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正片

主演:舒淇,张震,梅芳,廖淑珍,狄玫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 / 闽南年份:2005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1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2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3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4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5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6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13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14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15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16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17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18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19最好的时光 最好的時光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那真是他们最好的时光吗?|《老师·好》

看片之前,对《老师·好》并不抱什么期待,看完之后,意外觉得挺好。

关于师生关系的电影,我们看过不少,也大致能猜到它的套路:一个与众不同的老师,试图挑战僵化的教育体制,无论结果成败,他都成功改变了一拨学生的观念和人生轨迹。

类似电影有《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自由作家》等,2015年的电影《尼斯·疯狂的心》,也是此类电影的变种。

这类电影都在表达同一个观念:教育的核心不是应试,也不是教人学乖,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成就自己。

影片中的老师最后败得越狠,就越令人动容,也越能起到批判的效果。因为一个腐朽体制最害怕的,就是有反思精神的个体,老师的失败,只能证明他的强大以及体制的脆弱。

相比之下,《老师·好》不太一样。

于谦扮演的苗老师虽然也与众不同,但他并不是反体制的斗士,相反,他恰恰是这个体制的急先锋。

他治理下的三班,心无旁骛,从上到下只有一个目标:高考。

他不容许女生抹口红、涂指甲,不容许男生抽烟、迟到、顶撞,不容许一切有违应试目标的行为出现,他甚至直接喊出:“从今天开始,这个班只有一个规矩,它姓苗!”

看到这一连串情节,原本瘫在座位上的我,立马坐直了。

我意识到,这个老师和我从前看过的都不一样,我很纳闷电影要怎么拍下去。

苗老师被同学们戏称为“苗霸天”,是个说一不二的狠角色。

他心里很清楚,要想维持自己的绝对“统治”,有两件事要格外警惕:第一,个人不能挑战我;第二,众人别想左右我。

关于第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抓典型,把班里的刺头搞定,其他人就好说了。

于是第一堂课上,苗霸天盯上了洛小乙,他让这个不良少年以很没尊严的方式站在班门口喊“报告”,以此警告众人,臭来劲在我这儿不好使,没人能例外。

第二件事,苗霸天通过选班长,向众人宣告了自己不可置疑的地位。

他先借此打击了拍马屁的女生,后又无视大家的选择,自己指定了班长。那意思是说,你们套近乎没用,人多势众也没用,这个班最后还是我说了算。

就这样,苗霸天的绝对权威树立起来了。

他要这样的权威也不为别的,只是为贯彻自己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高考。

估计现在的学校里也很难见到这样的老师吧,哪怕大部分老师都认可应试教育的理念,也不见得有人像他这样从思想到行为都坚决贯彻。

与此同时呢,他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影片也展现了他温情的一面。比如帮身患重病的学生募捐,骑车送学生去医院探病,对后进学生不离不弃,以及无偿为穷困学生补习……

可是,他的温情并不泛滥,而是有着一道决绝的边界,那就是不允许任何事威胁到“高考”这件事。

他的学生为了帮他找回自行车,花了几个晚自习的时间,结果自行车找到了,却换来他的破口大骂。

学生们想为他赢回荣誉,课余时间排练健美操,最终文艺奖杯拿回来了,他只默默看了两眼,并不为此感到开心。

就连无偿办补习班这件事,最初的念头,也是因为不想让自己最看好的学生浪费时间帮别人补习,才突然萌生的。

这个有着温婉名字“苗宛秋”的老师,就像一个良心未泯的暴君,在生活的大部分时候,他都是个和蔼的好人,可一旦和“高考”二字沾上边,立马就变成一副凶恶的嘴脸。

为什么会这样?

