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风云

HD国语

主演:周润发,李修贤,孙越,吴家丽,张耀扬,徐锦江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8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龙虎风云 剧照 NO.1龙虎风云 剧照 NO.2龙虎风云 剧照 NO.3龙虎风云 剧照 NO.4龙虎风云 剧照 NO.5龙虎风云 剧照 NO.6龙虎风云 剧照 NO.13龙虎风云 剧照 NO.14龙虎风云 剧照 NO.15龙虎风云 剧照 NO.16龙虎风云 剧照 NO.17龙虎风云 剧照 NO.18龙虎风云 剧照 NO.19龙虎风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龙虎风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周润发早期英雄片的代表作之一。一夜,一名警官在搜查红灯区时,却意外遭枪击身亡,警局高层意识到了这里潜藏着一班不寻常的匪徒。刘帮办联系上了警局一直部署在江湖的卧底,也是他的外甥――高秋(周润发 饰),要他尽快打入这帮匪徒的内部,获知他们的犯罪计划。  高秋化身作枪械贩子,和匪首南哥与他的手下阿虎(李修贤 饰)取得了联系。刘帮办恐自己的外甥出意外,派人暗中跟踪。不料歪打正着反而因为警方的派人跟踪令高秋顺利取得了匪帮的信任,南哥正式拉高秋一起加入他们的抢劫金铺的计划。在与阿虎的点滴接触中,高秋发现自己与他逐渐建立了兄弟情谊。一边是兄弟情谊,一边是社会公义,高秋将如何取舍?怪物先生粤语版卡萨诺瓦伤害2018鬼妹嘉莉妹妹藏草青青指挥官预言完美武器记忆折叠诚实的黄先生蹩脚魔术师第一季圣哥传第1纪莲开一夏法拉利:不朽的竞速风吹过的星星美国恐怖故事:洛亚诺克第六季康斯坦丁第一季二十四城记说你爱我2020奇幻精灵事件簿自由战士惊天魔盗团隐市奇闻录1泰国洞穴救援事件簿睡眠之谜儿娃子2008魔法大逃亡佩吉巷的火枪手敢不敢挑战我时效警察归来萨勒姆的女巫步步惊魂战玄武科米的规则红豆女之恋外来女婿阴齿蓝莓上尉机界战队全开者

 长篇影评

 1 ) 冰冷的原则和温暖的人性——浅谈港产片中的边缘人——卧底

影视与文学一样,在其发展过程中遵循着这样的路线,一是题材的拓展,二是思想内涵的深掘,三是演技(文学中叫语言艺术)的深入。到了80年代,香港电影中开始了卧底题材,这可以从章国明的《边缘人》开始说起,《边缘人》作为第一部警匪卧底片,便拿到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男主角,这一好的开始,让很多导演开始青睐“卧底”。自此,卧底片纷至沓来。其中《边缘人》、《超级警察》、《龙虎风云》、《辣手神探》、《知法犯法》、《门徒》、《无间道》、《特殊身份》等等不一而足,但有些只是涉及到了卧底,并不是以卧底为主题,比如《超级警察》、《门徒》、《辣手神探》等,真正以卧底为主题的,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三个时段,并有三部代表作品,那就是《边缘人》、《龙虎风云》和《无间道》。不得不说,卧底片的繁荣,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这题材本身,卧底属于边缘人物,亦匪亦警,非匪非警,他们游走于警察与匪徒之间,需要经受极大的考验,更能凸显人性。

在三部卧底代表中,《边缘人》作为开拓者,一出手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边缘人》讲述了一个警察怎样成为卧底,并且深入与黑社会深入接触的过程,将期间个人心理上痛苦的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主人公被居民乱棍打死的结局为所有卧底定了一个悲惨的基调;《无间道》作为新世纪最精彩的电影之一及最精彩的卧底电影,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现了双线卧底,警察卧底和黑帮卧底同时存在。在我看来,《龙虎风云》是卧底片的集大成者,它具备了电影及卧底电影最重要的几个特质。

