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

DVD

主演:高圆圆,李滨,姚安濂,秦昊,王雪洋,汤杨,王小凡,戴文燕,林源,孙庆昌,尤芳明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上海话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青红 剧照 NO.1青红 剧照 NO.2青红 剧照 NO.3青红 剧照 NO.4青红 剧照 NO.5青红 剧照 NO.6青红 剧照 NO.13青红 剧照 NO.14青红 剧照 NO.15青红 剧照 NO.16青红 剧照 NO.17青红 剧照 NO.18青红 剧照 NO.19青红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青红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青红(高圆圆 饰)出生于贵州,但其实她的家人是60年代才迁往这里,支援三线建设的上海人。父母很是希望回到故土,然而青红已把这里看成家乡。她19岁,遇上当地农民出身的小伙子小根(李滨 饰)。青红和小根之间纯洁的初恋却被父母阻止。父亲的高压管束,令青红心中绝望不已。  青红的初恋就这样充满了苦涩,她对家庭充满反抗和叛逆,绝食来对抗父亲的强硬态度。但都无法改变父亲的铁石心肠,不但如此,父亲已经决定不顾一切要回去上海,全家搬迁的日子近在咫尺。青红和小根的分离也成了必然。  他们来到后山,小根面对满怀心事而显得冷淡的青红,爱恨交织,把她占有。小根受到了残酷的惩罚,而这段初恋,这个年代,也毁了青红的一生。十四女英豪双重追击自君别去 第一季哈哈大校第一季军人没有假期布朗夫人的儿子们圣诞特辑电视报道记者~连接新闻的女人们~我的爱情撞上了战争肖尔布拉克网络喷子猎手烧肉龙静水秘不可言戏里戏外第五季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暴恐风尘三侠闺蜜四人行第三季霹雳娇娃2不想长大龙马精神1965百灵潭 cp乱炖版远古外星人第十六季裁缝精武英雄1994大迷信1993胯下运球熟男要结婚杀掉我反派 第二季公主裙时光与你都很甜手工制品幸福,近在咫尺国家破产之日给爱丽丝失魂客栈极度危机你从未在此长枪权三水果宅急便冒牌天神海棠悬崖上的野餐1975

 长篇影评

 1 ) 小根

小根,大名樊红根,男,19岁,本地农民后代,技校未毕业。刚接替出了事故的父亲,进了山区小城三线厂冲压车间,农转非。

去那儿头两个月,领试工工资,除留给家里的吃穿用度,剩下的一个都没花,外加又吃了半个月馒头就咸菜省出来的8块,总算买下了那双来回看得商店台阶都快吐露皮了的红色牛皮高跟鞋。小根妈皮鞋都没穿过,更甭提高跟的了。小根家也没女孩儿。

买下这双鞋那天,小根是打家里出事以来心里最敞亮的一天,收工后就跟山坡气象站的篱笆外头看落日。后来,又看了星空。唯一可惜的是,想等的人又没来,还是找到从前一块儿念技校的哥儿们才送走了那双鞋。

小根真心喜欢青红。打技校二年级那年,头一眼见到那个留着齐耳短发,不大言语,眼神总好似怯生生的姑娘,就喜欢了。后来认识,知道了她叫吴青红,三线子女,两岁时候跟父母从上海来到贵州新建厂。青红白净,那双鞋她穿着一定好看。

再后来小根爸出了事,家里除小根没谁能出去挣钱养家了,还是车间主任找了厂长几趟,才批下个农转非名额,小根这才顶替来到冲压车间。

不上学上班了,能挣钱养家是好事。只是见到青红的机会少了。只能在收工后,到气象站在的那片山坡空地上碰碰,哪天青红要能闪开她爸的盯梢,说上两句话。其实,俩人平时话都不多,就是互相看看也好啊。
 