影片最终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原来在1965年,年轻的苗宛秋曾经考上过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手后不久,文革就爆发了,他也因家庭成分不好被取消了入学资格。

这是埋藏在他心里多年的一道伤疤,难以痊愈,并随着时间慢慢腐烂,流出烫人的脓水。

这伤疤折磨着他,每当看到赶上好时候却不知珍惜的年轻人,就会无比愤恨,伤口也愈发疼痛。

最终,在他温厚的另一面,恶魔已悄悄长成,而唤醒恶魔的咒语只有两个字:高考。

一提到“高考”,苗宛秋就会不自觉地恶魔上身。

那恶魔,正是文革的阴魂,是荒唐的历史在个人心里烙下的羞辱的刺青。

于是,苗宛秋的结局,也就不可能像其他影片中的老师一样,用自己的失败证明自己的胜利。他只可能在经历了自身的失败之后,又将这种失败生出的恶果毫不自知地传递给下一代。

因为,一段没有被妥善处理的历史,像瘟疫一样,会自动传播。

因为,一个人的恨意,会催生出报复性的补偿心理,使得恨无法消失的同时,还会滋生出更多的恨。

尽管在影片的最后阶段,导演试图用毕业时刻告别的伤感,来消解掉批判的尖锐性和弥漫全片的悲情气氛。

可是,你还是能明显感觉到,苗宛秋这个人物的一生,已彻底灰败。

至于被不断叨念的金句“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你,而是遇见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在我看来,更像是一种温情的伪装。

那真的是他们最好的时光吗?

我深刻地怀疑这一点。

不信你看最后,当一切煽情的气氛都已备好,毕业照的位置留下了,同学们站好了,可苗宛秋却选择独自离开。

这种离开是带着悔意的,仿佛在说:哪怕那真的是最好的时光,哪怕学生们献上的是最诚挚的道别,我也不配留下。

如果没记错的话,苗宛秋第一次出现在镜头时,他正推着自行车走进校门。

自行车作为贯穿全片的重要道具,代表着什么?

其实就代表着体制对个体的褒奖与绑架。

那自行车是苗宛秋获奖得来的,是一种荣誉,可荣誉背后形成的恶性循环却是,你要不断为这样的体制卖命。

哪怕你从前是受害者,只要你此刻进入了体制,就要为体制所用,甚至无意中成为施害者。

到了影片中,我们看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抗衡,基本是围绕自行车展开的。

自行车作为体制的一种代表,起初被学生破坏、拆散、高高挂起,可是最终,令人细思极恐的事情发生了。

当苗宛秋丢了自行车之后,那些曾经与他势同水火的学生们,突然集体转身,与他休戚与共,竟自发去寻找自行车了。

没错,这就是这场教育的胜利。

苗宛秋——一个恩威并重的长者,当他威严站立于学生面前,对他们苦口婆心地讲述做人道理的时候,那些教诲已潜移默化地发生了作用。

它使得学生们从教育体制的对立面,悄悄移开,聚在老师的周围,决心为他的荣誉而战,投入到“高考”的大业之中。

这其中最悲剧的角色,就是安静。

她原本可以保送成为老师,却在苗宛秋的暗示下,为弥补他未能读北大的遗憾,一心要考上北大。

最终又是因为自行车,安静出了车祸,错过了考试。此后的两年又连考不中,最后她放弃高考,人生彻底改变。

这不仅是安静和苗宛秋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这出悲剧最悲情的部分,就是使得善良的人们承担本不必承担的负罪感。

影片最后的落点,是几十年后,年迈的苗宛秋再次找到安静,默默把当年没收的蝴蝶结,系在安静门前的树上。

那分明是一次忏悔,忏悔自己犯下的无心之错。

而那蝴蝶结象征的美好年华,已一去不返,再难追回。

不可否认,《老师·好》在制作上有不少糙的地方。

最后也难免要为老师洗白,落在一个相对温情、怀旧、春风化雨的结局。

但它想要完成的批判,都包裹在温情的外衣下悄悄实现了,而且还很锋利。

他用一个人的失败,追溯了一场更大的失败,这种反思力度,在近年来的国产片里也是少有的。

好希望每次走进电影院,都能收获这样意外的惊喜。

那天偶然看到一句话,说:生活是由微小的成功与巨大的失败构成的无尽合集。

我想,文艺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恰好也是巨大失败的痛楚与微小成功的喜悦的集合,因为这就是生活的真相,是一句彻头彻尾的大实话。

 2 ) 《老师·好》是一部好电影吗?

一部“媚权”的电影

乍一看,《老师·好》并不是一部卖相太好的电影,虽然该片的主演和监制是相声界的大咖于谦。于谦老师的观众缘一向挺好,不过在此之前,他在影视剧中都是以配角出现,并未单独挑过大梁。该片的导演张栾此前执导的一部德云社电影《相声大电影之我要幸福》在豆瓣只有2.9分,口碑低到谷底。但卖相一般的《老师·好》在先前的点映活动中倒是取得不错的口碑,在一家售票软件上的评分高达9.4分(该售票软件同样是影片的出品方,因此客观性存疑),这给宣传制造了足够的噱头。《老师·好》真的是一部黑马佳作吗,是否值得观众一看?