一、 血肉丰满的卧底人物

《龙虎风云》中高秋这个人物,就是一个平常的小人物,他并没有一种崇高的精神,也没有为警察事业献身的精神,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警察。他卧底刚刚完成了一单案,他是讨厌这个行业的,时常被噩梦惊醒,对他来说,卧底也是一种背叛,给自己精神上造成了较大的愧疚感,但看到他叔叔因为案子的事憋闷,他又觉得难过,愿意再帮叔叔一次。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与女友的感情关系因为他特殊的职业而遇到了波折,因为他无法说出真相。在与阿虎的相处之中,撇开事情本身,他被阿虎所感动,这是一个迫于现实压力而从事抢劫的人,他是非分明,对人仗义。在高秋这个人物身上,集齐了亲情、爱情和友情这三者的冲突。种种细节塑造了这个血肉丰满的人,展现了他身上的挣扎与无奈。

二、 紧张对峙的戏剧张力

影视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戏剧张力,通俗讲就是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矛盾关系,这是事关一部作品精彩程度的最重要的因素,除了主线之外,电影中还有有这么几大矛盾牵动人心,高秋与阿红之间紧张的恋人关系,乔警官和刘警官之间关于案子的重大分歧,高秋如何处理肝胆相照的兄弟阿虎的关系。在种种矛盾的纠缠下,观众已经被深深地吸引,随着剧情进入了电影之中,并期待着剧情下一步的进展,影片中的各式人物怎么处理矛盾并有着怎样的结局,都成了观众关心的问题

三、 冰冷的原则和温暖的人性——很好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无助

卧底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本身是十分孤立的,不敢有朋友,日常行为要步步小心,

时时在意,随时提防着危险的降临,同时,对于别人所表现出来的友好,内心也充斥着负罪感和愧疚感。与作者的遭遇对比,警察作为正义的一方却呈现出了冰冷的一面,他们正代表了冰冷的制度,他们的眼中只有破案和抓贼。作为一个能让观众者或爱或恨的人物,必定是破坏原则和法律,呈现出人性的东西。如反面人物,就会践踏法律,破坏真善美的人或事;正面人物,则会破坏原则,彰显真善美的人性光辉。如《喋血双雄》的伟大魅力,就是警察和杀手对各自原则的破坏,警察拿起枪杀人,杀手放下枪救人,两者破坏了各自的原则,共同彰显了人性,使得这部电影大放异彩。

回到《龙虎风云》,前半部分,说了主人公高秋的无奈,为了爱情,他需要马上辞职,放弃卧底工作,为了亲情,他不得不把卧底工作继续下去,他试图去维持这种矛盾的平衡,结果却并不理想,女友远走加拿大。他开始一门心思想把卧底工作做好,结果也不理想,他又收获了友情。在抢劫完金铺逃命的过程中,他破坏了原则,作为一个警察,他为了匪徒(兄弟)打死了一个警察,这是破坏了自己的职业原则,而作为一个劫匪,他也破坏了原则,处处透露信息给警察,使得五个劫匪(包括他自己)在警察的枪下一死二伤。正是在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下所展现出来的人性,让我们对于主人公遭遇的感同身受。如果制度和原则违反了人性,那么打破原则和制度,会让我们感受到更加温暖的人性温度。高秋叔叔最后的一板砖,也正体现了这样一种效果。

纵览香港影视的卧底结局,无非就是三种,一是隐姓埋名,远走他乡,二是转做文职,低调行事,三是死于非命。在电影里面,更多的是第三种结局,前面说的三大卧底片代表作,主人公均死于非命。这既是卧底的真实反应,也是影片戏剧性的需要。悲剧,更有穿透人心的力量。