青红爸,组装车间吴师傅,上海人,三线厂里的一砖一瓦都是经他们那拨儿上海来的老工人建起来的,所以虽然也没什么学历职称,光凭这建厂的老资格,在厂里说话也够牛气。吴师傅脾气不好,不过据说他跟家时候脾气更不好,青工们都怵他。青红妈妈文文静静,不怎么说话,是厂区医务室大夫。青红要穿上白大褂,就是她妈妈年轻时候的样子吧。

小根喜欢青红的事,不知怎么让她家里知道了。所以自从这学期开学,青红被她爸爸管教得更严了,天天下课后,青红爸都跟路口等着青红,然后一路跟着她,一同回家。为这个,小根又有几个星期没逮到跟青红说话的机会了。他想青红,可想起吴师傅……还是天天在气象站的篱笆空地儿等吧。

皮鞋送出去的转天,恰好车间临时来活儿,收工晚。收工后没顾上回家吃饭,小根就绕到青红家那边的街角,心想万一青红会出来去小卖部买东西呢,问问她皮鞋喜欢么?

…… ……

要王小帅是女的,电影会叫《小根》么?看过青红高圆圆,对“女人”这一类目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一些时候,只要长得够美,就够了。

 2 ) 故乡啊故乡,上海啊上海

我还没看《青红》的时候,先看到王小帅携高圆圆走在戛纳的红地毯上。我对伊的笑和伊肩上那朵硕大的黑白蘑菇(俺是粗人,就会这比喻)印象深刻:美女!看完《青红》,惊于其对那个年代历史背景的营造:第六套广播体操、露天老电影、花格喇叭裤、怪模怪样的迪斯科步伐、手工稀煤、信号脆弱的收音机、邓丽君、天天改造思想的广播……瞅着这些东西比瞅着高圆圆的笑脸还要窝心。

《青红》的时代印记来自王小帅80年代初在贵州的童年记忆。当然那个记忆距离我的这一辈可能更早些,但是在我们毗邻贵阳的什么都要慢半拍的老家,电影中的很多东西都不难看到。尤其是高圆圆那身现在看来老土的打扮,挎一帆布书包,走乡间小路上,整个就是我小学同学。不同的是由于电影拍摄的是贵阳城郊,虽是改革开放初期,生活状态比我童年的乡村记忆还要富足,可见城乡二元、贫富差距之源远流长。

当然了以上所说都不会成为你中意这电影的理由。这样的一个电影,远去的时代,陈旧的题材,以艺术的名义,实在是太难让当下的年轻人中意了。所以租碟的老板就会说,你的品位独特呀,专挑有深度的,今儿又要深沉一把?呵呵,我说,我是个俗人,听说拿奖才看的,而且要是国外的奖,不拿奖不看。

线性叙事,简单直接。长短镜头结合运用。节奏缓慢。没有配乐。原音录制——生活的真实不加修饰地呈现。整部影片充分体现出导演还原历史本相的野心。正如王小帅的同类贾樟柯所说:“我愿意做一个目击者,和摄影机站在一起,观看眼前的一切。”这本身可不是大众化、现代化的形式。而“第六代导演”坚持艺术的本质,他们的选择也有足够正义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国外屡获奖。

王小帅说:“我希望大家还能记得,电影是以艺术的名义诞生的。我仍然会继续坚持在中国挖掘艺术电影生存的空间,为爱看艺术电影的观众提供艺术电影。” 这其实就说出了艺术电影的命运:被有限的人保持关注,票房空间永远有限。不过换句话说,扒掉《星战》之类电影的科技的“皮”,纵使有电影大师对卢卡斯的吹捧(这种吹捧往往是相互的,请不要忽视),也不过是一场快餐式的视觉盛宴而已。

说说演员的表演。有人说电影中青红定位是“林黛玉”,其实被高圆圆塑造成了活脱脱的“周芷若”;有人说“小根”扮演者纯正的京片子跟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挨不着边;有人说咆哮着的不近人情的“父亲”一角形象单薄,以至于没有得到青红包括观众的理解和原谅。王小帅如是阐述电影的矛盾冲突:“已经长大了的下一代不会理解父母的心愿,他们对故乡一无所知,他们热爱的恰恰是脚下这块生养他们的土地,还有,更重要的,是那里的人,他们情窦初开,恋爱开始了。这加紧了父母们的危机感,他们不想看到下一代继续他们的命运,于是两代人的矛盾开始了。”——片中所有的矛盾都有一个悲情的结局,而一切看起来并没有被原谅。尤其“父亲”一角。胡兰成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来,是青红还不懂得,观众还不懂得。或者,是导演王小帅没有懂得?
 
