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2000

HD

主演:冯小刚,胡小培,徐帆,刘蓓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2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3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4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5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6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3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4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5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6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7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8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9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是你爸爸200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马林生(冯小刚 饰)是某机关的工会主席,他装腔作势,自命清高,在家中也趾高气扬,他在儿子马车面前摆足了父亲的谱儿。但是这一切除了让他自我感觉良好外,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作用。令行禁止的家教无法让儿子臣服,马车始终与之背道而驰。在学校里,他顶撞老师,挤兑同学,三番五次被请家长,马林生因此生头疼不已。在一次失败的暴力家教过后,他想尽办法和儿子搞好关系,然而他也痛苦地认识到:父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本片由王朔根据自己早年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并荣获2000年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青年评委会奖、堂吉诃德将特别提及。朱迪最佳贼拍档触不可及(原声版)时空之旅水晶天鹅破产专家第二季临终囧事晃过上帝之重返街头飞虎雄师之极道战士寒枝折不断加油爱人离婚第一季下一球成名2023永远宠爱张国荣追梦赤子心晴天灰姑娘 把婚纱带到日本!一位女性的挑战脱单倒计时暗战粤语版洪拳大师穿越者第三季暗金丑岛君:完结篇嫁到宫里的男人柏林犯罪现场:夜生活杀手时光之轮第二季寒冷的十一月致命香气囚车驶向圣地海军罪案调查处第六季错位的青春红缨枪龙虎门 (国语版)纳迪亚的烘焙世界第一季月落大地快乐兰州2恋恋外星人龙道双面复仇者欢喜俏冤家老公不及格扭曲规则女作家与谋杀案 第十季神凤威龙妖猫传毛骗终结篇狂风战神