 2 ) 林岭东-“最香港”的香港导演

林岭东-“最香港”的香港导演

记得是几年前在豆瓣看到影友这么说。

2018年尾,贴吧刷到林岭东导演猝死于家中的新闻,还是觉得太突然。

每一个经历过录像带、盗版VCD时代的港片粉都难以忘怀那个时代港片的欣欣向荣。如今的港片似乎已消沉好久,近几年,即便是巨星影后云集的《无双》、《黄金花》都很难在北方广大中小城市看到粤语版。港片的内容题材对很多观众而言也显得单一又缺乏吸引力。

在曾经港片最辉煌的年代,在香港处于一种独特的状态下,港影为我们呈现了主流文化形态下难以窥测的林林总总。僵尸片中富有岭南色彩的鬼怪元素,王家卫电影里的旧上海式小资情调,胡金铨、李翰祥等南下的老北京们带给我们的文人眼中的旧中国故事,在这个传统与现代重装下的南国自由港,我们能看到无数时代变迁中追风逐浪抑或无所适从的艺人们带给我们的视听盛宴—可以是国仇家恨,可以是每个人无常命运中的喜怒哀乐。

林岭东导演有个做编剧的哥哥林岭南,原籍广东潮州。潮汕地区虽属广东省,但粤东地区同闽南泉漳地区语言文化上的联系密不可分。林姓为闽南大姓,华南地区本为闽粤客多民系交织的社会环境,开埠后的香港也是以华南广东、福建移民占据绝对数量优势。了解这些后,似乎更容易理解我们记忆中八九十年代的港片的文化基因。

林岭东的作品中,我尤为喜欢风云三部曲,比起酣畅淋漓广为人知的《监狱风云》,更是对《龙虎风云》、《学校风云》情有独钟。

比起同时期台湾闽南语影视乐题材作品中那种甚至有点悲情意味的草根世界,80年代香港经济腾飞的背景下也形成了独特的市民文化。70末至90年代,那种富有岭南民系文化底色,又结合当时香港的时代特色的港片造就了港影黄金时代的标识气息。

风云系列中随处可见的80年代工业化建设背景、中英双重语境下的社会形态、香港特色的棚户区街巷、地狭人稠的港口夜生活。故事本质还是处于传统宗族社会在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中无所适从的底层人物的挣扎,丛林与文明交织下小人物的悲哀。

天乌落雨的金融港

香港之夜

棚户区与现代建筑共存

爵士乐、舞厅

岭南风俗人情

农耕与海洋文化交织下,东南沿海/闽南潮汕地区的兄弟时强悍刚猛

比起吴宇森那种浪漫富于设计感的男性情谊,林岭东镜头下的兄弟情显于平实甚至琐碎中

老生常谈的落水狗梗

无论演正反派都很“横”的张耀扬

除了这些外,冷调光、警匪边缘人题材、港市街景、动作追逐戏、冷峻基调不仅使得电影具有类型片特征,还具有个人标签。

后来的林岭东电影我看过的并不多,看过的《目露凶光》、《高度戒备》也总觉得缺少以往的点睛处,但永远是在关注香港人的生存境遇。

文章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平台 宿夜花

 3 ) 人间正道是沧桑

如果阿秋和阿虎不是在黑道结缘,而是在某个微醺的酒馆,阿秋仍然拿出钱包指着自己女朋友的照片说“这我女朋友,靓吧”。可就是极富戏剧性的一正一邪的对立,卧底没有回头路,犯罪没有回头路,命运的变幻莫测,最后的“啊秋”令人惋惜,阿秋拿着爱人的照片离去,她的爱人可能会一直等待着阿秋,也可能会恨他的不辞而别。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李修贤

 4 ) 最后一口英雄气

谨以此小文纪念林岭东导演。

整个片子是围绕着高秋这个角色进行铺垫的。第一场戏是阿华被杀,说明卧底工作的危险性,阿秋不想当卧底是一个正常的想法。第二场戏是高秋去找阿红,想要挽回跟阿红的关系,暗示高秋有爱情上的羁绊。第三场戏是光叔找高秋,希望他能够把阿华的线索跟下去,高秋还有亲情上的负担。第四场戏是高秋的噩梦,因为出卖兄弟,导致兄弟被杀,一直是高秋的一个心头病,这也是高秋厌倦卧底的根本原因。