影片以一个长达数分钟的空镜头结束,雾气中绿意盎然的山区全貌,半夜偷偷逃离的青红一家乘坐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盘旋,一切显得静谧而诡异,然后是刺耳的三声枪响。越望后,镜头似乎越贪恋狭小的空间,一直不舍得伸出带着一家人逃离的车厢。而车窗外面,人流倒退,一切幻化成空,车里的一家人都害怕窗外,逃离窗外——他们终于离开贵州逃上海去了,可惜他们内心没有办法逃离那三声枪响。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让一代人魂索梦牵的城市:上海。

人很多时候或许是最可怜的动物,不管他在想什么,在思考什么,他的一切行为都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上。曾经一个不到二十岁如我的少年,对物质的所有替代物,随身听、钞票、女人、江湖地位等充满了狂想。其实抛开这个电影,一代人的物质想象,都与那个叫做上海的地方紧密相关。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父亲骄傲于他老“上海牌”的机械手表,而现已年过三十的小姑姑至今仍然津津乐道于她19岁那年的“上海头”、的确良衬衫和健美裤。等到我梦想考大学进上海的那一年,我清贫的父亲开始害怕这个城市高高在上的物价。你要是到上海去上学,听说那地方白菜都一块钱一斤,我怎么供得起你,父亲说。到如今白菜卖一块的城市已经遍地开花,我还是害怕去上海。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不是怕上海白菜贵,而是上海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高得有点不正常。

不管怎么样,我一个乡下人的眼光决定不了上海,所以上海历来是人潮汹涌之所,去的已经去了,来的尽管来着,无数人颠沛流离,为了跟光荣的上海人分一杯羹,他们乐此不疲。电影里,青红的上一辈们气急吵架的时候,就开始操起上海话来,你看,他们需要用有关上海的一种形式来表达出内心在别处的窝囊。所以原本的上海人,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怀念上海,有足够的理由朝上海狂奔,狂奔不成有足够的理由后悔——我觉得这道理不仅适合《青红》那个年代,也适合现在。希望不再适合将来。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总希望天地下苍茫一片都是故土,也便不再有乡愁和流离。其实我们之所谓故乡,不也就是先人漂泊的最后一站吗?如果我们可以在陌生的土地上让关于故土的念想自然死亡,那我们的下一辈也一定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大胆恋爱,繁衍生息;可是我同时又是现实的,我知道人们走多远都走不到家。那里才是故土呢?苏东坡云“此心安处是吾乡”,那是因为他的年代还没有诞生上海这样一处繁华,要不然苏轼老儿早心痒痒,买票飞上海签名卖诗去了。