 长篇影评

 1 ) 亦庄亦谐,《我是你爸爸》

    《我是你爸爸》是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的,由王朔导演,冯小刚、徐帆主演。
    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这部片子很有结构,既有主线,即冯小刚所饰演的父亲马林生与儿子马车(原著中为马锐)的关系进展,又有高潮,马林生与儿子的几次争斗。不管在情节的设计上有些什么硬伤,但是至少叙事结构是流畅的,像看一部小说,不愧为写小说的王朔。
    说到这部电影,不得不先从剧作上开始讲。首先,导演和演员给我们塑造了一个鲜活的人物。马林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物,是集众多矛盾于一身的人。像小说原著一开始写的:“马林生对镜子里的自己还算满意,一望可知,镜子里是那种在年龄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挣扎着,熬费苦心保持的类知识分子形象。”“类知识分子”,极好的概括了马林生这个角色。他时而低声下气,替儿子向老师道歉;时而大爷模样,对儿子指手画脚;时而正义凛然,要为被打得儿子出头;转眼又胆小怕事,拎着蜂窝煤径直走过小混混们,不敢下手;他爱好文学,但没有创作的天赋,写得东西也就是单位上的讣告、文书,甚至是帮儿子写的检讨一类;他绝对的父权主义,却试图和儿子做朋友,然后却翻起儿子的抽屉来。马林生,代表了当代社会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也代表了茫茫庸常人生的生活状况。我们看到的他也许是可笑的、荒谬的、官僚腔的,但也是现实的、讽刺的。现实主义正是小说和电影的基调,而在嬉笑怒骂间把社会种种现实和人物呈堂通通讽刺一番后,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王朔和冯小刚是很满意这样的效果的,很多人善于建构,很少人长于解构。结构,是王朔文学的一大特点。
    影片的另一个人物是马林生的儿子马车。他和马林生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中都处于对立的状态,从开始的忍,到后面的吵,再到晚上偷偷砸自家窗玻璃,最后为脱离父亲,为父亲介绍对象。他的转变在影片中是呈线性的,他是马林生的对手,也是他种种行为的解释和对照。马林生性格的展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子马车。儿子这个角色的存在,正显示出马林生性格主体的缺乏,或者说社会存在感的缺乏。
    《我是你爸爸》这部小说被称为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在王朔的“执导”下,也基本上是保持着写实的基调。但看过原著的人知道,电影还是有很多改变的,我想,是加入了一个冯小刚。在这部片子中,冯小刚的冯式幽默已经初见端倪。联想到当时王朔和冯小刚一干人等创建的好梦影视策划公司这个背景,以及冯在后来的众多贺岁片的风格,不禁让人想到冯小刚对这部片子的贡献。比如开始的时候,马林生点一滴眼药水后,开始有模有样的读诰文,在悲乐声中,他越显得庄严,越让人觉得诙谐,这也是人物性格在全片的贯穿。冯小刚善于在严肃的场景中表现一种诙谐,反讽的味道浓厚,如《大腕》中,葬礼的筹备就是影片的外主线。
    在写实上面,我认为还是有闪光点的。就我的生活经历,儿子顶撞老师的那场戏就很有感觉,就像几年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从时代性上,《爱的奉献》无数次在片中作为背景音乐,这是一种主观性的声音,诣在表达对主人公的态度,交代了时间背景。马林生虽然是个小人物,他不与世争,想得只是把儿子教好,他面对生活的卑微,并不妨碍他努力生活,接受社会的一切约定俗成(这点可以从他写的检讨并说检讨就应该这样写看出),又迂腐官僚腔得可爱,他的官僚腔并不时为官僚腔而官僚腔,而正是反映了他接受了社会的惯例而形成的官僚腔。这点上,剧作上可能有夸张,不过把主人公的表征凸现了出来。
另外,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出电影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力。是想象力告诉我们事物的精神内涵,他是神赋予艺术家最珍贵的礼物。片中一个很有趣的片断时马林生帮儿子写检讨时,他打开收音机,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用钢笔当指挥棒作指挥样。在冯小刚的自传中也提到了这场戏,他说他平时听音乐时就有这个习惯,王朔抓住了这一点,在电影中正好符合马林生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地位,并且也和后面一段马指挥单位合唱呼应。虽然后面一段没什么实质意义,对剧情也没什么帮助,在影片中显得孤立,好像导演想要回味前段的“指挥”意味浓厚,但就幽默效果这一点,还算差强人意的。这就是艺术的想象力,剧作中只需几个这样的点,就可以让整部作品富有特色。
    剧作在结构上,前面已经说了,总的叙述很流畅。我想就内部结构试作分析。内部其实是松散的,基本上观众不能猜测情节的发展,这可能和原著的生活流式结构有关。每件事的发展在一条父子主线上,各有各得开端高潮结局。马林生的婚姻,精神病院那场戏,儿子和街头混混得纠葛。观众无法参与到再创作中去,还好这是一部“喜剧”,还好它的生活流,观众并不存在看不懂的问题,创造性审美的打断也就容易被忽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更倾向于对于电影的思考之于电影观众的重要性。当然,跳出电影来看,确实不能对王说这样的“解构大家”、“反讽大家”,要求过多。
    在表演上,个人认为,冯小刚是很有出彩的地方的。要做好导演,首先要先懂得怎样演戏。他把一个“类知识分子”演绎得很鲜明,个人认为,他也很适合演这样的角色。又如他在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扮演的老师形象。这样一种平民化的表演方式,精确来讲是市民化的表演方式,得到了后面葛优的延续。不同于话剧中激情表露,靠大幅度的动作和台词的表演;又不同于梁朝伟式的表演,靠由内而外的精湛表演技巧,市井百姓的精神世界还没有足够丰富道由内而外的表演方式。它就是百姓化的,平民化的,小人物化的。相较冯小刚来说,马车的扮演者就稍微逊色了点。他只是具有了人物的表象特征,作为青春期少年的反叛、倔强,作为儿子对父亲的不耐烦。他在整部戏中,给人的感觉只是以一个符号的形式出现。人物的存在感不强。
    这里又出现了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生活化的表演可以称为原生态,比如张艺谋的《一个都不能少》,全部请群众演员扮演,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和剧中人物名字一样。艺术的美,是创造的美,如果过于生活化,会不会流于琐碎的生活而缺乏美感呢?这部《我是你爸爸》给了我一定的提示,生活化并不代表没有性格,相反,性格的塑造还要成为表演生活化之外的重点。
    本片在表演上,值得一说的还有徐帆。她是一个有丰富的话剧表演经验和表演功底的演员,跳开电影本身,她在其中的表现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对于她的解读,我一直心存疑惑。她的夸张反常态打破现实主义的基调,她的有点喜剧味道的表情动作打破了我所理解的庄中见谐的风格。她是片中的一个异点,对她的交待并不清晰,也略显突兀。让我想起先锋派小说的特征,在叙述一个故事时,在故事的紧要关头,观众马上就要陷入情节时,作者跳出来打破这样的格局,告诉你他在讲故事。是否徐帆的这个角色也使充当这样的作用,我不得而知。导演的意图不甚明显,也也许是我理解偏颇,走入死胡同。