侧光分割

高秋这个人物表面上看起来放荡不羁,无牵无挂,但是骨子里太重情重义,太英雄气,这和他的警察职业是格格不入的。高秋的纠结,矛盾,是他最真实可爱和令人动容的地方。但是英雄往往气短,高秋在死之前迸发了最后一口英雄气,亲自告诉了阿虎自己是警察,在造型上,导演巧妙的给了侧光镜头,将高秋的脸分割成一明一暗的两张脸,凸显了高秋性格上的矛盾,不过最后作为兄弟的高秋最终战胜了作为卧底的高秋,高秋安然死去,导演最后安排了阿秋欢乐起舞的画面作为影片结尾。作为警察的高秋最终选择认同的是黑帮的兄弟情,不禁令人想起作为殖民地的香港的矛盾而尴尬的身份认同。

林岭东导演永远是我心中的英雄人物。

 5 ) 林岭东,港魂一缕

(原载于虹膜公众号

单从《七人乐队》的《迷路》去认识2018年就已去世的林岭东,大概会有种无限温和的感觉。

不妨把任达华饰演的归港故人当作是他,一番故地重游,只觉面目全非。皇后戏院没了,中环码头变了,密集的楼、车、人构成的繁华都市景观,与他随即安居的乡野祖屋,那个被相对遮蔽的香港空间,形成巨大反差。

《七人乐队》

不过他在那里,卸下长居英国几十年的习惯,以及与「回归」相关的各种指涉,通过靠近故乡,追溯根源,也通过接纳儿子所代表的香港新文化,倒也能够理解父辈,理解过往,并拥抱「变化」在当下的价值。

三代人的精神互通,是林岭东某种大于亲情的深沉寄托。而儿子林宇轩恰恰在片中饰演儿子,当父子俩的第一次合作成了最后一次,作品忧伤走势中赋予的光明,与其说是戏剧考虑,不如说是温柔嘱咐,一种自己也来不及消化的寄望。

《七人乐队》幕后,林宇轩与父亲林岭东

「迷路」在这个时候,不只是角色在香港街头的具体剧情,它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迷茫,一种明明抵达却察觉早已失去的错愕。

林岭东香港人与电影人这两重身份,都在最后的人生岁月里率先经受这种自我质问。

身为香港人,他是在渔村香港仔吹着海风,晒着太阳长大的。家里很穷,七兄弟挤在一起度日,唯独他通过读书逃离宿命的打工路。才成年他就在TVB工作,跟杜琪峰、周润发一起合租,穷归穷,但以迪斯科为代表的都市生活带来最直截了当的快乐。

林岭东与周润发

这与雄性荷尔蒙捆绑的快乐定格在他的青葱时日,成为他频频回望过去时的关键坐标。他追求太太时去了加拿大,兼顾学业与挣钱的日子又累又苦,格外怀念香港和香港代表的快乐,于是他带着萌生的电影理想重返香港。香港有他应时而生的机遇,不过快乐也随着香港与生活的双重繁荣变得不再纯粹。

去哪里找回快乐,找回海风以及海风所代表的淳朴与自在呢?人生的最后光景里,他就常常在马来西亚的沙巴,拖鞋背心拳击裤,蓝天白云花草树,距离变得太快以致于不那么香港的香港,又有了一截距离。喜欢海水盐味却无法在故土闻到的林岭东,对于自己香港人的归属感,产生过迷路的错位。

身为电影人,同样如此。最初对电影萌生热忱时,他在加拿大。带着一种急切归拢香港语境的表达,他踏上归乡与拍片的并轨道路。

《阴阳错》

那时候前路很多,很乱,但都不窄。林岭东从奇幻片《阴阳错》起家,拍过喜剧片(《最佳拍档4:千里救差婆》)、动作片(「风云」三部曲)、警匪片(《一触即发》)、惊悚片(《目露凶光》)、科幻片(《复制人》)等等,各有千秋,而票房、口碑的应和,也各有沉浮。