说的《青红》,最后居然跑题了。不爽,大叫一声:故乡啊故乡,上海啊上海。

 3 ) Shanghai Dream

Shanghai Dream,这是影片《青红》的英文名字。一群支援三线的上海知青,想法设法带着他们的子女回家。其中有个镜头,俩女孩站在山头眺望,一个说:“上海怎么样?我真想去看看。”对于从未见过上海的“第二代”,那是个繁华、时髦、遍地黄金的地方。
与几乎同时的《孔雀》、《向日葵》相仿,《青红》说的是亲情和怀旧。它小心避开了夸张和煽情,选择老老实实、严丝合缝地讲故事。这使得不甚惹眼的《青红》,实则高明了一筹。
这种骨子里的高明,容易让人误以为平庸。流水般的影片中,如果还能激起几朵记忆,那将不是处决强奸犯的枪声,而是若干小细节:一群上海人鬼鬼祟祟围坐着,商议他们永不能实现的集体逃离。上海人骂架,上海人打孩子,上海人反复教训子女:“你是上海人!”……这种“触心触肺”的逼真,让谁都不能否认:对,这就是上海。
上海不在遥远的彼处,恰恰就在青红们的身边。上海是由上海人的市井、琐碎、势利、排外构成的。作为Shanghai Dream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的张爱玲,一直被人误读。她笔下的上海,华彩霓裳皆为浮影,真正触及内核的,是现实冷酷的行事规则。《倾城之恋》的第一句:“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小时。”这拨快了的钟,刹时将读者推入上海的座标。
同为上海梦的《长恨歌》,开篇有大段上海风貌描写,其冗长迂回一直为人垢病。然而,作为一本上海人写上海的野心勃勃的书,仿佛不如此无法开场。“曲折深长、藏污纳垢的弄堂”是上海的细胞,就像小镇是美国的细胞。如果有一个上海的福克纳,他的所有故事,必然发生在一条弄堂里,而非什么宝贝们昼伏夜出的酒吧,或者穿棉布衬衫的午后咖啡馆。
“上海制造”的标签牌,大多出自异乡造梦人。大导演如张艺谋、王家卫,镜中的上海也失真。粗犷的山东大妞巩俐,再怎么都摇不到“外婆桥”。张曼玉胜于秀美,失之华丽。华丽不属于上海女人。她们对美不偏执。在冲向看中的衣服后,第一举动往往是摸捻衣料,翻看线脚。
很“上海”的新天地,是上海弄堂的标本,被浸了福尔马林,涂抹了各色颜料。拆迁和改造毁灭了弄堂的实体,却没有损伤弄堂文化的精髓。上海人的新公房,造得和旧民居一样逼仄,永远看得清对窗人家的举动,听得见为一尺竿头发起的争执。
梦需要空间,上海太拥挤了。如果上海人想做梦,会选择躲进他人营造的、某种被称作“上海”的情调。典型如“1931”风情吧,螺蛳壳般的空间被月历牌和留声机堆满。锃亮的玻璃门一关,就可以消费“上海”了。窗外灰扑扑的车辆行人,瞬间不复存在。是的,既然生活太现实了,偶尔做一场关于梦的梦,又何妨呢?

写于2005-7-26

 4 ) 非青也不红的都市梦

一、青红
一位父亲,一个标准幸福的80家庭,一个小政治聚落的代言人。一阵浪潮一团激动,而激情扫荡的角落里,他的女儿——青红却困于父权崇拜的阴影里。青红没有革命,她的绝食与禁欲只是一种“代父情绪”感染者的挣扎,她不过是仍然沐浴甜歌里续而舒展身体进行着广播体操。而那个小根很不幸运的成为青红这种漠白生活的牺牲品,这是一个很好的纪录片,一场生活的表象就是这样吧。就象一家人围于饭桌上混合貌似闲谈的评书。情感,欲望,冲动激情过后仍然也掩盖不了桌上而饭的仪式。
看罢电影《青红》。青红,王小帅,青红,王小帅,王小帅,王小帅的单车,十七岁的青红,永远十七岁的王小帅。就象寻车一般的执着。
二、父权
电影就象《十七岁的单车》成人版,不过是“回忆的单车”犹以父亲的一角见其几年的功力,旗帜鲜明的性格构筑了电影整个骨架精道干练的形象让长达两小时有余的冷片,注满冲激而未让观者成为沉默大多数。
那个一切都要计划着年代,一个计划着要革命的家庭。却因为种子的第二代的恋土情结,而使进步成为颓丧的撤退。一个再为精干权力也必须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三、生活
一场地下舞会,另一种生活的选择机会。小珍的失而又归。美酒加咖啡不过也是一杯接一杯的反复。青红却要为此付出面对永远面对的罪恶的挑战。《青红》以此抱以最大程度触及生活细节。挣扎与挣脱的前进着……
四、继续比较
与《孔雀》的个体主义手法描述生活不同,那种貌似精描的细节似乎很贴近生活,但是影片家庭生活的失语毫不留情的抹杀了历史的述说。可以说《孔雀》渗满虚无与之伪装成对不公情绪发泄。《青红》却把时代与潮流鲜明的表现出来,无论是广播里的春风还是拌以而来的喇叭裤,露天电影,邓丽君,还是小根的性压抑都是最为力量毫不掩饰的表现着。《青红》没有《孔雀》得意表现个体上竞争的残忍,反而有强烈对家庭矛盾的共同关注。
与《十七岁的单车》的板砖和对父权的对立青春期冲动,王小帅在这个领域里表现出成熟的一面,虽然青红仍然是王小帅电影性挑战的标志。但是从电影里表现出来父辈家庭感的人情风味,正是我们这一代“个体户思想知识”所失去的那些东西。