 2 ) 那些哀怨的父母们

  在家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个旮旯角落里翻出来了一本挺有年头的书。1992年出版的王朔的《我是你爸爸》。基本上用一整天看完之后又把貌似是1995年据此改编的电影《爸爸》(《冤家父子》)下下来看了一下。
  还是很不错的。无论是书还是电影。
  直观说来,电影很有喜剧效果。在我看来是黑色幽默至少是灰色幽默的那种喜剧效果。那种灰色感几乎抛弃了“父子”这个问题,像是仅仅在刻画马林生的灰色人生了。其实在我觉得书也差不多如此,就是老马自己在那穷折腾。而对于细节以及心理描写来说,书是更有内容一些。

  在一些时候,有很熟悉的感觉。

  “你怎么跟我像敌人似的?!”
  这话真是太典型了。我妈也这么说,常这么说。
  其实没人把你当敌人,真的。

  电影加上了精神病那段。我觉得大约就把书中老马最后的状态概括了。他那状态是离发神经不远了。
  老马拿自己儿子打趣造成了儿子和其他女生的“绯闻”,让我想到张爱玲《金锁记》里面的那个怨妇。自己坐在门槛上把家事家丑都喊出去,然后再责怪女儿在外面做了什么丑事让传言变得那么不堪。逼死了儿媳,毁了女儿一生。自己还浑然不觉。我做了什么坏事?我对他们那么好,怎么会这样?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是为你好呢?”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不需要你为我好呢?”
  大约这就是答案了。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特可怜?”小马问老马。
  我就不明白了,为啥父母都那么哀怨?
  真是这样,谁都不是自己想从爹娘肚子里跑出来的,你生了我,就要对我负责任,这是你的义务,你不履行还得追究你法律责任呢。凭啥我就要对你感恩戴德?你见工人炼了钢做了份内事还要人民一天到晚谢他们的吗?

  老马说,你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你吃了我一辈子了现在不吃了?
  小马说,我吐出来还你。我以后挣钱还你。
  这话听得我特心痛。
  谁生孩子真的是为了投资呢?为了以后从孩子身上挣回来?要是挣不回来呢?要是孩子不争气呢?要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呢?那就不要了?投资投错了,不管了,扔了。
  又何必说那样的话。又何必让孩子觉得如此。
  你养了我,我欠你的,对不住了,以后我挣钱还你。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呢。
  相信我,心痛的不仅是听到这话的父母。说这话的孩子一样心痛。真的很痛。其实真的知道,父母是唯一无私的爱,最终的依靠。而若是每一次的“依靠”,都是在“欠债”,那,在这个世界上,光亮何在?若是迷路,只能自己摸索着徒撞四壁。

