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奏者

HD

主演:杰米·福克斯,小罗伯特·唐尼,瑞秋·哈里斯,斯蒂芬·鲁特,汤姆·霍兰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独奏者 剧照 NO.1独奏者 剧照 NO.2独奏者 剧照 NO.3独奏者 剧照 NO.4独奏者 剧照 NO.5独奏者 剧照 NO.6独奏者 剧照 NO.13独奏者 剧照 NO.14独奏者 剧照 NO.15独奏者 剧照 NO.16独奏者 剧照 NO.17独奏者 剧照 NO.18独奏者 剧照 NO.19独奏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独奏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史蒂夫·洛佩兹(小罗伯特·唐尼 Robert Downey Jr. 饰)是一名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最近因为一次骑行意外而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经常听见附近传来优美的小提琴声,从而结识了天才小提琴手纳萨尼尔·埃尔斯(杰米·福克斯 Jamie Foxx 饰),渐渐地他发现, 埃 尔斯原来曾进修于声名显赫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然而却因精神分裂症而辍学,如今只能流落街头卖艺为生。洛佩兹决意将埃尔斯的故事写成专栏,为此他开始留意埃尔斯的一举一动,在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两人渐渐建立了深厚友谊,洛佩兹为了帮助埃尔斯完成音乐梦想甚至抛家弃业,然而埃尔斯的精神疾病却始终是两人之间的羁绊……本片根据史蒂夫·洛佩兹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进行改编。©豆瓣洪熙官 94版坎大哈CRISIS公安机动搜查队特搜组圣诞奇妙公司(国语版)茶色飘香自行车店的高桥君星尘2020我的100分男友(粤语)坤蒂拉娜爱与愤怒闺蜜四人行第三季庐山恋2010小行星爱地球边境2010大巴上的女孩第一季高斯福庄园说出你的秘密孤芳不自赏纪录片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风吹半夏生死豪情无限2021追赶太阳2015该隐与亚伯OSS117之非洲谍影新进职员2022滞留死亡来自月亮的我新人在旅途滨河街之春卒仔抽车(粤语版)神殿浪子神探 第一季天堂牧场行尸走肉 第五季日本少林马拉萨德拳神小子特写

 长篇影评

 1 ) 诗人的命运

诗人不是狭义的写诗之人
他们是这样的人:冒着毁掉世俗生活的危险,而进行高峰(狂喜)体验的人,正如“独奏者”。

独奏者(诗人):
你可以成为他的朋友,但不能够替他扼住他自己命运的咽喉。
现代性摧残着天才。
城市隐居者,在确定性的城市里捕捉偶然。
他爱所有,他爱所有人,害怕apartment;他拥有巨大的爱,成为上帝的爱。
天赋是世俗生活的障碍。
平庸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一种品质。
到底谁疯了,精神病的伦理困境。
宗教的回归:除了关注命运(贝多芬),更要回归宗教(巴赫)。
愚蠢的人,他妙语连珠的诗篇你们却充耳不闻!(每次见Lopez时,Ayers都有看似絮叨却充满寓意的诗篇)

当无知又成为我的品质时,在失眠的夜晚我写下这些平庸之词,这样的失眠并没有佩索阿说的那么伟大。世俗生活变为将要入睡的几个小时,在这几个小时里,至少我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总比在清晰中不知所谓的好。我们每天在夜晚独奏着自己的梦,奏者自己,听者自己,而又是谁睡了 谁醒着,谁正常,谁疯了。
"The Soloist" is about how unknowable other people really are“
------ Milostiva

 2 ) 独奏者

在唐尼一众舔屏大片中,这部电影简直算是平和。唐尼在一开场就来了个puppy啃地,战损唐尼美到令人发指!
我想说的是,被纳撒尼尔发现自己被认定为精神分裂而对唐尼发飙的那场戏,这整场戏行云流水,我来回看了很多遍,几乎刻在我的大脑表层上【唐尼被一巴掌打到墙上,刚回过神开始温柔的劝说对方,却又被重重的推回墙上,又继续劝导对方的时候,被捂住嘴巴压到地上,虽然很委屈但是一坐起来还是向对方道,结果被踢倒门口,发现对方情绪失控,开始奋力往门外爬,被对方坐在身下,然后又被踩在背山爬不起来,最后终于逃脱】我忍住了每句话后面用感叹号的冲动!!只是平静的叙述一下大概过程!!!我实在无法形容唐尼被抽脸的画面!!被狠狠推到撞在墙上的画面!!被捂住嘴睁大他超级大眼的表情!!被一个比他大几号的男人坐在身上无法动弹的画面!!被踩在脚下!!我的天啊!全宇宙的人看见了都会丧失怜悯心!!因为早已被他无意识的勾引迷惑了心智!如果是我,我绝不会这么轻易的放了他!!一定会狠狠的····
战损妮已经够撩人了,眼看他被欺负简直就是钙片!我很尊重他劳动成果的,找到了幻肢的位置,世界再见