成败得失摆在面前,林岭东也难逃「迷路」境况。那时候的香港格外朝气蓬勃,但朝气蓬勃需要一个度量,比如名利。在1990年成立过制作公司的林岭东自然知道电影口碑与票房之于导演后续发展的牵连,他的「迷路」困境与许多导演一样,是如何找准定位,如何杀出重围,又如何发扬光大。

早期这些干脆利落甚至不乏鲁莽的电影表达,完全可以定下他老辣、硬核的基调。但他不是那类极其标榜定位,并且钻研至深、奉献一生的导演,而是有适时的灵活性,时而跳出框架,时而重归桎梏,通过考量与平衡来调整表达,转换形式。

《监狱风云》

甚至可以说他终归没有那么世俗,没有揪着身份地位,在不那么喜欢香港的时候,拍不那么喜欢的电影。

所以他后期的「迷路」,与初期又有不同。彼时的黄金时代,要面临收益、口碑与重复自我的考验,但更多时候,又有船小好调头的丰俭由人。

但在他2003年收手后,环境变化异常迅疾。尤其是《谜城》与《冲天火》时期,牵涉的人情关系网更大,乃至林岭东自己都感叹,你要动作,你要帅哥,我可以都给你,但是假如连个人想法和感受这些属于自我的东西都要拿走的话,电影没有拍的必要。

《谜城》

这种困境,同样也是许多导演,尤其是老一辈导演不得不重新适应的所谓法则。而这些法则,又在映衬投资到了,牵扯多了之后,观众很难等到曾经的风云导演,还造得出那种锐意的风云,就算造得出,也不再是时下观众所能感知,甚至深信的。

何况屡屡忍痛离港的林岭东,需要重新适应的不仅是陌生地域、生疏时段与丢荒手艺,还有话语权收缩后的掣肘。有时未必单纯是导演的技法随着年龄衰老,过多声音的指指点点,也会令表达失去曾经的准度与力度,这些在城市印记越来越模糊的当下,尤为珍贵。

所以要从这十年的少数作品去认识或想象林岭东,会有偏差。而要想寻找印象中的林岭东,八九十年代的那个,看起来更是无迹可寻。

不是林岭东变得不像自己了,而是一直在变的林岭东,只被记住林岭东,却没被记住「一直在变」。而他这种变,与香港捆绑得很深。

《七人乐队》幕后

林岭东就跟许多香港导演一样,深爱这片土地,特别是那几十年来不断爬坡然后飞升的香港。不是说远赴好莱坞的电影不值一提,而是要强调,他拍得最好的电影,都与香港直接挂钩。到头来,香港出过这么多自成一派的优质大导演,而与香港牵连极深乃至过深的,林岭东是少数几位之一。

八十年代初期与中期,林岭东的电影就跟许多同行,或说港人那样,看似东敲西打,实则探寻出路。最令人振奋的,是屡败之后,依然有屡战的劲头。

但是《龙虎风云》《监狱风云》《学校风云》在八十年代末的相继推出,让林岭东尝到了叫好叫座的甜头。更重要的是,被推高的林岭东,被记住了强烈的现实主义与写实风格,记住了与吴宇森大相径庭的充满社会性反思的暴力美学。

《学校风云》

这里有一个对比,同时段、同题材的吴宇森久负盛名,林岭东几乎背负不上不下,或者上上下下的错判,一个原因在于吴宇森更应时,极具形式感与冲击力的个人风格更新了警察、黑帮、匪徒、兄弟、英雄、侠客的表述,也奠定了形式的张扬与隽永,可以风靡至今。

但是林岭东更偏向于骨子里的爆裂和余震。不只是逆写正面群体,比如《龙虎风云》里匪帮终归比警察有义气,重信念,更犀利的是,他更爱写实地折磨正面人物,从肉体的暴力相对,到精神的精准摧毁,都在细致堆叠,譬如《监狱风云》开头阿耀被女警检查身体的羞辱,就果然只是发轫。

