尽管所谓的“瞬息莫测”只有可能是“要”与“不要”,“招”与“不招”。但对于她来说,这已经足够折腾,也足够惊心动魄了。你永远也无法明白那些雇主为什么这一秒还决定让你留下来,下一刻就会毫不留情地把你赶走,哪怕罗塞塔要求的仅仅是“实习”,以“如假包换”的诚恳和看上去永远用不尽的、堪比男人的气力面对来来往往的一切。这里没有任何逻辑和概率可言,没有为什么,没有怎么样,就是这么回事儿。
当然了,就算是光凭直觉,用“快节奏”评价这部影片显然有失偏颇;倒像是没有拧紧的水龙头,“哒哒哒”不停地滴着水,却总也填不满空虚的下水道。如果说慢动作,恐怕不得不提到有吹风机的段落。吹风机,作为一种高级的享受出现在影片中,带来缓慢的节奏,舒适的感觉,尽管声音不那么悦耳,但罗塞塔也并不做这方面的要求了,因为她只有在这个时候可以躺在床上,脑子里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干,不为自己的腹胃折磨,反而宁静和谐地让人无比欣慰,同时也无比心酸。
罗塞塔的妈妈酗酒而淫荡,并不工作,靠罗塞塔的收入过活。老妈跟罗塞塔每日并没有过多交流,但只要一交流,便基本都是肢体交流。老妈总是在最重要的时刻出现,给予罗塞塔关键而致命的打击,尤其是老妈的致命一甩,直接把罗塞塔送入泥塘,差点儿就让她断送了性命。罗塞塔本能的痛苦无力地哭嚎,边嚎边叫着“妈妈”,我们才发现她不是一个硬汉,甚至连女人都算不上,其实才仅仅是个女孩儿。这一甩既是一个悲惨的情节,也是一个特殊的伏笔,因为它隐喻着无情和死亡。
影片中出现的所有男性角色在我看来富含深意。略带意识形态地讲,在这样一个男权社会当中,女性的弱势显露无疑。从一开头起,男性雇主就对罗塞塔大喊大叫,男性警察对罗塞塔拳脚相加,男性房主对罗塞塔横眉冷对,男性酒鬼和罗塞塔扭打在地,还有隐蔽在剧情当中消失了的父亲。无论是自己感受到的还是发生在老妈身上、罗塞塔亲眼目睹的,憎恶、恐惧最终组成了罗塞塔对男人的全部印象,这团由男人构成的阴影一直笼罩在罗塞塔生命的上空,无法接受,也无法躲避。所以,当她得以直面或许是生命当中第一个男性朋友时,心里又是兴奋,更多的还是恐惧——对男人的恐惧,对自己成为老妈那样的人的恐惧——因为在她眼里,男人从来就没干过一件好事儿。而对男性的憎恨则导致罗塞塔潜意识里根本不想把她的朋友从泥塘里救起,尽管救起他的原因在我看来事实上相当复杂。她并不是负担不了谋杀,而是仍然无法忘掉自己掉进泥塘里将死的恐惧,更接受不了世界上还有“好男人”这个现实,也负担不起良心。面对如此复杂的抉择,对罗塞塔来说根本就是不公平的,因为她本不该负担这么多复杂的东西。
另一方面,本片实际上也在特意强调,罗塞塔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果敢,甚至残酷许多。罗塞塔会抗争,她会使用语言,也会使用拳脚,可以毫无顾忌地把给母亲灌酒的醉鬼的酒瓶打碎,拼命地殴打雇主;她一点儿也不脆弱。她可以迈着坚实的步伐、坐在琳琅满目的商店橱窗前蜷坐着喝水,想出一个绝狠的主意,得到一份无比稳定而且无比幸福的工作。她可以比任何人都强,无论是观察力还是行动力。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是惊世骇俗的,可她最终却选择了死亡。因为无论如何,生命还是太重了。