《老师·好》海报

师生关系是影视作品中的一大类别,无论是国外还是中国,都有不少佳作。国外有《放牛班的春天》《生命因你动听》《死亡诗社》《蒙娜丽莎的微笑》《心灵捕手》《地球上的星星》等,国产电影也有《孩子王》《烛光里的微笑》《凤凰琴》《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等。这些电影的主题和呈现方式虽不尽相同,但在制造戏剧冲突上大抵相似,即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一开始往往是矛盾、冲突、误会,但在老师充满爱与关怀的教育下,师生之间的坚冰慢慢融化,学生最终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也由此烘托出老师高大伟岸的形象。

《老师·好》也不例外。故事背景放到了1985年的南宿一中,苗宛秋老师(于谦 饰)担任三班新的班主任。苗宛秋一开始也不讨学生喜欢,因为他有着学生讨厌的老师的所有典型缺点:刻板、保守、教条、强势、一言堂、唯成绩论、以成绩取人,等等。

在对人物的刻画上,《老师·好》体现出难得的真实,苗宛秋没有享受到主角光环,他没有被夸张地美化。相反,电影的前半程对苗宛秋的“缺点”倒是进行浓墨重彩地刻画。比如影片开篇,通过一个简单的点名,就将苗宛秋的严厉、保守、以权压人体现得淋漓尽致。再如之后的选班长,他也丝毫不理会之前关婷婷对班级的付出,不理会对她自尊心的伤害,也不理会全班同学选择洛小乙的呼声,执意让品学兼优的安静当班长。而在第一次自行车风波后,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洛小乙,仅仅因为他是一个成绩差的“坏学生”……

苗宛秋直言,他只相信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苗宛秋简直是很大一部分中国式家长和中国式教师的缩影:他们的确对孩子非常认真,对孩子成绩高度关注和负责,非常希望孩子能够考上好大学拥有一个好的人生。但他们问题在于,喜欢打着“为你好”“为了你的学习和成绩”的旗号,不遗余力地压制你的一切创新和自由。因此一到高三,苗宛秋就取消了所有副科,学校文艺节也不让学生参与因为要争分夺秒地学习。

学生一开始并不喜欢苗宛秋

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发现国产师生电影与西方师生电影之间可能存在的一个差别。像《死亡诗社》这一类,基廷先生恰恰是反封闭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他教给学生的是浪漫主义的思维和想象,他想让学生知道的是自由思考的魅力和价值,基廷先生既是教师,更像是引领学生前往自由领地的“船长”。

但《老师·好》不同。中国的师生关系,往往伴随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亲密特征,这有点像父子关系的延伸。在这种价值框架下,老师兼具传道、授业、解惑等多重功能,老师对学生就像父母对子女般关爱,学生也视老师为服从和感恩的对象,学生对老师就像子女对父母般孝顺和爱戴。二者的关系更近乎压制-感化。老师一方面以权力“压制”学生,学生也可能产生叛逆和反对的情绪,但与此同时老师又以爱“感化”学生,让学生在理解老师良苦用心的同时最终服从。

电影中,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实现对苗宛秋的情感转变,就源于苗宛秋扮演着类似父亲的角色,为学生无私地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无论是对“耗子”的募捐,对洛小乙的不离不弃,还是后面为了让安静好好学习免费为其他学生补课……

苗宛秋免费为学生补课

这当然不是说,西方的老师比东方的老师“好”“先进”云云,毕竟不同的教育方式背后有不同的国情。中国式师生关系的“拟血缘化”既有历史根源也有重要的现实症结。《老师·好》后半程也揭示了苗宛秋为何如此重视成绩。他1965年参加高考,是当年的省状元,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但因为家庭成分,他失去了就读北大的机会,只能就读师范学校。因此当他的学生们拥有更自由更多元的选择时,他不免希望孩子们不要错过改变幸运的机会,因为他深知高考对于命运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一二线城市的名牌中学,倡导的或许是基廷先生的自由教学,让学生拥有一切可能性;但在三四线城市以及更广袤的乡村地区,基廷先生的自由就显得漂浮,苗宛秋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实用,这也是为什么每一个三四线城市都有那么几所“毛坦厂中学”。因为对于这些地方的孩子来说,成绩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路径,在追求自由之前,他们必须能够确保考出去。苗宛秋的教学方法看上去是如此陈旧刻板,也正是如此,电影反倒让我们窥见中国教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让我们窥见“毛坦厂中学”背后的无奈和心酸。