《龙虎风云》

林岭东的凌厉就有一股现实的冷感,于是高潮打造路数,就跟传统警匪、动作类型片截然相反。必须说,这些处理,是我们理应记住的,林岭东追随香港节奏却又精妙错拍的功力。

这种超前到观众未能及时回神的意趣,在上世纪末开始越来越豪泼。尤其是刘青云的介入,从《高度戒备》到《目露凶光》,戒备与凶光的缘由,都有一整个时代作陪。

一条线下来,他的作品甚至能够对应得上全球范畴的反恐思潮,不是一味针砭,而是追根溯源,拨云见月。也就是说,被定义的恶徒,如何舍弃善良准则,走向极端,林岭东仅仅是在展现,然后兴叹,而是同时反映出整个社会表达的不被听见,变革的不被成功,人性的不被共鸣,所有出口都被捂严实了,到底何去何从。

《目露凶光》

世道、市场还有非常重要的味道,都在变动,林岭东一面勃然大怒,一面意兴阑珊。如果说《目露凶光》让他深切怀疑过自我,那2001年拍摄的《追踪梦里人》在两年后被他人改成《奇逢敌手》放映,就让他重燃《学校风云》被删改36处的厌憎,自此封镜多年。

与此同时,他也不再像早期那样粗豪莽撞,以一种男性年轻个体的身份去呼应香港开拓期的上升态势,而是渐渐地,人生跟电影都多了家庭的概念,妻子、儿子是在软化,也是多元的植入,此后更多人情驳杂穿插,他的电影更是多了些自觉必须加插的内容。

好比说中年之后,他对现实苍凉有更深感知,由是纳入了更多生老病死的慨叹,更多失去,更多介怀,更多内蕴的温柔。归来后的《谜城》,要说金钱,即此时的环境,尔后的《冲天火》,要讲大爱,即此前的心境。电影确实不怎么好,但是他所坚持输送的这些观点,有自身的美好以及悲戚。

《冲天火》

回想他自我流放的大段岁月,是人对环境的某种不适、失望,也是香港与旧香港或者说黄金时期香港的背离。这与当年他几度游走好莱坞又重回香港的情况,早已不同。后者是有支柱,有托底的,但前者已经没有了。

即便如此,从《龙虎风云》,到《高度戒备》,再到《谜城》,林岭东的一个想法,还是希望能够把香港这座城市,尽可能地多记录一些。

《高度戒备》

同样如此的《迷路》里有一句,「比香港更好的地方很多,但都没有我对家乡的这份感情。」在香港即将迎来又一次大转变之际逝世,使得这位在最后十几年坚持要当人生男主角的电影人,增加许多唏嘘。

(《七人乐队》相关文章→香港电影的顶级盛宴,还是不管饱

 6 ) 发哥和虎哥

太喜欢发哥的歪嘴痞笑满不在意游戏人生的样子,表面吊儿郎当,心里却比谁都炙热。人的丑恶直接放在你面前,直来直去的黑暗,张耀扬在这的角色和监狱风云里一样让我想抽他。诶一看到发哥说办完这件事后领证我就知道他不能活着回去了,浴室里打情骂俏的肉体真是吸引人,可怜阿红在夏威夷再也等不到秋哥了,嘴里说着不在乎,做着和别人拍拖的样子,心里却爱的很,女人啊。虎哥一行人出街的画面和发哥主演把我吸引过来了,虎哥从一开始就不落下任何一个兄弟,直到最后知道发哥是卧底都下不去手,对了,三把枪对峙的情景超抓我,像虎哥这样有情有义的人,虽是混子,但比某些眼前只有升职只有利益的警察好上十万八千里了,不不不,他们根本不配和虎哥比。一回想发现这部片子里窗户出现了很多次,虎哥和发哥在车窗里吃汉堡喝可乐看美女;在不能与外界联系的房间的木窗里庆祝他们的同命相连,都没了女仔,还做了同一行;发哥被警察拷打,厕所的窗吹着冰冷的风;警察包围基地,枪突突的从窗外杀死了除虎哥外的所有人。全片萨克斯不断响起,不知那位老人怎样了,与世隔离一般,大概这和发哥一样吧,内外都没有归属,只是游离着,大概有一丝情感的人都不该做卧底吧。八十年代港片的配色和音乐再也找不回了,那个时代可太棒了。