罗塞塔最终选择了死亡。没有祷告,没有任何宗教性的仪式,没有眷恋,没有任何表情,罗塞塔为自己煮了一个鸡蛋,当作最后的晚餐,而后狠狠地拧开了煤气罐的阀门,躺在床上大口享受以前从未想过的“丰盛筵席”,静静期待着那种朦胧的感觉的降临。不过,降临到她头上的并非是死神,而是又一个巨大的悲剧。生存虽然已经极为不易了,想死更难;不让生,不让死,天蝎座的上帝选择慢慢折磨,你必须接受生活带给你的一切——比如说煤气罐里的煤气没有了。所以,接下来的事情不是安心地断送母女二人的性命魂归天际,而是搬起沉重的煤气罐,全换一个全新的、灌满了气体的煤气罐,好让自己去死——
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讽刺,无论是对于观众还是对于罗塞塔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上帝、命运,这些东西根本不是在帮助,而是在挑衅,在折磨,在考验。当我们看到,罗塞塔近乎爬着把煤气罐抬到房主家门口,房主却不费吹灰之力地从屋里扥出一个同样大小的罐子。凭什么?凭什么他是男的?凭什么他有力气?凭什么他可以如此轻松地做一切事情还能得到丰厚的回报?凭什么为了自己的生存每天进行搏斗,得到的东西却全都交回了这些男人的手里?凭什么她什么都没做,她以前的唯一的朋友现在骑着摩托车如幽灵般紧紧绕在她周围,用那种怨恨的眼神看着她?罗塞塔终于崩溃了,在强大的不公面前,她终于忍受不住了。所有的痛苦、不平、怨恨、愤怒全都融入了哭号之中,在没有什么比哭号更有力、也更能表达罗塞塔此时的心情了。什么也不想说,也什么都不用做,她已经说得够多、也做得够多了,唯一还能做的,就是以哭号痛骂命运,痛骂上帝,对着煤气罐咒骂自己的生命。
然而就在此时,虽然没有给出任何一个正面镜头,我们明白,这就是她唯一的朋友——伸出了他的双手——把罗塞塔扶了起来。尽管影片就在罗塞塔渐渐止息的哭泣中戛然而止,但我们可以不作丝毫怀疑的是,罗塞塔的生命延续了下去,并且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和帮助。
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光辉。在社会以机器般整齐而无情的方式持续运行时,柔软的情感就是这架巨大机器当中的润滑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凭借。我们看到,尽管这个影片当中没有一个晴天,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发生在惨然的阴云或者煞白的灯光下,尽管一切真相和细节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毫无掩饰,尽管男主角对音乐节奏毫无掌握,但他简直就是天使,身上并不缺少光芒,可以打出一切扣人心弦的节奏,这种光芒应该足以照亮阴云,给灯光铺上一层温暖的黄,这种节奏足以让一切生灵与之共舞,让一切生命为之感动。
有人批评《罗塞塔》几无情节可言,就我看来,这当然是一种好莱坞式的评价方式,因为这样的评价显然忽略了(或者干脆就是鄙视)那些摇晃的镜头,写实的音效,还有简直就是面无表情的演员。只有当我们把这些如此平常而非做作的手法放在罗塞塔身上,《罗塞塔》才真正显示出了它最让人动容的片段。而且就在这时,一切手法全都消失不见了。
本片的导演和编剧达内兄弟曾经两度摘得金棕榈。有时我也会想,如果罗塞塔浑身上下缠满了金棕榈,那么她将会露出怎样的笑容呢?至为讽刺的是,当我看完这部影片之后,第一时间便收下了前不久刚刚推出的本部影片的蓝光碟片。恐怕这就是布尔乔亚,毫无廉耻的布尔乔亚吧。