苗宛秋怒斥学生

《老师·好》都差点要成为一部有点深刻的电影了,直到电影最后15分钟的一个反转,让它彻彻底底沦为一部狗血又煽情的末流片。本有希望考上北大的安静意外出了车祸失去了双腿,她错过了那一年高考,而在拍毕业照时苗宛秋也因愧疚和自责“消失”了。之后电影进入了狗尾续貂的强滤镜、慢镜头、配乐、MV和画外音桥段,硬生生将这部电影主题理解为讴歌教师伟大、缅怀青春美好。一个镜头切换就是30年后,安静开了一家书店,她的妆容看上去还是像是19岁,老态龙钟的苗宛秋到她的书店看了一眼就走了,在感伤的配乐中,电影剧终。

电影后面几分钟就成了“配乐诗朗诵”

这个莫名其妙的结尾,与之前电影的节奏、情绪和氛围格格不入,它让电影原本具有那么一点复杂性、多义性和反思色彩消失殆尽,强行将观众拉入一个怀旧的氛围中,让观众感激并拥抱传统的压制-感化式教育。但若失去了批判和反思前提,对这一套教育观念全盘接受,那么它或许可以培养出应试高手,但不必然会培养出拥有自由且健全人格的学生。《老师·好》片尾流露出的价值倾向,观众需认真辨别并予以警惕。

——首发澎湃有戏——

 3 ) 《老师·好》谦大爷用实力告诉我们,什么是演技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相信看完这部电影的人,对这句话不会感到陌生。

1965年,苗宛秋的老师(张国立饰演),面对苗宛秋以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却因为时代背景,个人家庭成分限制的原因,与北京大学失之交臂时,说了上面这句话。

当时老师说的这句话,也成了苗宛秋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作为一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负责的人生指引。

而苗宛秋的教学思想,也在1986-1989年的时光里,传承给了班里的每一个学生,特别是王海。

当很多年后,王海站在讲台上,对学生朗读着优美的文字,他应该不会忘记,那个曾经带着这群在青春里迷失自我的孩子们,逐渐走上正途,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的那个人。

那个不遗余力的人。

1

不得不说,这部片子超出预期,在国产片参差不齐,特别是青春怀旧主题电影烂大街的当下,这部片子,让我们笑中带泪。

所以,豆瓣上6.8分的评价,我想是低了。

国内观众对国产片可以多一些宽容,把标准放得跟国外大片一样低吧。

当不在舞台上跟郭德纲插科打诨,趣味黄段子信手拈来的时候,于谦老师,让我们重新看见什么叫演技。

要不是这次,很多人可能忘了,于谦除了爱抽烟喝酒烫头,是蒙古国海军司令的女婿外,他还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影视圈人。

1995年,于谦从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影视导演系毕业,是真正的科班出身。2000年开始,于谦涉足影视圈,参演了多部影视剧。(这么些年,于老师参演了德云社的那些影视剧,是造了什么孽)

所以说,你大爷终究是你大爷。

于大爷在这部片子里面饰演的高中班主任苗宛秋,拥有一个诗书气质的名字,却是一个十足的精神分裂的人。

人送外号——苗霸天。

就是这个霸天,无论是1989年,还是2019年,都是学生时代的噩梦。

苗宛秋刚接手班级就开始立规矩给学生下马威,禁止学生烫头发、涂口红,对倒卖商品甚至是班级里的混混都手下不留情。

于谦的苗老师,一下子就让我们抛开了那个捧哏形象,他架着眼镜推着自行车,严肃的表情,都给了这个老师形象最明显的注释。

也正是因为所有人都经历过学生时代,也遇到过像苗霸天一样的班主任,所以在电影院里,从小孩到大人,都被片中的一些情节吸引了。

2

班主任是怎么样的存在?