  于是小马要靠自己,他不想再“欠”大人的了。
  于是他被路边的流氓打。头破血流。
  天空有鸽群飞过。一切都很宁静。
  老马忙着结婚,不亦乐乎。
  
  我真的需要你关心的时候,你又在哪里呢。你以为你很关心我。你以为你很委屈。你觉得很哀怨。你以为我就很容易吗?
  小孩不易。
  谁都不易。

  有些时候,老马像《绝望主妇》里的Susan,倒要自己的孩子照顾。缠着儿子带他玩,装病不让儿子出门。想想也挺可爱的。可惜明明脆弱得需要依靠儿子或者至少跟儿子相互依靠,却有时候非要无聊地瞎折腾以显示老子所具备的权力。事上本无事,事情都是无聊折腾出来的。折腾到没意思了,就干脆撒手不管了。这算什么负责任。

  老马的生活是灰色的。就像电影的色调。偶尔明晃晃的颜色,都是儿子的视角。
  在灰色的生活里,老马伴着雄壮的音乐声坐在桌边挥着笔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朗读替儿子写的真挚到恶心的检讨。被儿子友好地请出家门,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数自己的步伐,幻想着自己心中的女神。电影的刻画,绝对经典。
  喜欢这种灰色幽默。冷冷的笑意。冷冷地看生活的残忍。谁都不易。

  有的时候,觉得“不易”,是因为太关注自己。
  作为15岁以下的孩子,小马成熟得早了一些。明白老爸的自私。小马甚至说,只好哄着。
  儿子知道要哄着老爸,哄着自私的老爸,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
  若是老马有着彩色的生活,他就不用在书架边发呆幻想与女人的相遇,就不用双眼无神地看着电视机外虚空的一点,大约也就没有多少时间focus on他自己的“不易”以及施展自己对小马的“权力”。
  他要跟小马做朋友,其实还是因为无聊,因为不能忍受小马惧怕他不跟他说话的“孤家寡人”生活。

  而真正的痛苦是不可言说的。小马小小年纪竟就明白这一点。

  代沟问题绝对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尤其惊异在<friends>里面怎么就没有一个正常的父母。真的。
  Monica的妈妈说,你不知道跟你外婆这样挑剔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么久我还能像现在这样乐观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她妈妈却不知道自己其实同样挑剔苛刻。Monica只好讪讪地说,是啊,真是个奇迹。

  看着那些奇怪的,或哀怨或挑剔父母们,有时候真的很有熟悉感。

  只是,只是,Rachel可以很明确地在她妈妈要跟她一起住帮她照顾孩子时说:我爱我妈妈,但是我不能忍受跟她住在一起。
  但是,但是,我们的父母却会说,我到底哪点对不起你了?你就这么不想跟我住在一起?你怎么跟我像敌人似的?我欠了你的吗?我算是白养你了……

  唉。那些哀怨的父母们啊。。

 3 ) 随感

很久没看过电影了。而自己的生活就像电影里马家父子的一样乱作一团。生活充满着挑衅和屈从,我总是在傻傻的公务员考试的复习节奏中迷失,找工作就是漫漫无期的等待,我不知道每天活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也期待着不发生任何事。
下午的时候,阳光会照进窗子;我每天早上的梦也是暖的,这个冬天充满着温馨的假象。我总想从这个阳光明媚的窗子里跳脱出去,落在这个城市厚重的土地上。
我觉得我的生活总是轻飘飘的。我在做的东西和这个城市无关,和这个世界也无关。我不知道这个世上有多少贪婪,我只需要一个书架,还有电脑。
镜子里的我又胖了。只从谢顶以后,我的生活经过了涅磐和重生,幸福如期而至。我怀疑自己的积极乐观,也不相信无奈总是会很快的烟消云散。
我还在惦念一个人吗?我还在她出现的时候假装镇定吗?
总是不能准确的把垃圾都进篓子里,而又每每在久不翻动的小盒子里找到尘封的记忆。那些还不需要望穿秋眼的惆怅的过去,在不经意间被捡拾起来。
扔在如许的文字里。