 2 ) 弱者一定需要同情吗

在我看过的大多数国产片和美国电影里面,底层人物都是要让观众同情的,经济上的弱势对应需要他们在精神、道德上体现出强烈的尊严感,要不就违反了主流价值,要挨骂。商业片在这个方面的主流价值观就是弱者自立自强,强者为富不仁。迎合观众们的普遍心理,顺着观众们的意思,观众才能喜欢,口碑上能上去,票房才能卖座。
  
但是这片里面一无所有的女主角遇到唯一帮她的男性的时候,第一次在他要溺水的时候犹豫了一下不打算救他,第二次选择了出卖他以换得工作。这个情节最为触动我,这才是我认为的生活的真实和人物的真实,以及艺术电影导演该有的态度,这样一个贫穷,暴躁,满脸压抑,我随时准备好看到她大吼大叫,和人扭打的女人,活下去,才是她的第一人生哲学。看到她躺在床上默念“我有了一个朋友”的时候,我以为珍惜,真爱,感恩就是故事往下的发展了,不过还好,这个反转让我接下来打起了精神。
  
  
片子总体而言没太大亮点,讲述一个出生不幸,母亲酗酒卖淫的少女艰难的生存。和我看过的其他两部达内兄弟的电影《单车少年》,《罗尔娜的沉默》很像,要平庸些。人物两三个,镜头一直跟着主角,主角一般都缺少温暖而有性格缺陷,总是处在急促的走动,跑动之中,满脸压抑(达内兄弟挺喜欢拍主角的脸),随时可能发怒、使用暴力,镜头保持着中近景一直跟着,晃动被有意的放大,以制造急促和紧张感。《单车少年》、《罗塞塔》在主人公体会到一个无偿关爱他的人的感情的时候结束,《罗尔娜》在女主角怀孕而放弃犯罪走向新的人生结束。画面的风格模仿纪录片,因此粗糙也成了有用的,帮助了环境的真实感和人物的刻画。有时候意识到达内兄弟的电影简直是小成本艺术片的一个典范。
  
还有一个感受就是导演真的很吊,全片无配乐,没空镜没升格,最后女主角趴在煤气罐上呜咽两声,扶起来看着男主角止住了哭声,就黑场结束了,演职员字幕上升的片尾音乐都没有,这种态度和他们的主角那种态度一样,去你妈的煽情和感动,我要的只是一点点陪伴。

 3 ) 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每逢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你就要记得,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拥有你的优越条件”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我的一个同学,她从小单亲家庭长大,父亲在她刚刚出生的时候嫌弃她是一个女儿,毅然抛下了这个家庭,于是母亲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将她抚养长大,供她读书,在这样家庭长大的女孩子,性格却特别好,热情大方,积极助人,只要有人向她求助,她一定会竭尽全力热心帮忙,但是高中三年下来,她在班上却并不受同学欢迎,原因在于对待不熟悉的人她可以毫不吝啬的掏心掏肺,对待熟悉要好的同学,反而比较冷漠自私,长久下来,大家自然愿意和她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所以她能够交到的朋友,是每个班都会有的“边缘”同学。在学习上她特别很刻苦,是那种每个班上都可以看到的“不开窍”的刻苦,所以后来即便复读了两年,也只考上了一个专科。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中午她来找我闲聊,说起她的妈妈,供她读书特别辛苦,在工作中受了委屈也只能忍下来。妈妈在保洁公司工作,有一次老板奖励员工,所有人得到了两百块的奖励,除了妈妈,她很不解,自己和别人做同样的活,也没有做过得罪同事和老板的事情,为什么独独她没有呢?妈妈想问又不敢问,想起还在读书需要她供养的女儿,咬咬牙只能算了,回家后不忘回过头教育女儿,要多读书,将来出人头地,以后才不会吃这个苦。 所以她妈妈对于女儿的教育大概也是一头雾水。有一次周末返校时,我看到她妈妈在路边指责她什么,路过的时候大概进了一耳朵,意思是,你不要老想着对别人好,那人家都考进大学了,就你一个人考不进怎么办?她别过头,只是默默听着,没反驳,但也没点头。 以前我以为自己比她好很多,如果她能够鉴别并一心一意对待值得对待的人,肯定会交到真心的朋友,如果她能学会拒绝,自己也会显得更珍贵一些,如果……可是如果我处于她的境地呢?只怕不会做得比她好,会同样识人不清,总是真心的对待任何人却又被无情伤害,因为性格上的固执和倔强听不进他人的建议,日复一日烦恼和痛苦着同样的问题...... 那么如果有一个比我更优秀的人来看待我自己呢?我自己身上肯定也有很多的毛病,因为埋头读书增加的是知识而不是见识,抬头看别人,看到的往往是缺点而不是优点,所以批评这件事真的很容易。 一想到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泥淖中挣扎着就有点绝望,就像罗塞塔一样,生活中每天重复着的事情是脱鞋换鞋这样的小事,走进朋友家,第一件事是关心自己的雨靴有没有放置的地方,世界那么大,可是生活就只有这么小,而就算再小,它也是我们的全部。 如果我是罗塞塔呢?只怕也不会做的比她更好,也许早就出卖了唯一的朋友,也许不会那么有责任心还要操心母亲的生活,所以在生活对待她已经这么残酷了之后,唯一不那么令人失望的是罗塞塔有一个没有放弃她的朋友,希望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永远也不放弃他的人。

 4 ) 【Rosetta】--维持尊严而活下去的难题

“孩子”是我第一部看过的达顿兄弟作品,前不久在戏院看的,对于他们的镜头语言、叙事手法感觉陌生,所以花了些时间去习惯。影片的许多好处都是看完电影后,静静回想才感受到的。

而观看“美丽萝赛塔”时,第一个反应是,它跟“孩子”很像:一样地像是纪录片跟拍般摇晃、贴紧的镜头,一样地把焦点紧缩在几个人物的身上,一样地准确传达了生活的困境与人心的无助,一样地有着骤然停止却有微小光明的结尾……。