 3 ) 谁都不是救世主

从2008年到2009年我一直都没有好过过,尤其在我刚经历过黑色7月20日。不得不说眼下,现在,这一刻,让我看到这部独奏者,它没给我带来一点儿积极、充满感激的正面意义。我也不知道这部片子到底要表达什么,有点什么都想说,最后什么都没说清楚的感觉。

纳萨尼是一名过期的音乐天才,他和记者洛佩兹的相遇并不是那么美好,其实只是各取所需罢了。因为纳萨尼曾经是一名音乐院校的高材生,又因为纳萨尼被沦为一名流浪汉,这才引起了洛佩兹的注意。试想一名穿着邋遢的流浪汉站在广场拉着小提琴,当然吸引眼球。更何况对任何事情捕捉都保持相当敏锐力的记者洛佩兹了。这时的正义感让他认为,纳萨尼需要被救助,需要一个更好的环境。当然他自始至终的初衷都很清晰,那就是纳萨尼是自己专栏笔下一个重要的资源。

然后一切都按照正常发展。纳萨尼被更多的市民接受,为他心痛,甚至无偿送上不菲的大提琴。他有了房子,有了钥匙,更重要的是有了观众。而纳萨尼也为洛佩兹带来了荣耀,被市长接见,亲手颁上灿灿的奖杯。

然而,到底谁才是谁的救世主?谁是谁的上帝?影片在最后要结束时,纳萨尼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演奏会,演奏会失败了,在他即将成为主角的时候,在所有慕名而来的观众期待下,他落荒而逃。就像年轻时候一样。

想一想,LAMP外的大街上,依然流落着无数的乞丐、毒贩、问题青年。流血打人的事件依然每日上演,这条街道上有多少需要被帮助的人?可惜他们不是纳萨尼,他们不会拉大提琴,他们不是曾经的天才,他们只是普通人。

最后,纳萨尼的妹妹来接他回家。结果会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的那个天才,是再也回不来了。把他送回去是不是就真的帮到了他?这恐怕不得而知。谁又能确定,纳萨尼过上正常的生活以后就一定会比当初的流浪汉快乐呢?

 4 ) 众生平等

伸手的,自以为是在帮别人。
自己都生活在嘈杂的世界里,连给心灵做瑜伽的空档都没有,你如何拯救别人的灵魂?
人总喜欢居高临下地看待弱势人群,给点物质条件,就认为自己付出了。
殊不知,也许不需要钱、不需要居所……只要给予平等、尊重,他们也就足够了。
帮别人,就是在帮自己,所以说大爱无私、大爱感恩呢。
记得,我们生来平等,没有轻视、否定他人的权利。