 5 ) 青红

八十年代的青春总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知青返城,在偏远山区的三线职工挤破头皮携家眷返回大城市。我没有经历过那样一个年代,但我依然能够从电影中感受到那种动荡、急切、飘零的没有归属的感觉。政治上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层一层地影响到底下的经济、社会、文化,深深地给每一个人打下烙印。也许党和政府并不知道这穿透力有这么强,足以使整整一代人疲于奔命,令他们的心流离失所,惴惴不安,那被蒙上阴影的青春在日后漫长的几十年里如影随形,隐隐地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片取名为《青红》,那既是主角的名字,又是一种颜色,青色里泛着暗红,像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生锈的铁,又像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滋生的苔藓,永远不是明亮整洁的。王小波通过电影给我们展示了,青春并非只有柔亮清秀的色彩,有时它也有接近糜烂的颜色。剧情是处于青春年华的吴青红(高圆圆 饰)受到来自父亲粗暴地压制,这个年轻时的热血青年,曾经满怀信仰,不听父母劝告抛弃上海,与妻子一同来到偏远山村贵州,作为国企工厂的三线工人。一晃十多年过去了,时代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批三线工人在改革开放后被国家遗忘在偏远贵州,当年的国企也早已不复往日荣华。父亲开始想方设法要回去,并限制儿女的自由,包括出行的自由和感情的自由,一己之愿斩断他们与乡村的任何瓜葛。这样的行为自然令青红与弟弟无比反感与苦恼,对于父亲来说,上海才是他的家,可对于自小生长在贵州山村的她们来说,这里才是他们的故乡。粗暴逼迫他们与热爱的故乡决裂,这本身就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可惜父亲不懂,只是一言以贯之:我是为你们好。

与闺蜜徜徉在青山绿水、小说、音乐,彼此分享自己爱慕的和爱慕自己的男生,偷偷去参加当时被禁止的地下舞会,这里面有我们熟悉的青春的味道。可是这样的生活却被父亲近乎神经质的急迫和不安所打乱了,跟踪、禁足,代替青红做所有决定,直到把青红逼到绝食。剧中青红,温暖的阳光掩饰不住她脸上悲伤的神色,反倒使其更加醒目,透着一丝绝望的意味来。她爱的人,也因为土生土长的农村身份而被她的父亲拒之门外,那些情书在父亲的手中化为烟火,那鲜红的高跟鞋也被掷于泥土中。父亲残酷的镇压给全家都埋上了一层阴影,挥之不去,无可奈何。这样明显的轻蔑当然伤害了农村小伙的自尊,令他更加自卑,最终以极端的方式爆发出来,伤害了自己的爱人。而那时的人们怎会知道,这份由于上头一个政策而产生的城乡差异引发的城市人蔑视农村人,会随着时间逐渐扩大,蔓延到了现在。青红和农村小伙只是这众多牺牲品中的两个,而已。