也许是这样的对照,让我觉得兄弟两人很厉害,他们非常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技艺高超,就像是顶级大厨,不需要花俏的新技术,同样简单的刀工和俐落的烹煮过程,换了材料,又熟练地提引出食物的特殊之味。


有人说,影像对于人心描写有其区限性,很多细微的心情可以用文字描述,却很难用抽象的影像表现出来,比方说“承担了很多,走起路来很沈。”这类形容词不是个动作,很难由演员表演出来。“美丽萝赛塔”令我惊叹的就是,它可以用很纪实的方式去述说故事,但利用“象征”来引导人对于角色心理之描述又非常精准。

例如最后萝赛塔搬着瓦斯筒蹒跚着跌入泥地中时,就让观众清楚体认到种种她所无力负担的现实,几乎压垮了她的身体与心灵。这样的述说用文字都嫌文艺腔,可是导演整片铺陈下来,用一个场景就表现了细微的身心状态,又毫无做作之势。例如“孩子”或是“美丽萝赛塔”片中,掉入水中的片段,都使得原本写实的故事产生一些戏剧性、象征性,而这些真实生活中的戏剧成分又镶嵌的恰到好处,有冲击力却又毫不煽情。

以剧情来说,和“孩子”相比,“美丽萝赛塔”女主角的心情,我更能了解。

Rosetta是一个18岁的女生,她不天真、她好强,她想要过着跟别人一样的“普通生活”。她想维护自己的尊严,她想要过着不难堪的日子。

Rosetta住在露营地,每天从城里回来都要在草丛中换上雨鞋。别人听到她住在露营地都会吃惊。她有个令她无力招架的母亲,母亲酗酒而自暴自弃,常随便跟别人发生关系。她没有工作没有朋友没有医疗保险。

她偶然认识一个男孩。 男孩问她喜欢听什么音乐,问她要不要来点酒,男孩拉起她跳舞。她夺门而出。冷冽中的一点微温,只会显得原本世界的孤独更真实,只会让原本武装的坚强崩溃。就算是那么寒伧的愉快,也是不属于她的。

最令人难过的是片中她一人分饰两角自言自语:你有工作。我有工作。你交到了朋友。我交到了朋友。你会过着正常的生活,我会过着正常的生活。你不会流落街头。我不会流落街头。

很心疼,这些事情竟然对她而言都是奢侈品。

片中有些规律的重复,穿越城市的公路、换鞋、捉鱼、让老妈戒酒、找工作和失去工作。固定的循环中,女孩的所要面临的处境却在每次的轮回中,越来越严苛,越来越无望。

之前有个老师曾谈及,在车站旁,他常遇到看似平常的人跟他伸手要零钱,他很好奇,一个人是如何被环境逼迫或是被自己逼迫,才会放下自尊乞讨?身为一个人而非动物的活下去,所谓的“尊严”是很重要的。

当生活周遭一切变的艰难,要如何身为一个人而活下去?
女孩面临的是这样的,维持尊严而活下去的难题。

她非常早熟的背负这个命题,她曾迟疑着要见死不救,她决定要出卖朋友,她所要面临的礼让,不是个无伤大雅的梨,而是攸关生活的残酷抉择。

最后女孩连想自杀,瓦斯都不够,需要自己去换。真是黑色到极点了。这样写实的电影,通常都会难以收尾,毕竟,幸福美满大团圆在这种处境下是难以迄及的。

不过导演没有给个完全不说明的开放性结局。在女孩自杀未遂的最后段落,高潮力道逼紧,被出卖的男孩骑着摩托车轰轰地绕着抬着瓦斯筒的女孩。女孩被逼到临界点,没有力气再掩饰、伪装。她跌倒在地上,像往常一样狼狈。男孩放下了敌意,拉了跌在地上的她。也许他知道,压迫彼此的是那个大不可敌的现实。这是片中结尾带着光明的救赎,没有伪善或过多的同情、好心。

美丽萝赛塔Rosetta,非常值得一看。

 5 ) 达内兄弟的“冷”与“暖”