下面是我超喜欢的几幕,多图预警

就是这张图!
萨克斯一响起气氛便up up
虎哥动作利落
发哥登场
标志的发哥背影
港片怎么能没有烟呢
港片也不能没有酒
从虎哥送小姑娘玫瑰便知道他是有情义的人
阿红在登记处等不来发哥
革命友谊从此开启吧
没了女仔,抢劫的同道中人
阿红在夏威夷等他
行动
虎哥想替发哥报仇
三枪对峙

 短评

周润发的角色就是奔影帝写的嘛,内外兼顾,又令人惋惜。

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新艺城】唉~卧底人生最苦逼。结尾最后的镜头冰冷得瘆人。(音乐:泰迪罗宾。张耀扬即使演警察都叫人切齿啊!好演员!

8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三星半。亮点一,李修贤和周润发角色互换,警匪身份对换。亮点二,李修贤和周润发一如既往的基。那一声秋……真是基入骨髓啊……

13分钟前
  • 艾晨
  • 还行

剧情太松散而且兄弟情谊刻画的太过单薄以至于本该是个相当凄惨的结局结果却煽情失败,怪不得当年没火。如果剪的更紧凑,动作更火爆可能会成为经典片吧,当然如果这样拍的话就是吴宇森而不是林岭东啦。

14分钟前
  • Don't Panic!
  • 还行

李修賢跟周潤發的男性情誼是全片核心,以比較高的標準來看,說服力沒有很足,導致末段有點突兀。性格謹慎、見多識廣的李,為何那麼信任周呢?似乎也沒有逐漸信任的鋪敘?墳場戲提供的「英雄惜英雄」、玩樂過程的男孩行徑,都無法完全說明。

18分钟前
  • HurryShit
  • 还行

背部全裸的發哥, 性感之極的吳家麗, 最囂張的張耀揚, 義薄雲天的李修賢, 戲院看2次, 地鐵大滑梯滑下去現在誰做得??

21分钟前
  • 影毒肥佬
  • 力荐

高秋指着照片对光叔说:这是我女朋友,是个大学生,不抽烟不喝酒,还会烧几手好菜。实际上阿红是个陪酒女,烟酒不离手。所谓的不抽烟不喝酒只是高秋对于女朋友的美好幻想,也是对于自己卧底身份的美好幻想

22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还行

30出头的小马哥~那身行头简直了!张耀扬演过多少欠揍角儿啊……

24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竟然在一向粗放的香港电影环境中加入了一段那么细腻、正邪难辨的人物关系,惊喜。

29分钟前
  • 花地
  • 还行

周润发饰演的风流混蛋真是一绝,橄榄绿风衣翻白毛搭蓝围巾,衔牙签坏笑,在街上攀爬追打,让一个生不如死的鬼角色生出王者气概。

30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周润发卧底扮混混,李修贤演绎生涯第一次演悍匪,张耀扬却演了警察。泰迪罗宾做的音乐,林岭东的“风云系列”的第一部,香港电影史上传奇之作。7年以后,昆汀塔伦蒂诺把这个改编成了《落水狗》;15年以后,《无间道》受此启发诞生了。。。

33分钟前
  • lcsun
  • 力荐

昨天惊闻林岭东去世,今天补龙虎风云,现在看是一部很一般的片子,但是这可是30年前的电影啊,香港那个时代很喜欢讲兄弟情,李修贤少有的演了个反派,年轻的发哥真的帅。新艺城出品,麦嘉监制,没想到泰迪罗宾还会作曲,很有才啊。昆汀的落水狗对这部电影参考了很多。7分