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从来没有过一个时期,有过如此巨大的城乡差异,这差异已经深深植入了人们的内心,由内而外,散发着优越与自卑的气息,由此引发的焦躁与粗暴,进而给家庭和人生带来挥之不去的巨大阴影。而这个责,谁来负?上头一句“改革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牺牲”便轻易带过,令这一代人无处申讨自己被牺牲掉的青春年华,而父亲也无法申讨自己心灵所受的煎熬伤害,自己被迫丢掉的户籍与工作,年近五十,却因重返家乡而被迫回到青年时一无所有的物质状态,这是何等的悲凉。他为国家建设屈居偏远山村付出的青春年华,谁来补偿?没有,连相应的报偿也无。在社会主流的轰轰烈烈的改革浪潮中,他们被彻底遗忘在偏远山村,连带着被遗弃的国企弃一起,自生自灭。

那果然是不可避免的无奈。而电影中不可忽略的一幕,青红与闺蜜偷偷去参加的地下舞会,那一帮急于获得自由解放而肆意妄为的小青年,穿着那个年代标志性的喇叭裤,戴着墨镜,叼着烟,对着漂亮姑娘吹着口哨,以这副与其年龄与成熟不相符的打扮与姿态,看似淡定,实则着急慌忙地向时代,向社会宣告自己的成熟。那是令人啼笑皆非,过后却感悲凉的人群,因为十年文革的压制,在这稍有放松之际便迫不及待地如雨后春笋般争相冒出来,盲目地模仿欧美,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相比较现在流行于年轻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日本文化,其中的温润恬淡显然更适合中国人与中国社会,但在那个时代,年轻人最需要的是自由解放,欧美文化理所当然流行开来。

那是个饥渴的中国,饥渴的年代,催生了一群饥渴的年轻人。饥渴于挣脱身上的枷锁,饥渴于飞出生天,饥渴于肆意妄为享受迟来的青春。所以军,才会把农村姑娘的肚子搞大,才会与青红的闺蜜私奔。政治影响下反复的时代,令他们尖锐而又盲目地前行。

政治和时代是罪魁祸首,而谁又能去申讨它们?那么,只有无奈。

 6 ) 《青红》太沉重:请嘲笑那个叫做命运的东西

外滩特约撰稿 马戎戎/文

细节的力量

  在戛纳,看完《青红》之后,台湾导演杨德昌说,影片的内容让他深有感触——《青红》中有段跳舞的戏,是表现30年前的年轻人如何背着父母跑去约会的情景。看到秦昊扮演的小混子模仿“猫王”的打扮吊儿郎当地出场时,杨德昌说当时就笑得不行,这种装扮跟30年前台湾年轻人的装扮一模一样。在他眼里,王小帅把他们那一代人的回忆勾回来了。

  和不久之前的《孔雀》一样,在《青红》里有着更粗略、更符号化却不乏相似的时代细节:广播体操、地下舞会、烫发、高跟鞋、喇叭裤、日本电影《阿西门的歌》……去看电影的孟京辉说:“这电影,没有大的细节,但也不落下任何一个细节。”但是这绝对不是一部可以让人“怀旧”的电影,因为你不会从银幕上获得任何怀旧带来的温馨和美好,却会感受到命运的残酷:19岁的青红和父母挤在一辆吉普车中在清晨偷偷离开了她的出生地——贵阳小镇,身后传来了几声清脆的枪声,那枪声昭示着一批生命被“严打”——其中包括她的初恋情人小根,在爱她的梦想破灭之后,他强暴了她。青红的父母是上世纪60年代响应党的号召从上海到贵阳支援三线建设的工程师,他们的梦想是不惜一切也要重回上海。如果不是这个梦想,他们就不会干涉女儿和本地青年小根的恋爱,那么小根就不会强暴青红,也不会被“严打”。影片因此产生了一种荒谬感: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梦想,可是当这些梦想交织在一起,却产生了巨大的灾难,这或许就是那个被叫做“命运”的东西——导演顾长卫对《孔雀》的阐释亦可以完全用于《青红》:“这部电影讲述了个人和家庭、命运和社会的关系,尤其是年轻人期望冲破他们的命运界限的痛苦和挣扎。”