在1996年发轫之作之作《一诺千金》崭露头角之后,从1999年的《罗赛塔》到2019年的《年轻的阿迈德》,他们的作品几乎每一部都进入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他们总是聚焦生活,用简单朴素的镜头语言去捕捉生命的真实与感动。他们拥有自己所熟练的艺术片模式,一种戏剧与现实相结合的结构,人物在影片中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他们往往处于社会边缘并陷入道德两难。在冷漠的情感社会中,达内兄弟总能将戏剧性的剧情与人物融入进社会现实自然环境中。在他们的影像中,我们可以看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真实的万钧之力,也可以看到道格玛95所倡导现场拍摄和手持摄影带来的自由,同时也能够看到达内兄弟年轻时所学习的纪录片的粗粝生活质感。纵观两人的十一部剧情长片,我们似乎能够从他们的镜头处理和人物设置上感受到几种不同层面的“冷”和“暧”。 冰冷的弱者反抗 温暖的虚构神性 达内兄弟偏爱表现相对来说较为弱势的群体:《罗赛塔》中的失业女工、《一诺千金》中的黑人移民劳工、《孩子》中没有责任心的无业未婚情侣、《两天一夜》中的抑郁症女工……也许我们可以窥探到达内兄弟对于阶级性和政治性的探讨,在那些灰蒙蒙的小镇的街上,还有我们不曾注意到的矛盾与悲剧。在这些让我们容易移情的“冰冷”人物身上,我们经常能看到反抗精神和陷入道德两难后的自我救赎,《一诺千金》中的伊戈便是如此,他目睹了黑人劳工的意外死亡,却要听从以黑中介为职的父亲之命欺骗黑人妻子,伊戈最后的道德觉醒(买掉象征罪恶的金戒指)让他完成了自我救赎以及对父权的反抗。人物是冰冷的、反抗是冰冷的但是达内兄弟的“温暖”的,在影片中,他们增加了在现实中不太可能存在的“神性”人物,他们博爱、无私、善良,是导演在影片中的化身。这些天使人物甚至出现在了达内兄弟的每一部影片:《单车少年》中收养孩子的女理发师、《无名女孩》中总在询问死者姓名的女医生。在《一诺千金》中天使人物是那个永远坚强的黑人女性,她的自信与对丈夫的坚定让小伊戈的内心产生了愧疚感,她在得知真相后的宽恕与原谅更显示出女人的神性。 冷静的克制处理焦灼的情感暗涌 达内兄弟的电影的高潮向来都是情感在人物内心涌动,从未得到宣泄和释放。《罗赛塔》结尾罗赛塔为自己煮了一个鸡蛋后打开煤气罐释然躺下、《两天一夜》中曾患抑郁症的下岗女工桑德拉在镜子面前吞药自杀、《他人之子》中木匠与杀子仇人在树林里扭打后选择原谅、《年轻的阿迈德》中年轻的教徒毅然决然地逃出监护前去刺杀老师……从这些影像中,我们无不为其感到揪心,也一定能感受到镜头背后人物的“焦灼”。而且达内兄弟从不会去刻意地交代过往,也不会铺垫一些人为情节去增强该桥段的戏剧性,达内兄弟将所有的前因后果都融入到了细节当中,镜头只是像平常一样聚焦着当下的人物和情感的呈现。这种“冷处理”才让这些极具表现力的情节在达内的镜头中依旧显得冷静。第一是在他们的电影中,人物的紧张是最容易捕捉到的,他们往往身体僵硬紧张、机警、反应过强。但在上述场景中,紧张的情绪渐渐弥散,观众只能听到粗壮有力的呼吸声,我将其视作达内兄弟的“喘息时刻”。在喘息时刻中,罗赛塔与桑德拉的平静自杀令人心寒,木匠奥利维尔的内心的艰难抉择也在被无限的放大,一无所有的罗尔娜在小木屋中抚摸着不确定是否存在的孩子时的绝望感和无处依托的迷茫也被最大程度地表现;第二则是对小景别的运用,狭隘的空间和压抑逼仄的构图视角让人物的内心的情感被挤压,这种隐性的表现手法让角色的情感表达和波动也显得更加真实。达内兄弟往往通过冷静克制的方法对人物心理的矛盾和戏剧冲突做淡化处理,不突出人物的内心冲突,观众的情绪也不会一次性地宣泄。而是通过用镜头的压抑构图和手持摄影对人物内心和情感的挖掘,直到在“喘息时间”中让观众情绪得到延宕并直至结尾。 冷漠的社会纪实 热忱的戏剧干预 达内兄弟影片的生命力在于戏剧与纪实的有机结合,他们影片中的人物的“转变历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明显经过精雕细琢后的人为产物,但同时也是深深植根于社会环境的真实反应,是一种现实的再现。在他的剧情电影中,我们能够从镜头窥探到比利时瑟兰城的现实环境与社会矛盾,这必定来源于他们长久以来的纪录片创作。纪录片让他们学会了“隐形叙事”:他们作为叙述者往往被降低到观察或记录的地位,他们从不滥用蒙太奇去搅拌情节也不通过自己本身的主观构想去影响和摆布故事,镜头更像是一个发现者,直接将故事传播出来。这种偏伪纪录片的手法也让达内兄弟的故事显得更加真实有力。但是在面对冷漠的移民、宗教、失业、女性地位等问题时他们也会通过一定的戏剧干预来让影片中的事件变得充满希望与可能,这种戏剧影响表现在优秀的场面调