 5 ) 《独奏者》中的古典音乐作品

    在《独奏者》中,频繁出现的古典音乐作品(几乎全部由贝多芬所作)在实质上暗示和影响了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的发展。考虑到有很多人对古典音乐并不是那么熟悉,在此我尽我所能地对这部电影中这些乐曲的使用做一下说明和初步的解读,希望能对大家理解这部电影起到些微的帮助作用。其中的绝大部分段落能在这部电影的原声中找到,我也会在文章中加以指明。
    在这部电影中,最重要的贝多芬作品无疑是第三交响曲(也即俗称的“英雄”),以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为主。这首乐曲几乎贯穿了电影的始终,而且我认为它——有意或是无意地——暗示着男主角纳撒尼尔的人生,因此这篇文章最主要的内容也在于这首乐曲。如果想要完整地聆听贝三,用电驴可以下载到繁多的版本,倘若想要入门,我个人推荐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录音。另外,迈克尔•提尔森•托马斯(Michael Tilson Thomas,通常也被称为MTT)和旧金山爱乐一起有一个关于这首交响曲的纪录片,在其中除了有一个完整的全曲的音乐会现场录像以外,还有MTT本人以及旧金山爱乐乐团的部分乐手们对贝三的解读,包括交响曲中的主题、乐句、结构、情感等的产生以及发展,还有一些排练片段,可以用来对交响曲的基本结构等知识和这首交响曲的深层内涵做一些初步的了解。但是,这个纪录片我没有在网上找到资源……我是在世界音乐精华这门课上看到刘小龙老师放了然后找他刻的盘……
    我的时间轴采用的是The.Soloist.2009.BDRip.X264.AAC.iNT-XTM版本。
    贝三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大约0:8:00处开始,史蒂夫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小提琴声、然后一路循声寻觅而去发现了在贝多芬像下拉琴的纳撒尼尔的段落(原声第1首Pershing Square)。这一段最初极弱而后随着史蒂夫的步行逐渐清晰的小提琴声,是贝三的第二乐章第一主题的片段。贝三的第二乐章是一首葬礼进行曲(这一点直接写在了这一乐章的速度标记上),按照某些脍炙人口的传说,贝多芬本人认为这是他提前了数十年为死于流放的拿破仑而写的,在这部电影中多少暗示着纳撒尼尔生命中悲剧的宿命。纳撒尼尔在这里用小提琴奏出比原谱高出一个八度的旋律,无疑地暗示出他并没有用小提琴拉过这个段落而只是听过,同时也无形地冲淡了原来作品中的悲伤而带有了一些凄苦的味道。
    随后是在大约0:21:28处起,拎着大提琴的幼年的纳撒尼尔去上琴课,他哼着的是贝三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在0:22:27处他给大提琴老师拉的(原声第2首Crazy About Beethoven),以及0:23:40到0:24:14一段他在地下室里独自练习的,也是同样的段落。在贝三中,这段旋律出现在第一乐章的最开始,紧跟在最初的乐团齐奏的两个和弦的引子之后。这是一个充满了英雄气概的主题,有着高贵的气质和蓬勃的生命,就如同纳撒尼尔出众的音乐天赋。而之后从0:25:10到0:25:52的一段,则是第一乐章从光明而充满生机的第一主题过渡到稍微阴郁和抒情性的第二主题的一个中间段。在电影中这一段落一开始是大提琴的独奏,随后整个乐团的齐奏渐渐地加了进来,很明显地可以体会到这个片段的紧迫、斗争和焦虑感;这一段的画面也同样如此,远处摇曳不清的火光照亮了纳撒尼尔的半侧脸、而面向我们的一侧脸则是黑的,再配合上音乐和剧烈的肢体动作,不安定的感觉油然而生。由这些犹如交战一般的激烈场景可以判断,纳撒尼尔的精神分裂,在这里已经出现了苗头。
    到了0:27:30,纳撒尼尔躺在床上用右手代替大提琴的时候哼着的、一直延续到0:28:54的段落,都是贝三第二乐章的中段(原声第3首Paper Mache World)。原作中这一段是由弦乐队的不同声部轮流奏出旋律、同时也有着木管和铜管;而电影中的这一段改为了只有大提琴,由一把大提琴奏出旋律,其他分成不同声部的大提琴用拨奏代替了原来其他弦乐和管乐的伴奏。相比起原作中这一段悲哀甚至有一些绝望的情绪,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沉静,和一个老妪把陪伴自己一生的大提琴送给一个乞丐之时的希望。而0:31:57到0:35:00,纳撒尼尔拿到了大提琴之后所演奏的,则是贝多芬第15弦乐四重奏,作品132的第三乐章(原声第4首A City Symphony)。和之前类似地,在弦乐四重奏演奏的背景之上,全部的旋律都由大提琴来完成。这个乐章是这首弦乐四重奏的高潮,在舒缓的节奏下有着明亮和高亢的情绪,其中蕴含着柔软然而坚韧的力量;而配合着这一段音乐的鸽子从隧道里展翅而出、在洛杉矶上空飞翔的场景,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拿到了大提琴的纳撒尼尔的思绪,也在随着琴弓下流淌出来的乐音翱翔呢?
    从0:42:44开始到0:43:50之后逐渐减弱的,则是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的第四首,作品102之一,第一乐章最开始(原声第5首This Is My Apartment)。这是一个平静而明媚的乐章,就如同纳撒尼尔在LAMP里拉琴和当他第一次来到纽约在茱莉亚求学之时的心情一般。而紧随其后从0:44:00处开始的,则是贝三的第三乐章。这个谐谑曲乐章欢快而活泼,同样与排练中的纳撒尼尔的心情相吻合。