 4 ) 不妨当作社会纪录片来看

北京有两个又老又丑的猥琐男(另一个是葛优),出现在观众面前之时,已界不惑,这本身就说明了社会的变迁.没想到王朔还导过演,冲着这个也推荐大家看看

马车在教室里那段,让我想起我小学时有次老师要组织大家去旅游,大家众口哼哼,我说了句"我可不是发神经要到那",同学们全都哄笑起来,因为老师宣布想出去玩的那个城市有间神经病院在我们本地俗成神经病代称,老师这时拉不下面子,把我轰出课室,当时那个委屈...现在回想:在当时的语境下其实我是一点恶意都没有,一个教育工作者竟然跟一个小孩过不去实在有点替他脸红,其实有更好的方式可以说开去的,看看人家老美六十年代拍的电影,里面的少年同学那个活泼牛B,不B都要给老师逼到B.中国经历了几代人的方块生活后,也终于渐步开化起来,但看着现在网上一簇簇的愤青,仍然让人怀5会不会又在某一个伟人胯下再火车钻山洞

 5 ) 王朔迄今惟一担任导演的影片



这部片子叫《爸爸》(1996),改编自王朔的小说《我是你爸爸》,可惜没有通过审查,没能公映。影片讲的是父子关系,看着看着就想到了徐静蕾的《我和爸爸》。考虑到以往王徐二人的种种八卦新闻,这个联想也是很有道理的,呵呵。不过有一点很不同,徐的片子简单,就是亲情故事,但正因为简单所以主题集中;王的片子枝叶太多,主题一大片,稀稀拉拉的。

王朔最可贵的地方在于化崇高为平庸,革命话语见了他都得瑟瑟发抖。可长处也能变成短处,在《爸爸》里,每回到情感那里,人物就哆嗦了,有刻意回避的痕迹,整部戏没有递进,头绪太多,结尾蹦出来哥爷爷,唐突。

这部片子也是冯小刚惟一担任主演的影片吧。据说《爸爸》只是王朔的挂名,其实还是冯小刚导的。我觉得不太像。

 6 ) 关于影片时间设定的一些小细节

说影片时间,其实电影开始开门见山,即交代了故事发生在96年。96年这个时间设定呢,在很多场景中也很清晰,像父子二人同去扫墓,通过墓碑的祭日也可以发现,影片设定时间确实是1996。只不过,片中的一些小细节,却容易使人引向不同的时间点。 一是儿子被小混混打破头,马林生提起蜂窝煤去为儿子“报仇”,后来却临阵认怂;认怂之后怎么办,当然只能去医院给儿子包扎,随后画面切到医院,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医院里很多孩子都在哀嚎。可以感觉得到,这个画面出现得很是突然,由于发生在打架之后,所以显得很正常,可同时又发生在认怂之后,不可能引起群殴,却又经不住推敲。然而导演也特聪明,画面一闪而过,并没有给观众太多时间思考。 没时间思考,空间可就大了,因为这画面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起某个事件了。但导演说是96年,那也没法。在之后还是可以发现一个彩蛋,即马林生和儿子马车一群朋友混在一起,尴尬地吃饭时,马林生看着电视说的那段话。 “咱们国家领导人都谁到了? 基本都到了 ;重视啊…… 唉?李宁呢?李宁怎么没来?” 这段话呢,个人觉得特别好,一来比较写实的反映出生活失意的人的一些特性,虽然生活不如意,但是反倒特爱说国家大事,同时还习惯将自己放在决策者的高度,这样的话出自马林生这样的人之口,真是太契合了!二来呢,这段话也交待了一个时间上的细节,即北京亚运会,因为那会基本上没有其他可以堪比亚运会的事件了,那亚运会是什么时候呢,1990年! 而之所以说这段好,除开人物性格和时间彩蛋外,还有第三个,那就是接下来那段了。这会马林生被儿子放单,丢在一旁喝小酒,然后落寞地跑到空无一人的天安门拍照,这情景交融,真是引人无限遐想。