除了那些标志性口头禅“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个班级”“整层楼就你们最吵”“这都是重点”“送分题啊”,还有就是老师的势利眼。

不可否认,每一个班主任都有明显的重优轻差的毛病,即使是心地再善良的老师。

于谦饰演的苗老师,从一开始就带着有色眼镜。这源于他作为老师也作为长辈,对这些未经世事不辨是非的孩子们,教导的责任。

每一个老师,都无法容忍学生做学习之外的事情。所以,学习好的学生,在他们眼中,就代表着优秀和希望。

苗老师顶住压力,强行选择了学习成绩最好的安静当班长,却拒绝了事事热心工作积极的关婷婷以及关婷婷推荐的洛小乙。

如果说拒绝关婷婷是出于对安静的独宠,那拒绝洛小乙则是直接对于差生的区别对待。

这一点,在苗老师因为自行车被动手脚之后,怒而直接训斥洛小乙尤为明显。

在他眼里,只有洛小乙这种混社会的人,才可能干出如此卑鄙无耻的事情。

这个苗老师,是我们大众熟悉的老师。也是于谦演技的证明。

无论是教室里初立规矩提及自己警局有人时的横,还是操场上与洛小乙对峙时无所顾忌的狠。

于谦的苗老师,是真正的角色再现,而不是捧哏的荧幕重叠。

包括后来于谦为了帮助洛小乙找回自我,在小餐馆当着本地混混的面,要带走洛小乙用狠话激怒他时的神态,像极了一个威严的父亲。

或者说,是领路人。

这部片子的主旨思想,其实并不只是给大家回顾一下校园的青春岁月以及一个难忘的老师形象。

深层次的,以苗老师为核心,从苗老师的老师,到苗老师的学生成为老师,这是一种教育者思想的传承。

如同《无问西东》《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诗社》一样,老师的作用,一方面是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

张国立饰演的老师在苗宛秋因时代限制造成的高考悲剧,而延伸了对人生的疑惑时,说出那句影响苗宛秋一生的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苗宛秋化身苗老师,在校园里兢兢业业教书,把自己当年的梦想化成动力,鞭策着学生们前行。

就像那张北京大学中文系录取通知书,从苗老师手里传到了最像苗老师的安静手中,他寄托了自己最大的希望。

只是虽然说1989年的学生,比起1965年对于未来人生方向多了很多选择,但安静的悲剧,还是命运最大的嘲弄。如同1965年的夏天一样,无可奈何。

3

苗老师的悲剧更像人生。

比起伟光正的教师形象,于谦饰演的苗老师也有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无论是1965年命运的抛弃,还是为人师表时不愿追逐的性格,都让这个教室里叱咤风云的优秀教师,活得比谁都累。

拥有一个文雅的名字,却最后变成一个对学生凶狠的班主任,学校里无所畏惧,却在生活中因为洛小乙找到自己女儿而变得像纸老虎。

苗老师也是人,所有的班主任也是人。

有的班主任空有一腔抱负和学识,只能窝在学校的一层矮房子里。

有的班主任教室里严肃无比,回到家却每天忍受与妻子吵架。

有的班主任妻子突然离世,有的班主任,突然撒手人寰。

班主任的威严,在学生面前是天然形成的,但在自己的生活中,却是微不足道的。

拿了多少年的优秀教师称号,苗老师却得不到一套学校分的房,回到家还要被妻子抱怨。

因为一点事,不明不白地就被辞退。

《老师·好》越往后看,越觉得是教育者的无奈,而不是一个青春的回眸。

曾经有文采却不务正业的王海,成了延续教师精神的新引路人。

而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安静,一场车祸之后,再也没有考上北大,那个当初觉得一定考得上的学校。

曾经呕心沥血的老师,最终换了一个小地方,依然做着老师。

时代与命运,往往就是这么可笑。

4

片中其实有蛮多泪点。

值得肯定的是,都没有滥情的苗头,剧情比较简明,推进顺畅。

比如关婷婷不听劝阻,依然独自一个人在天台上练习舞蹈。虽然说是关婷婷想为班级争得荣誉,其实也是学生时代的关婷婷勇于追寻心中的喜好的表现。

不管怎么说,关婷婷的人生要比安静和洛小乙以及其他人都要活得明白。

这也是她这个人物在片中形象更为丰富立体的原因。

而安静,是班级里典型的好学生,人如其名,安静腼腆羞涩。很难想象,一个班里的班长,真的由安静这样的人来担任会是什么样。

而洛小乙是班里典型的坏孩子,也就是老师眼中的差生。只是,比起真正的校园,洛小乙这样的人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拉上岸。