    再之后从0:45:33开始,再次回到了贝三的第二乐章的主题(原声第6首There Is No Escape)。这个片段用在这里的悲剧意味可以说是再明显不过了,在排练中可以明显地看到纳撒尼尔的琴弓和其他大提琴没有保持一致,因为精神分裂的影响他已经不能保持正常地听力和演奏的节奏与速度了。而之后他在化妆室中奔跑和躲藏的段落依旧是这一乐章的片段,但是相比原作,这其中增加了很多的不和谐音,轻易地在悲剧的氛围之上制造出了紧张和恐怖的情绪。直到从回忆中回到正在LAMP的现实里,才用孤寂的大提琴独奏的这个乐章的旋律结束了这一段。整个这一段音乐里,由不安到恐惧再到孤独的情感的变化,正是纳撒尼尔经历的反映。
    纳撒尼尔和史蒂夫两人在贫民窟里过夜的场景,从0:53:00到0:55:52的一段,是贝多芬第12弦乐四重奏,作品127,第二乐章(原声第11首The Lord's Prayer)。这个慢板乐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贝多芬的精神,庄严而崇高的主题带领之下的乐章宁静而淳朴,有着高贵的感情。配合上这一段纳撒尼尔的祈祷(可以看一看原声中这一段的曲名叫做什么),带给人一种沉静而自省的感觉。
    贝三第一乐章开头的第一次完整呈现,是在0:59:31到01:01:33处,洛杉矶交响乐团的排练(原声第8首Four Billion Years)。贝三对纳撒尼尔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些随着音乐的发展而不断变幻的光影和色彩无疑是他对这首乐曲的情感的视觉化;他能感觉到贝多芬写在其中的那些澎湃的生机和活力,就像是这一段结束之后他和史蒂夫之间的那几句对话:“He is in the room.”“Who?”“Beethoven.”
    之后出现的一段音乐是整部电影里面仅有的一段非贝多芬作品的古典音乐片段,从1:15:06到1:15:33,巴赫G大调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套,BWV1007之前奏曲(原声第14首Cello Lesson)。这是巴赫全部六套大提琴组曲中最著名的段落之一,在我印象中这首前奏曲在电影作品中最著名的运用应当是《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Death & Rebirth死与新生》中,碇真嗣在弦乐四重奏排练的体育馆中演奏的片段。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所有大提琴家在通向演出的道路上必定会要联系的乐曲,只是在这里,用在数十年没有上过课之后纳撒尼尔的第一节课上,对他未免有些过于困难了。
    从1:21:43到1:22:29,是贝多芬第14弦乐四重奏,作品131,第一乐章。这首四重奏被认为是贝多芬的晚期四重奏作品、乃至音乐史上所有的四重奏作品中达到顶峰的一首,而瓦格纳曾经说第一乐章的引子“是在音乐中将忧郁的情绪表达得最好的,这是一种有抑制的痛哭”。这个乐章的主题冷静而内向,但是在平静的表面之下蕴藏着的是绝望和悲伤;这一点恰恰和此时史蒂夫绝望的心情相符。
    随后再次出现了贝三的第二乐章(我们几乎可以将这个乐章称为这部电影的“悲剧主题”了),从大约1:24:40开始直到1:27:23左右结束,在音乐的衬托之下,回忆和现实相互交织,产生了一种奇异的重叠感。应当注意到的是,从大约1:26:00到1:26:30、纳撒尼尔演奏前调音的一段,和从1:27:00到1:27:23、纳撒尼尔落荒而逃的一段,这两段的音乐是仅有伴奏而没有旋律的,而演奏着一段旋律的本应该是大提琴,这其中隐含的意义不言而喻;夹在两段中间的段落则充满着冲突和紧张。而紧接在这两段之后直到1:28:00的一段,和几分钟之前一样,是贝多芬第14弦乐四重奏的第一乐章片段,但是这一次出现的片段经过了重新的乐团化配器(用交响乐团而不是原来的弦乐四重奏来演奏),添加了不和谐音和定音鼓微弱的敲击,藉此再一次地体现出了紧张和害怕的情绪。整个这一大段在原声中是第9首,Nathaniel Breaks Down。
    从1:40:38到1:43:51的音乐,则是贝多芬的三重协奏曲,作品56的第二乐章(原声第13首Sister)。这首乐曲在贝多芬的大型作品中是首少见的娱乐性强于思想的乐曲,多少算是一个异类;但是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旋律和乐团的协奏交织在一起,能给听众带来绝佳的听觉和视觉(没错,视觉)享受。而这个慢板乐章堪称贝多芬最优美的乐章之一,宁静舒缓,主奏乐器之间有着漂亮的对话;在电影中虽然将小提琴和钢琴的部分全部改写去掉了,但是依旧无损于这一段能带给人心灵的平静和澄澈——颇像是纳撒尼尔见到姐姐之后的心境。
    紧随其后从1:44:45到1:54:55的很长一段,可以理解为整个故事的结尾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作品125的第三乐章(原声第15首Mr. Ayers and Mr. Lopez)。很多人都只听过“欢乐颂”的旋律,然而殊不知整个贝九应当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简单地说是经历了苦难和困境之后不断斗争而得来欢乐的过程。而这个慢板乐章,或许可以理解为和命运的搏斗之间的憩息;和之前三重协奏曲的慢板乐章类似,同样是带着令人心灵平静澄澈的段落。而全片的最后一段音乐,在贝九的第三乐章结束之后,再次出现了之前老妪将大提琴送到史蒂夫那里的时候所演奏的仅有大提琴的贝三第二乐章片段;和第一次出现之时相同,依旧充满着沉静和希望。
    另外我看的时候还想到一点。在1:33:43处纳撒尼尔说“B代表……贝多芬”,而我突然想到,他的房间号(B-116),是不是也有着什么含义呢?然后发现贝多芬的116号作品并不是什么著名的乐曲,同时也想到,倘若这里真的有什么寓意的话,如此隐晦的暗示恐怕不会有多少人发现的吧。
    最后提一句,整部电影中最致命的一个错误……这个错误出现在片尾字幕中,1:56:16处画面正中间段落的第四行,STRING QUARTET No. 12 Op.1127, Mvmt. II,不应该是Op.1127而应该是Op.127……太囧了。