 6 ) 琴弦生活

      有些电影是在开始的几分钟里,你就能感受到它会让人印象深刻。《罗塞塔》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
      这个几乎没有笑容的女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仿佛都是用尽全身力气。走路,打工,弯腰去管道里拿胶鞋,翻过墙壁,上锁,一些在我们看来用一点点力气就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她都是使劲全力。像是因为愤怒而紧握的拳头,连指甲都深深陷入肉里面。但是我没把这篇东西叫《拳头生活》,而是《琴弦生活》。
      影片一开始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在迂回走廊里面一直走着的背影,而没有给我们罗塞塔的正面。我们看得出来,拍摄者是边走边进行拍摄的,而不是像一些电影里面在专用车子(我不知道叫啥)上面固定摄影机进行平滑的拍摄。整部影片都是采用这种拍摄手法,这恰恰是罗塞塔生活和内心的写照,她命运的多舛和内心的动荡不再需要过多的言语来描述,这样的拍摄手法就能够说明一切。
      刚开始我们或许不能理解为什么失去工作的她会如此歇斯底里,不就是没工作么?再去找一个不就结了,到后面我们就慢慢了解了,她生活的环境,她的母亲,没有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对于她来说和死亡没有区别。
     好吧,我思路有点混乱,可能会说的比较乱。
     这个女孩子从头到尾穿的衣服也就是一条条绒裤子和一条薄裙子来回换,在寒冷的冬天只穿着单薄的上衣。一双胶鞋回营地的时候穿,我想是因为营地又脏又潮湿,把自己另外一双鞋子弄脏或者进水的话就没得可换了。经常会肚子疼,我想是因为痛经吧,生活的艰辛导致了这样的痛苦,疼的时候直不起来腰,我想很多女生都能体会到这种痛苦。可我们疼的时候爹妈会赶快端来红糖水暖水袋一大堆东西来关心,可她呢,自己的身子只能自己关心。
      几次失去工作,或许这并不是雇主诚心的,但是生活已经把罗塞塔几乎逼疯,所以我们就会看到每次她都反应过激,每次都会大打出手,瘦弱的身体执拗得像一头小小的野兽,绝望地打。为了得到工作她可以做任何事情,哪怕是对爱上她的利奎也一样,不惜出卖身边唯一的朋友,唯一关心爱护她的人也要得到这份工作。
      其实我们看得出来罗塞塔是喜欢利奎的,影片中罗塞塔两次绽开灿烂的笑容,一次是在利奎面前,另外一次是在得到那份工作以后,对顾客一边说:“谢谢,祝你有愉快的一天”,第二次她不是为了工作而笑的,她是真的开心,为自己得到了工作而开心。再回到利奎的问题上,因为母亲酗酒的关系,罗塞塔始终不肯喝一滴酒,可是她在利奎的面前却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了一瓶,这不能不说是她想打开心扉的一个小小迹象。其次,以她倔强的脾气,如果是不愿意跳舞的话,她绝对不会去跳,可是在利奎的几次邀请下,他们在利奎的家里跳了起来,尽管罗塞塔的舞步笨拙身体僵硬,尽管这段舞步以罗塞塔的疼痛迅速告终。再其次,罗塞塔在跑掉之后又回来要那双利奎的胶鞋,并且说她不想住在拖车里,于是留在了利奎的家里睡。当然,你可以说利奎是罗塞塔此刻唯一可以依靠的人,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她对利奎的好感和信任。还有一个细节我想提一下,就是在罗塞塔去向老板告密利奎的事情时,她在门口停了一会儿才进去。镜头没有正面拍罗塞塔,也没有背面拍,而是一开始从斜上方拍她,罗塞塔的睫毛刚刚好挡到了她的眼睛,虽然说我们知道她此刻是面无表情的,但这样的角度正说明了罗塞塔此刻在进行强烈的心理斗争;之后镜头又把焦点放在老板身上,只给了罗塞塔一个模糊地半个后脑勺,这说明她内心已经决定了,决定要这份工作,出卖利奎。这只是简单的两个镜头,却寓意深刻,足见导演的功力。
      虽然罗塞塔最后得到了这份工作,但是后来,再次喝得烂醉如泥的母亲让她彻底绝望了。她把母亲扶进拖车,给自己煮了一个鸡蛋吃,这是死之前的奢侈。这个被生活逼得雷厉风行,决绝刚烈的女孩子,连自杀这件事情都做得从容不迫毫不犹豫。不过命运再次跟她开了一次玩笑——瓦斯用光了。如果不是利奎出现在搬着沉重瓦斯罐的罗塞塔面前,我想她自杀或许就成功了。罗塞塔一次次摔倒,最后,她终于崩溃了,倒在地上开始哭泣。这样一次的感情宣泄,也说明了她对利奎的信任和好感。影片的最后,利奎把罗塞塔拉起来,罗塞塔转过来脸看他,逐渐停止了哭泣。影片就在罗塞塔的面庞中结束了。
      导演最后并没有给出我们罗塞塔最后的命运,她是摆脱了这种困顿的生活还是继续过着这样毫无希望的生活?你可以想象,这给我们留下了回味的空间。或许很多人会把这个结局看成一个光明希望的象征,但我更愿意把它理解成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生活中有太多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是单单靠希望就能走进美好明天的。
      片子中的人物很少,人物关系非常简单,导演把绝大多数都给了沉默的罗塞塔。这位年轻的女演员的表现非常到位,其实最难演的角色就是这种沉默的、但内心活动复杂的角色,罗塞塔的愤怒、希望、绝望、欢快、倔强,都被这位演员用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尤其是眼神表现了出来。影片从头到尾没有背景音乐,利奎问道罗塞塔喜欢什么音乐时,她说什么音乐都是美好的。没错,相对于她的生活来说,任何音符都显得那么可爱。她的生活是灰色的,是黑白的。不需要音乐的渲染,却更赤裸裸地让我们看到罗塞塔生活的冰冷,没有音乐就是最好的背景音乐。
      最后我想说一下为什么叫做“琴弦生活”。琴弦要想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紧绷着,不能有一丝松懈,这既是罗塞塔的日常生活状态,没有能够休闲的时刻。但是她有松弛的时候,当她和利奎在一起的时候,当她睡觉前跟自己说话,她说你过正常的生活,你不会一成不变。这是她的希望。逆境没有让罗塞塔失去羞耻心(唾弃母亲不知廉耻的行为),没有让她失去希望(安慰自己),没有让她失去怜悯之心(把利奎从水里救上来)。她要活下去,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最基本的事情。
      这样的罗塞塔,本身就是一把美好的琴,心底藏着美丽的旋律。