除了本身学习基础导致的未来信念崩塌,很多时候,是没有一个像样的班主任和家长去引导。

苗老师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5

通片看下来,是一部合格的国产片没错。

比起纯鸡汤怀旧青春片,《老师·好》是有看点的。无论是教室里师生之间的矛盾摩擦,还是老师与学生心灵的互通,这个过程,既歌颂了教育精神,也怀念了学生时代的美好。

所以说,这部片子也算是鸡汤,但煲得真香,算是有良心的作品。

(于谦可是这部电影的监制)

-END-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

看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

更多电影内容关注石墨社(smshe189),喜欢的话请转发支持哈!

 4 ) 时代的车轮,撞飞两代人的理想

1956年,之后,是1957年。57年反右。

那一年,时代的车轮,撞飞了苗老师的理想:北大中文系。

1988年,之后,是那一年。

那一年,时代的车轮,撞飞了很多学生的理想:大学生是天之骄子。

读书人的理想,

远大的前途,

国家包分配的工作,

美好的生活。

都变成,No Money No Good。

所以,

电影《老师·好》里班长“安静”在临近高考前,因为替老师喊冤,被汽车撞成轮椅女,这个情节。

它,真的不是刻意煽情。

它,真的是想用鲜血去刺激人们去怀念、去思考、去重塑--师道尊严。

师道尊严,

曾经,是学生心中最温暖的真善美。

那些一句话台词的演员,比如,观复博物馆的马未都。

那些没有台词只露一面的演员,比如,《我爱我家》的关凌。

都是为当年遇见的好老师,来帮的场子。

什么算,好老师?

肯把自己不开心的事儿,说出来让大家开心一下的苗老师,好老师。

电影里的师、道、尊、严,在于谦老师的表演下,真实、有趣:

老师忒较真,管天管地管学生的七情六欲。

学生太矫情,人人一颗脆弱敏感的水做的心。

爱憎真分明,一根冰棍,吃不吃,都能分出敌我阵营。

简单好粗暴,斧头、二锅头成了高中班草的标配武器。

家长多温柔,混混都欺负到家里了,明明可以合理合法让警察替自己出气的事儿,愣是哈哈一笑,泯恩仇,只为他们都是孩子,不懂事。

【花絮】

《老师好》这部电影,最应该在2018年的教师节公映。

电影里的设定30年后,1988+30=2018年。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

最后公映选在2019年3月22日,也有一个好处,是马未都老师的生日。

【备注】

1. 《老师好》龙标:2018年631号

2. 跟它同类题材的《遇见你真好》2018年3月29日公映,顾长卫导演作品。

 5 ) 老师好

好像是电影上映的第二天去看的。前面笑的前仰后合,后面哭的稀里哗啦。一直想着酝酿酝酿写一个长评,因为家里的一些琐事一直拖到现在。今天闲来无事翻看相册,看到了自己为了写长评证明自己真的去电影院看了专门拍的照片。就想把长评给补一下。现在想想,当时的心境已经有点模糊了,但是那时那刻我是真的有感动到的。毕竟我虽然是90后,可电影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都经历过的。比如成绩坏的孩子总是坐最后一排,成绩好的孩子总是做课代表。调皮捣蛋的孩子总是被安排在第一排老师的眼皮底下。还有同学得什么病需要捐款。可是农村啊,家家都不富裕,三块两块的有,最高也不超过一百块。全班捐款加在一起也就几百块钱。不知道能不能帮上一点忙。老师也是骑自行车上学校的,不过不是二八。而且我们和老师斗智斗勇也没有把主意打在老师的自行车身上。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我们没有经历某某车祸和老师的变故,平平淡淡的毕业了。老师继续兢兢业业的教育下一代学生。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

 6 ) 如何评价《老师·好》对八十年代的还原?