 6 ) 给选片者的建议:恰似香肠之于流浪汉。

选这部片,钢铁MAN是一个理由,怀特是一个理由,‘独奏’是一个理由,最大的理由是音乐。对,真正的音乐。

这些年,‘音乐’仿佛成了一个被滥用的标签,偶像歌手说自己热爱音乐,超级女声说‘我的特长是音乐’,这些人,甚至五线谱都看不全。我必须对所有把这种所谓‘音乐’当梦想的人说一句,sorry,但是我仍然坚持的直言,你们那不过是在‘唱歌’,请不要滥用‘音乐’这个词,哪怕这会伤害到你心里的‘梦想’。

看不惯传统教条也会好,坚信离经叛道也能闯出个名堂也好,但音乐它无论怎么看待都是一门艺术,艺术是需要天赋和积累的。并不是说正统音乐才叫音乐,流行音乐也叫音乐,如果你愿意,袁惟仁也可以被称作是艺术家,因为在之前一些岁月里,他们对自己领域的音乐已经有所了解并且将在以后的日子长期的了解下去,对他们而言,音乐虽然是弹弹琴唱唱歌,但也绝不仅仅是弹弹琴唱唱歌这么简单,这就是唱歌和做音乐的最基本的区别。

电影里的杰米福克斯,是一个天才,我们却可以看到真正的天才才是更加不会忽视练习和积累的,关于做人的道理每部电影里都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善,什么恶,而关于音乐的道理,只有真正的艺术电影里才会对需要的人有所启迪。

我想,如果你真正信仰你的‘音乐’,如果你发现自己不是个绝顶的天才,那么就应该按照传统从了解基础开始,这好比李小龙在学会蹲好第一个马步之前他也只能被师傅看作是一个‘会打架的混混’,如果你真如你所表达的那样热爱你的音乐,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个时刻自动自发的去想办法搞清楚什么是和弦,什么是变奏,什么是大调什么又是圆舞曲。当你在枯燥的过程中了解了它以后如果还能保持着最初的热爱,你才会更加坚定更加骄傲的说出,音乐是你的理想这样的话,这时的你,应该是幸福的。就像我们在鸡毛蒜皮的生活里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爱人之后仍然爱他甚至比以前更爱他的时候,体会到那种骄傲的坚定的幸福感。我很抱歉,我曾经在枯燥的过程中丧失了对‘唱歌’和‘学习音乐’的热爱,如今它已不再是我的理想,我像是一个已经与它分手的情人,在远远的地方,默默的小小的关注着它,给予它我所能给的维护和欣赏。