 短评

无愧金棕榈(以及最佳女主),生活的痛和命运的玩笑啊,都在这里面了。最后她的哭就像紧绷了一个半小时的弦,突然断掉

1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用吹风机一次次烫向的肚子,有着难以言说的疼痛。背负着这样的母亲(安于在男权结构里沉沦的女性们),坚强的Rosetta到底有没有出路呢,她迎向生活、迎向不公平的就业市场、甚至利用唯一给她一点帮助的人,只为成为真正的人,但注定不能,她还要拼劲全力的去死。怎么能不伤心呢!摄影太棒。

14分钟前
  • xīn
  • 力荐

达内的片子,挑厉害的看个三部就应该是极限了……

1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达内兄弟的突破之作,获1999戛纳金棕榈与影后。1.如此残酷而无望的底层现实,永无休止的重复人生:跑着穿越马路,翻越篱笆,在草丛管洞中换鞋,用自制饵瓶钓鱼,还有一次次拼尽全力的过激抗争。2.达内兄弟完美诠释了“展示,不要告诉”的真谛:摇晃的手持跟拍长镜头,景别以近景和特写为主,限制性视角,充分利用画外空间的自然声叙事,零配乐(仅有一段叙境内舞乐作为唯一的欢愉时刻),对主角内心活动不作任何说明与解释——风格与内容卓然贴合。3.令人酸楚的腹痛时刻与电吹风带来的微末暖意。4.罗塞塔一路奋战,仅仅只是想要一份工作,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这也成了贯穿达内兄弟作品的母题(从[一诺千金]至[两天一夜])。5.吃鸡蛋的段落极具真实感,而那段时长5分多的苦苦搬运煤气罐(与环绕身边的摩托声)的长镜头,更是点睛妙笔。(9.0/10)