80年代小县城的孩子打零工能挣50块钱太魔幻了。那时候省会城市职工月工资不过三十来块钱,俩十几岁的孩子,在小县城打零工都能挣50,还上什么班?都打零工去得了。

更何况那年代还没加入wto,中国的经济和消费水平不高于现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能不能找到零工给你打都是问题。

还有,85年正是83严打的最高潮阶段,因为组织跳交际舞被判死刑的马燕秦就是这一年被枪毙的,学生们竟然敢顶风作案又是蹦迪又是跳舞,还光明正大的参加学校的文化节,学长竟然还给拿奖……这学校怕不是打算起义吧?

 短评

坚信于谦大爷是相声圈最会演戏的,毕竟早年间就在影视圈里各种跑龙套(不信可以去翻翻《小龙人》的剧照)。更惊艳的是一众实力派的友情客串:张国立、何冰、吴京等等,简直联欢会。感觉电影里描绘的八十年代的老师和我们这个年代的还是有差别的,现在的老师比较“客气”,那时候的老师真的敢管敢揍学生,但人跟人之间的羁绊就是这么一来二去,客气到最后也就是萍水相逢。过程里笑点和泪点都有,但结尾实在太魔性了…

5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死亡诗社」里的罗宾·威廉姆斯教会学生追逐理想与自由,「老师好」里的于谦则像是在说“老师都是为你好,你必须要听话”,后者对好老师的定义打根上就是错的。于谦所饰演的老师身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倒是真的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唯成绩论、独断专行、不尊重学生等等,活脱脱就是个小社会的独裁者。而这名老师身上的优点,则是圣人级别的,根本不具备任何现实意义,基本只存在幻想之中,并且这样打造出的人物,再怎样也不过是个心地善良的独裁者形象罢了。这样的老师形象如果让谁觉得感动,那他肯定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确诊。这样一部剧情松散老套,人物刻板单薄的影片,已经算是德云社迄今为止最像电影的一部作品,可惜还是透着浓浓的网剧味道。如果硬要说这部影片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将于谦老师在圈内人缘有多棒体现的淋漓尽致。

10分钟前
  • 韦斯安徒生
  • 很差

我就想知道于老师的《不是所有的虫子都能变成蝴蝶因为有的是他娘的蛆》什么时候上映😂

14分钟前
  • 籧篨間
  • 推荐

每个人心里都有这么一位好老师,让你想再对他说一句“老师好”。看到电影里拍毕业照的那一瞬间,突然感到非常难过,那段不懂珍惜的岁月就这么一去不返再也回不去了,“人生是一次次甜蜜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

15分钟前
  • 蓝抑郁剂Lily🌈
  • 推荐

给谦大爷单独加一星。这个角色真适合谦大爷。故事略流水账了,但胜在真情实感。不过国产校园青春题材,不分年代,似乎都刻意脱离时代背景……我也理解,不是想不到,有心无力啊

18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硬件堪称青春片里的《建X大业》。软件是老师傅带徒弟玩票,100分钟的情景剧。年代感是悬浮和架空的,第一二幕还行,后面乱抛狗血,充满说教,假大空。几度翻白眼,居然还有人又笑又哭的..........

20分钟前
  • 判官
  • 还行

郭德纲徒弟导演,谦哥正式主演并担任监制的第一部电影。三月二十日,我参加了在北京蓝色港湾的首映礼,谦哥的人缘和人脉没得说,来这边捧场的业内名人大咖不胜枚举,能凭借个人关系让这么多腕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齐聚,恐怕圈里还没几个人能做到,而在首映式后,这些高朋们也对这部电影极具赞美之词,可谓是从全方位给足了谦哥面子。但人缘归人缘,在一片其乐融融的气氛背后,平心而论,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讲,它到底质量如何呢?故事,毫无惊喜感和戏剧冲突可言,过于平淡无奇,讲述的方式更是老套俗套,一切都显得十分模式化、程序化,能感觉到编剧和导演很有欲望试图将一种足以触动人心的情怀呈现出来,但能力的不足使得影片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以至于片中充满了无处不在的拖沓、煽情、混乱,直到最后20分钟的彻底崩溃,几乎变成了大型MV现场。

24分钟前
  • 润物
  • 较差

真·青春成长题材,教师视觉展现上世纪80年代拘谨的校园教育氛围,幽默不俗、叛逆放纵,残酷真实,笑中伤感,唯有以梦落幕。每个人都想做最完美的自己,可惜追求完美需要承受巨大压力,当醒悟后才懂得只需找准自己的合适位置的道理之时,光阴不再了。影片质量黑马,但票房不看好,毕竟片名不讨巧,需要自来水灌溉。透露个看点:客串阵容数量和质量比主演彪悍数十倍!