  距“伟大”的距离

  这正是王小帅眼中的80年代。王小帅说,《青红》是他一直想拍的电影,因为他的故事和青红非常相似:出生两个月的时候,父母带着他来到贵州支援三线建设,在他的记忆里,那时候,一大片山呼啦啦都被2000多名上海人占了,小学里说的都是上海话。然而这里的孩子时常会遇到青红一样的窘境:他们把贵州当作自己的家乡,可是父母却坚持着回上海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他们会粗暴地干涉孩子的生活,就像《青红》里青红的父亲像押送犯人一样押送青红上下学,就像老师会当众剪掉学生过于宽大的裤脚。

  《青红》由此产生了另外一个层次的含义:关于个人和集体,关于自我和大众。王小帅敏锐地意识到了其中所蕴涵的戏剧性:“那是个‘文革’已经过去,但大规模的改革开放还没有开始的交界状态的时期;一方面异化早就存在,另一方面是人的这种自我意识的朦胧的觉醒。 当然,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出现的范围和深度会更广,但在那个时候,人的自我意识和时代环境的冲突,以及人的求生意志是非常戏剧化的:朦胧的自我意识已经产生,却不能掌控自己,大的环境是不确定的,自己也是不确定的。”

  然而,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青红》还是太沉重了,那种压抑和阴郁,让你看完电影好久还会沉得难受:看到人还是要输给命运,理想破灭,不得不向现实妥协的那种难受感,让人质疑生活的意义。一种对《孔雀》的评论是:“它的呈现是准确的,但如果能够有某种救赎,能够有某种力量,它能再给我希望,再带我再往前走一步,我会更加感激。”《青红》也同样如此,我们欣赏王小帅的反思和彻底,但我们依然无法遏止对超越苦难、给人希望的力量的渴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明知《肖申克的救赎》在现实中只能是另一个佘祥林案,却依然在安迪逃出监狱的一刹那泪流满面。当然,我们也知道,这一步,是一个好的作品和一部伟大的作品之间的一步。

 短评

就像青红这个矛盾的名字,电影中充斥着各种矛盾.时代的矛盾,家庭的矛盾,爱的矛盾.爱情在这种环境下只会有个悲惨的结局.P.S.这片子尺度这么小恐怕是因为高圆圆演的吧...

2分钟前
  • Printf("紅")
  • 还行

依旧聚焦时代悲歌中的小人物心酸,结局一如既往的忧伤。故事如果以小弟的视角展开也许会很有趣。事实证明年轻气盛时做的很多与父母背道而驰的决定大多是错的。在那个穿喇叭裤,留鬓角都是风潮的年代,学校反倒是有远见卓识的。秦昊虽然出场短暂,但如有神助,让人印象深刻。

3分钟前
  • Se7en丶小七
  • 推荐

此片的亮点在长镜头的调度和最后的声音蒙太奇,当广播念死刑犯的时候,正轮到小根的时候,声音被车的引擎声盖掉,使观众对小根还有一丝希望,但最后的一个大远景,青红回上海的车行走在贵州乡间的小路上时,大大的远景配上响亮的三声枪响,构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最后的枪声无疑是此片的亮点。

5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推荐

2.5 / 比《地久天长》好点,至少前一个多小时更朴素平实,也抓住了一些超离的恍惚时刻(但转瞬即逝)。不过整体依然过于王小帅了,观众除了被小帅式铁锁链剧本和强硬的演员表演牵着走还是看不到人物的内在。所以根本不能算情节剧,最多是无内容的情节剧流程展示。插入的方言就和各类时代元素拼贴一样强行说服着观众:“我拍的可是现实主义。”不过可以感觉到拍摄的心境和《地久天长》还是不太一样,这部还有些稚拙的热情,后者则几乎是在娴熟精密地操弄。

6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一般凡是涉及到文革,农村或上山下乡题材的片子我都有冲动给五星。。。。。。。。 = =

7分钟前
  • ZHANGWANHE
  • 推荐

反正为了你好,不管青红皂白。中国式父母,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悲剧。

8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王小帅的问题在于,他从来握着一个能八十分的题材和故事,可是最后却只能处理成六十分,欠缺的也许就是所谓的艺术家的灵气的问题。