不得不承认怀特的这部作品确实很松散很令人难以集中思想,但反而也是这样的作品,就像一颗破碎的玻璃球一样能折射出许多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你的目光采集到了哪一点,引出怎样的感触甚至是共鸣,即是你自己的‘获得’,而不是别人告诉你的,大家推崇的。这也可以被理解成是另外一种不同的观影感受。有人说这样的电影‘无聊’,你何不收起这句评判,在影片中途就退场,如果非要看完,关掉播放器默默的给出三颗星或两颗星也就好了,因为,恕我直言,这样做便不会泄漏出我们的无知。

诚然,对纳斯尼来说‘就像香肠一样’的大提琴你可以完全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正如你永远不会体会到一个拾掇垃圾的流浪汉对于香肠会有什么样的感知一样。既然是不同世界,你完全可以忽视它,但请不要亵渎了别人的信仰和表达,那是你所不了解的观点和视角,你可以评价,但没有评判的资格。

所以给予选片的人建议是,如果你期盼从电影里找到满足你小资情怀的高尚音乐氛围,如果你觉得每一部电影都应该有个理所当然的大结局,如果你不接受别人的世界可以很肮脏很絮叨,如果你无法认同‘信仰只是相对而言’,那么你最好关掉这个窗口,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再去看一遍《变形金刚》和《哈利波特》。不要误会,变形金刚2、哈利波特6和独奏者,我给的星星都是同样的四颗。

在此,我也收回以前评价过‘烂片’的话语,我觉得自己还远远不够格做出这样的评语,三颗星还是五颗星,其真相并不在于电影是否‘烂’,而是有没有触发到‘我世界’的共鸣,或者适不适合当时的我观看,仅此而已。

 短评

很有嚼头。

8分钟前
  • 小凯撒
  • 推荐

演技撑起一切

13分钟前
  • SilentTyler
  • 推荐

5分半左右进报社的一段长镜头。23分钟还有一个楼层移层的长镜头。53分40秒左右的一个长镜头。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类似的小规模的长镜头。各种镜头和剪辑让导演看起来相当的学院派。

1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cello :)

17分钟前
  • suki_1001
  • 推荐

改变不了的东西太多了

20分钟前
  • Carf
  • 还行

TB- Lafayette

25分钟前
  • donsan
  • 力荐

完美结局,2011年最好后一部电影,最好一部电影

28分钟前
  • Mr.Kk
  • 力荐

Joe Wright SUCKS

29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较差

一个感人的,关于音乐天才的故事,三星半

34分钟前
  • Butler
  • 推荐

It's about being a reporter/writer and being with passion...

36分钟前
  • Nightwing
  • 力荐

Don't get it.

38分钟前
  • 76
  • 较差

画面的构思有创意,结构不老套有新鲜感,故事前重后轻

39分钟前
  • obsesser
  • 还行

片子确实很糟糕,不过小罗伯特糖泥再次证明了,只要眼前站着的是男人,他的眼睛就一定会放电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42分钟前
  • 芹泽虾饺菌
  • 还行

支支吾吾 遮遮掩掩

44分钟前
  • 大鱼梦溪
  • 推荐

想表現的太多。結果一樣都沒表現好。

49分钟前
  • Griet
  • 较差

独奏者/独行者

53分钟前
  • 遙遠
  • 力荐

喜欢镜头的角度,画面色彩,优质背景音乐——还有Robert Downey Jr.和Jamie Foxx演得太好了!2009.11.24.DVD

57分钟前
  • m.
  • 力荐

那些在城市角落里乞讨的,演奏的,说不定就是天才呀!不用找回自我,继续做下去就挺好!

1小时前
  • Nobervem
  • 推荐

不是我的菜 (Jamie Foxx那个雷啊....)

1小时前
  • island
  • 较差

沉重 没有高潮 一顿吃到胃不舒服的大餐

1小时前
  • 小肚子✨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