25分钟前
  • 榜上有名猫
  • 力荐

男学生学会了抽烟喝酒,女学生学会了烫头!

27分钟前
  • 洋大爷
  • 力荐

点映场谦大爷也来了,很激动。于是当主持人问我,在和谦大爷拍照合影或者和女主拥抱二选一的时候,我果断选择了后者。o(*////▽////*)q

28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优点,夏天感觉特别好,天空明亮,空气通透,80年代中期的日常生活,汽水、冰棍、红砖房、自行车、录音机、迪斯科、蝙蝠衫、路边摊,还原得很逼真,“65后”高中三年的生活……喜欢女配,从小到大我都喜欢关婷婷这种直来直去、心眼不坏、爱臭美、爱表现自己、会带动全班流行风向的美丽女生,而且和她们相处得很愉快。缺点:旁白生硬,结尾脱线,故事杂乱,主线不清晰,想说的太多,夹带私货太多,卑微老师、脑瘤学生、车祸学生之类太苦情,脱离正常的校园故事,人和人感情沟通不足,缺乏说服力。

3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用郭德纲的话说:这回我们欠谦儿哥一个影帝和一辆自行车。

31分钟前
  • baobaodu
  • 还行

剧中人物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经历过更容易找到共勉,所有错过,遗憾过的都是丰富的成长历程,感恩高三

35分钟前
  • 青 天大老爷
  • 推荐

导演讲,以前往往是最调皮捣蛋的学生,长大后看望老师的次数最多,跟老师的感情也最深;老师叫家长,家长来了说的第一句话会是:老师您怎么不替我抽他啊!我爸妈都当过中学老师,他们当年可以带全班学生骑自行车出去踏青,可惜我和我之后的孩子,教育氛围、师生关系愈发变得压抑和紧张,不会再有这样亦师亦父的感情了。电影定位在80年代,能看出导演倾注了很多个人感情。每次我看校园青春片会特别注意细节,这部里“班会”两个空心楷体大字、消失的体育课、校园艺术节、入团申请书、高考志愿表等很多地方都让我瞬间穿越回中学时代,而我也曾经是老师最明目张胆偏爱和袒护的那个学生。搞语言艺术的人台词功都很好,表演也不在话下,于谦演的苗老师有魅力,片中大腕客串也多到惊人。遗憾是新人演员还需磨练,结尾比较草率。

4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以前的老师虽然真的会打你但也真的会管你,现在的老师已经不敢打你了,但也不会真的去管你。80年代,白衣飘飘的年代,大家都有文化,都有理想。(虽然有于谦,但不是郭老师的电影,放心看)

42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反智电影。片中人物的油腻造作程度让我以为自己看了部穿越剧,如同批量生产的人工智能被集体盖上了思想钢印,顶着精致的妆容回到过去弘扬和谐社会五讲四美正能量。如果我是有幸经历过八十年代中国文艺复兴的那代人,估计看完这片会一口老血喷出来当场昏厥。

4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青春片很少以老师的角度来讲,倒是很容易引起我的共鸣,以前的老师很多这个派头“欲栽大木拄长天”!

48分钟前
  • 尹天雪
  • 推荐

88年没考上北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65年没考上北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50分钟前
  • 满舰饰假子
  • 推荐

7分,前面都很好,结局有点奇怪理解不了,除非说真实人物就是这样。老师不拍毕业照就任性离开这个我真的没法理解,多留一下能让你罪恶感减轻一些吗?只不过更加惩罚其他学生吧,明明大家都没错。如果我是老师,就拿下学校给的房子改善家庭生活,并持续帮助瘫痪的班长备考来年,自己一走了之反而是他一开始批判洛小乙逃兵的应验。班长心里也不好受所以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后两年没考好应该有心态崩了的因素在。如果你因为罪恶感厌恶自己,就去对【受害者】赎罪,而不是逃避,等班长考上大学你再去做乡村教师啊。不认同结局,拉低整体感观

55分钟前
  • 沉默
  • 推荐

于谦老师在电影里旗帜鲜明地反对了抽烟,喝酒,烫头等不良爱好。

58分钟前
  • 安东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