11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从平淡中要咂摸出人生的滋味 年轻还是做不到啊

14分钟前
  • 🌊🌈♐
  • 还行

王小帅讲不完的三线故事,那就是青春的烙印。一个故事讲了很多遍的话,那最初讲的时候就是最深情的时候。一代人被压制的青春,时代与父权轮番上阵,个个遍体鳞伤。

18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冲着高圆圆想看。这片告诉我们:1.约会强奸通常是强奸案中比较高发的;2.挨了强奸要及时报案,惩罚犯罪分子人人有责;3.时代不同,新潮的傻逼青年们都抽烟喝酒一个逼德行;4.教育子女要讲方法,要怀柔。PS:李滨这个演员每个片一个表情,演技太差;迪斯科青年秦昊以后演了春风沉醉的夜晚

19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执意要逃离小山沟的父亲和满意于现状的女儿开始了大战。里面的那段口琴是汤尼作曲的《南海姑娘》,那段露天电影的片段是一部叫《阿西门的街》的日本片。《南海姑娘》在岩井俊二的《燕尾蝶》中被小林武史改编得气势恢宏,根本就让人想不到。相当令人惊讶。

24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1、看青红的爸管这么严一般就猜到后面会发生啥事儿了。2、高圆圆演学生本身就是失效的,她是我见过唯一一位再年轻也没有学生气的女演员。3、李滨总算把单车里未竟的犯罪故事给演完整了,憋坏了。4、青红他爸是那种我最讨厌的爸,在家沙文主义,在外无能为力。自己走的错误人生非要子女来埋单。

25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还行

一般 觉得这个题材应该是表面平淡但是内在很震撼你的那种 但是这个表现的还不够 音乐用的也不好

27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还行

青红是个历史的符号,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情曾经在中国的那一代人很多人发生过。他们的父辈曾经为了信仰背井离乡远离城市来到乡村。很多年以后,热情渐渐冷却,现实无情的打击着这些曾经的热血少年,于是思乡的情绪蔓延起来。青红这个女孩与小根的青涩爱怜,与这个大时代格格不入,他们之间的障碍不仅仅是青红的父亲,而是上海到贵州的距离。小根的爆发以伤害青红为价,得不到我便要毁了你,充满自卑感,这便是他这个人物的可怜之处。而青红不只一次的说,贵州便是她的家,父亲却在灌输着她不是这里的人,她茫然无助,找不到自己的根。

30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3.5 三线文革三部曲之一。从头到尾都用好读的隐喻(明喻?)书写,尤其家庭和政治的勾连部分。王小帅和娄烨差距太大了。

3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爱情在一个强权的时代是狗娘

3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慢慢的我就越来越理解父母了 在这个已经不那么叛逆的年龄看这部片子很值得。有好多感慨 总结两句话就是 要听父母的话有时候有分歧就慢慢斟酌 & 很多男人都是道貌岸然的。

40分钟前
  • 不说
  • 推荐

7/10。片子讲的是个人意志与某种权威发生抵触,父母那辈的满腔热血变成被历史绑架,他们来这里只是混日子总有一天要逃,不想孩子和这里人接触而要带她过新生活。用物品指代(红高跟鞋)来勾勒男女主角的遭遇,然则主线是塌的,剪喇叭裤、破坏舞会、写信私奔、家长开会聊离厂等乱七八糟的事撑不起内核。

42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很悲剧的故事,奉献青春却被时代和政策抛下的一代人,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却让他们更加迷茫。但整个故事似乎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青红和小根的爱情,导致她的叛逆和父亲的暴怒都显得有点没来头。当然还可以多讲讲工厂改制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下海等等细节。。。秦昊十分亮眼,简直中国约翰屈伏塔😂

44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那个话说 我外公外婆就是从上海去支援大西北的三线职工 看的时候妈妈有很多感慨 妈妈说很真实...

46分钟前
  • ishin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