 短评

牛逼

6分钟前
  • 六分醒
  • 力荐

挺牛逼的

7分钟前
  • vii07
  • 力荐

一星给王朔,一星给冯小刚,一星给马车同学,一星给爱的奉献及其他配乐,一星给因为这部电影而创作出《老师你好》的阴三儿

12分钟前
  • 困难户
  • 力荐

另类父子情深

15分钟前
  • 师兄在家
  • 还行

1996年的阳光烤的人暖烘烘的,忘记了是几月份的某个午后,我用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的电影里京味儿十足,可我怎么也回忆不起来当年小说里的情节,惟独记得那时的阳光,跟电影里的一样灿烂一样明晃晃。

19分钟前
  • 力荐

有些意思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这部片子,王朔的,讽刺就不用多说了,充斥在各个片段里,而影片中深层次的反思与对抗,值得人们回味,也是被禁的原因。

28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被禁的原因主要应该是中间医院那十几秒

31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王朔的作品风格改编成电影总觉得剥离感很强,这种讽刺性很强的连续叙事在电影的片断式剪辑下变得很不完整。早起的冯裤子演的确实挺好。

34分钟前
  • 我给媳妇端尿盆
  • 还行

冯导表演更棒

39分钟前
  • clock
  • 力荐

冯导演得出彩,运镜的角度也很赞,不过还是没有小说好。

43分钟前
  • 阿朴
  • 还行

打我?我吓死他!

44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在舒缓的《爱的奉献》音乐声中,王朔、冯小刚奉献出优美好看的电影《我是你爸爸》。我上网一查,很多人都看过,我以为是刚刚出的dvd呢,看来什么时候已经卖过一轮了。不过这dvd也忒惨了点儿,一幅地下电影的表情,模糊,高反差,声带爆裂,泛蓝,透着审查被毙的模样。据说王朔就是跟监视器前头坐着,凡百杂事都是冯小刚张罗着,不易,要说。看的时候有反思,我跟我爸爸,其实跟电影里比较像,除了他不打我,剩下的都那么无厘头。挺温情的呀,怎么就毙了呢。

48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马车同学 ,你危险拉! 最有印象的一部

49分钟前
  • A小姐
  • 力荐

父子關係可以作為權政治的最好隱喻,一種專制管束與叛逆對抗,王朔的這部影片有著對於現實的洞察與諷刺,父子之間的對抗、和解以及父子與外界的互動都表現出明顯的暗示性,既有對於體制的暗示,也有對於體制下國民性的昭揭,即犬儒的傾向。某種意義上,個體的犬儒表現與現實體制是互為原因的存在關係。

53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

大人训孩子那套说词是历代沿袭下来的吧

54分钟前
  • 盲人薛
  • 较差

好看到舍不得一次性看完啊,和看王朔的小说一样过瘾,各种讽刺段子被冯小刚老师演得相当到位,也第一次觉得《爱的奉献》这么好听,配得真好。PS:医院那段如果真的是讽刺那个著名事件,就太牛逼 了,立马改五星!

59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太搞笑啦

1小时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冯小刚的演技真不是盖的啊,翻抽屉自说自话那段绝了~~不过对于本片有一下几个疑问:1.前部分医院那场戏怎么那么多伤者?如果是暗喻89的话为何影片背景安排在1995年?2.如果不是暗喻89,那为什么中间穿插看北京亚运会的片段?3.剪接有些乱。是不是广电的刀子?

1小时前
  • 汪金卫
  • 推荐

马车同学!你!危险了!!

1小时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