2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你叫罗塞塔,我叫罗塞塔。你找到工作,我找到工作。你有一个朋友,我有一个朋友。你不会一成不变,我不会一成不变。”被罗塞塔的喃喃自语戳中泪点;影片结尾,罗塞塔拧开煤气,准备和酗酒的母亲一起死,结果煤气不够用,只好出去买煤气,这悲惨又冷幽默的一幕让人哭笑不得。

2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白描的手法很高级,高速叙事让短时间的电影充满了转折和悬念,人物特写又格外贴近真实。但也有缺点,人物在达内的电影中习惯性只做不说,导致行为缺少动机的表达。极简写实主义的典型。

26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想自杀,瓦斯用完了,买瓦斯,搬不起,倒在地上大哭。穷是恶之阴霾,生死都逃避不开。

3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然后...我就迷上了达内...

31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少见的对西方社会底层人物的刻画。着迷于精神享受法国人永远不会拍这种题材。手持镜晃过头了,直对人物的脸和动作,观众与其共呼吸,展现而不是表现。隐忍、克制,情绪无从释放。无缘由的动机,精神上的迷离都拜生活所赐。讽刺的是:想过普通生活的人无法得到工作,而无所事事的人却拿着救济金过活。

34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我们的许多影片都包含了适应/归属的概念。社会没有罗塞塔的位置,她从来不知所属。所以在执导的时候我们就尝试着替她找到位置。我们总是让摄影机跟在她后面的某个‘错误的位置’上,造成对观众来说角色不够清楚,而如果你感觉正在失去这个角色,你就会产生更多的兴趣。……我们不想去讲述一个对明天茫然无知的人的故事,拍罗塞塔,摄影机总在是在她身后,如果我们认为她想左转可实际她转向右,摄影机必须迅速调整跟上,有点像是战场中的摄影机。你正在拍摄某人,但你却不能控制他,这是一种纪录片式的风格。甚至对话的时候镜头也要表现出我们对他们并不熟悉。”……长期以来达内兄弟总是一齐创作剧本现场指导幕后剪接出席庆典接受媒体访谈。简称:齐达内。

38分钟前
  • 赱馬觀♣
  • 力荐

一个有生命的人物, 始终难忘. 她叫Rosetta, 她有一个朋友, 她就是想找份工作, 她撬了朋友的工作, 她把名字绣在白围裙上. 她只想过普通的生活, 就那么难, 想死, 煤气罐又那么重..超16mm, 手持, 销魂地疯狂跟拍, Alain Marcoen. 红色的衣服, 蓝色的煤气罐

39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故事本身远没有达内兄弟的手法好看。老是顶着拍,不松,但是也不急,不像有的导演喜欢一上来就推到脸上去。达内保持距离,但是绝对不会丢。人物走动,手势,重复做事,全部卡在镜头里,真实是一个,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镜头拍得苍凉,苦涩的苍凉。

44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女主角的表演贵在真实,牵动人心。

46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手持镜头的压迫性,空间狭小,暗喻人物在社会底层生活艰辛,随之将观众的紧张感充分缝合。画外音使空间外延,尤其是摩托车的轰鸣声,创造性使用,与省略叙事相得益彰,浮出凝练而生动的人物白描。

5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万恶穷为首,挨过穷的都懂的。

55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如果单从电影内部看,达内作品都趋向于一种完满性(五星)。但这种小品极度道德化倾向,反过来弱化影片社会性,这也是达内面上有力但实质最无力地方。专注拍摄底层是永远看不到社会结构性问题,结果就是底层与底层之间不体面互掐,进而还引发中产观众发出“可怜之人必有...”简直助纣为虐

56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最后她哭的时候,这片子才算完满。

58分钟前
  • 枯川满
  • 推荐

晚上凉面就吃了两口,看他们总是在吃松饼,一直在想淋点糖浆,肯定很好吃。。。这么悲惨的生活竟然被我看出一丝幸福感。。药丸!

1小时前
  • 余小岛
  • 推荐

原来达内兄弟这么坚持地拍底层命运啊!基本模式就是全程的绝望和结尾的零星曙光。城市里的树林、河岸频繁地出现,那里藏着穷人的宝贝、赃物和所剩无几的秘密。把一句台词改写成罗塞塔之问:这样的状况会一成不变吗?

1小时前
  • 57
  • 力荐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感情在生存面前一文不值,人生就是这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状态。

1小时前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