34分钟前
  • 木木三又二
  • 还行

《落水狗》的原型啊!难怪昆汀会喜欢,港片这种浮夸的肾上腺素刺激方法,别个地方的人大概学不来。所以张耀扬就算横了大半部片子还是免不了挨砖咯?[doge]

3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百老汇香港影展】警察、卧底、犯罪,香港警匪片不变的元素。一面是懦弱老侦探与恶狠新警官善中有恶,一面是卧底与罪犯的假戏真情。玩世不恭亦追求真爱,杀人抢劫也拥有常人情感。周润发表演拿捏自如不过不失,几场耍机灵的戏的俏皮劲恰到好处。吴家丽无声落泪的镜头很动人。孙越没太发挥,倒是奠定了张耀扬的经典恶人形象。差强人意,尚可一看

41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虽然林岭东常以写实风格被视为风格化、写意的吴宇森的反题,但这部片从很多方面都启发了《喋血双雄》。林岭东作品中充满了对警察/国家机器作为至高暴力的悲愤凝视,这一暴力在《监狱风云》和《龙虎风云》中都构成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点也与中后期的银河想通。

44分钟前
  • Octopus
  • 推荐

不知道是不是间谍片的鼻祖。小时候就知道他叫高秋,兄弟情义,轰轰烈烈。卧底上升到兄弟情节在这里成为一种经典演绎,风格上是炽热而鼓动性的,直到《无间道》以后才改变 。7.8

49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即使抛开卧底道德困境所造成角色优势,高飞也要比英雄本色的小马强在一点:有情。不是兄弟情义,而是两性情感。但从表演风格上看,周润发起伏剧烈的外放演法是否搭配林岭东市井地气,尚在两说。比如酒吧怒怼富家公子、与吴家丽浴室激情两场戏,特别是后者的粗鄙嬉闹,固然充分展现了发哥的个人魅力与表演跨度,但问题一个不堪忍受萌生去意的基层卧底的性格有必要塑造的如此谐趣盎然让人隐隐看到了八星报喜大丈夫日记吗?夸张渲染,始终是港影特色,但此处恰恰需要内敛和心理。对比之下,吴宇森干脆砍掉情事集中表“义”的角塑策略,或许更能达成与影片整体风格的统一。

52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有点囧;李修贤演打劫悍匪,阳光正气的发哥演卧底混混,黄光亮演盯着发哥的警察,只有张耀扬没变、刘江没变,何家驹没变

55分钟前
  • boks
  • 还行

第一次看《龍虎風雲》只知道看周潤發帥,如今再看多了很多感觸。這部戲細節好看過大綱,整部戲美術很出色,泛著冷冽的藍,結合殘酷與浪漫。林嶺東拍勻港九新界,從工業大廈到繁華鬧市再到殖民政府時期的重要符號,這些元素頻繁出現但又不覺刻意,(尖東夜景幾乎已成異星之景)。當然還有好戲的孫越,他的表演是影帝級。林對「散場」和「完結」的拍攝是他的master touch. 比如警車爆炸匪徒離開之後一群人怎麼拿著滅火器去滅火,比如在鬧市殺完人後在攤檔的塑料布上擦手抹刀,看似只不過roll多了一分鐘半分鐘,實則自有節奏和視野。場景和事件是重要的戲劇元素之餘,它們與牽扯其中的人有活生生的關聯,這些細節讓電影中的城市活著,也讓攝影機之後的人長此活下去。

59分钟前
  • sean cheung
  • 还行

张耀扬演警,李修贤演匪,光这点就够新鲜了。优点还是玩命拍动作,发哥穿着大马靴满城狂奔,警匪枪战把房子打成筛子,爽;众生亦正亦邪,警匪兄弟情深,人物都很丰满。有发哥背面全裸哦。金像导演、男主

1小时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