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花 粤语

HD

主演:张艾嘉,鹤见辰吾,姚炜,秦沛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普通话年份:1986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2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3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4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5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6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3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4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5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6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7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8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19海上花 粤语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情迷海上花

情迷海上花
张爱玲说:人生就是一袭爬满跳蚤的旗袍。
镜头缓缓摇近了,烟雨弄堂,每日上演着酒宴中的嬉笑怒骂;倌人与客人的间真假情谊;红牌倌人(妓女)之间的明争暗斗…….一出出,一幕幕,你方唱罢我登场,蒸腾着各人的欲望,算计,隐含不同的付出与结局…….
镜头缓缓摇远了,散席了,安静了,歌舞升平的景况稍纵便成过眼烟云,唯有摇役的烛光映照出古旧家具的昏黄影子,默然的回味曾经的繁华。
 于最低的尘土里开出的花 ,失去了根,无所依附的在波涛中飘摇。
十九世纪末期的中国,内忧外患,社会黑暗动荡。上海英租界的几位倌人(妓女)生逢乱世,如何坠入风尘已是隐藏在各人身后另一个故事,无从可考。
 在电影里一开篇便是乱世里的纸醉金迷,她们一出场便带着风尘中的花样年的惊艳。
周双珠(刘嘉玲饰)是公阳里老鸨的亲生女,或许是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她身份的特殊,使得她常在公阳里充当家长的角色,妓女们之间的争风吃醋需要她平息,年轻的倌 人和客人假戏真做动了感情也要她从中排解。她内敛,沉稳,看淡风尘。不会让自己沉 溺于爱欲,也不指望着能由客人赎身从良。象她每次在镜头里缓慢,优雅的点燃长烟的动作,表面上无风无浪,却是太极高手般格守自己的身份地位并和客人互相利用。
 
李嘉欣扮演的黄翠凤是是个泼辣、精明的年轻妓女。她的容貌最为美艳,镜头里的每个眼神,动作,话语都仿佛和她满身的珠钗首饰般眩彩夺目,叮当脆响。她游弋于几个男 人间,又紧紧抓住最能帮她实在赎身从良愿望的罗子富。和鸨母斗嘴的戏,表情不 急不恼,依然从容不迫的穿衣装扮,却三句两句将风尘里打滚的无奈,苦楚道出,再话锋一 转数落鸨母多年来对她压榨,接着又借表明赎身后衣物,首饰她都一件不留来平抚鸨母。 转接承起间的手腕,将她多年的历练,深昧此中生存之道的本领表现的淋漓尽致。

至于日本女星羽田美智子所饰演的沈小红是一个把客人王莲生(梁朝伟饰)套牢却又不 肯轻易全部付出的妓女。镜头淡进淡出,她对王莲生忽冷忽热的情绪,在日常的穿衣, 递茶,暗淡光线中的相对无语的静默中透出试探,游移,不确定的态度。她需要掌握着王莲 生替她还债,却又背地里养了戏子相好。她对王莲生本身没多少情分,却在得知王莲生 寻了别的相好(张蕙真)后,率众砸了对方的场子。真情假意,忠诚背叛在生就便是畸形的男女关系中更加容易滋生出无所依托的迷茫 、惶惑,不安全感。
    还有更多的女子,在电影里只是简单的一两个镜头,或在宴席上巧笑娇嗔,或在攀比中哭闹争斗,却都是个性鲜明。

  每一场戏,每段关系,都在黑暗的狭窄的场景中慢慢亮起拉近,再在逐渐暗淡的光影中慢慢远离。
小小的戏场,短暂的演出。烟花女子的故事或许承载不起沉重的历史和意义。
却在看似轻淡的一段段景中将复杂的情感,不安定的人生水墨画卷般徐徐展开。
虽然电影更象是窥取了这些百年前的海上之花的零落的生活片段,但是乱世中短暂的安逸,风尘中别样的花样年华更让人叹息。
这些女子背后的未曾展示的人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里的一样都是无能为力的酸楚,凄然的美,让人心痛,让人着迷…..

 2 ) 海上花开

清末的上海,长三堂子里的官人和恩客们的暗沉沉、慢吞吞、灰扑扑的生活。要的是钱,是面子,寻求的一点温暖,一点刺激。 除此之外,没别的了。王莲生想要求得一点真心,最后失了面子,伤了心。 精明的黄翠凤一切都算计得妥妥帖帖,周双珠总是个局外人的样子,闲闲的,淡淡的,做着和事老。沈小红是最有清代所欣赏的那种楚楚可怜的美的女人,于是总有点“作”,拿着腔调,别别扭扭的,不肯用心做生意,一边王莲生闹着小脾气一边姘着戏子。最后下场也不好。张慧贞是王莲生失意于沈小红的替代品,貌似一副贤淑模样,令王莲生生出在她身上寻求安慰的希望。但是她也不过是要钱,挣面子,做的表面文章。 双玉要和五少爷同声共死,果然动了真情吗?周双珠看得清楚,一点柔情之后,只是损害了的虚荣心。 日子还是这样过。酒席、小菜、牌局、茶水,鸦片烟。灰扑扑暗沉沉的。想要温暖,想要快乐,不敢陷得太深,用了真心。

 3 ) 似乎藏过头

侯孝贤的片子,我很少有不喜欢的,但这部的确不太喜欢。

可以理解他的蕴蓄,但是蕴蓄到故事交代不清的程度,过了。
王老板一节,沈小红姘戏子,都是侧面交代,原作里是有捉奸在床的一幕,被他掠过,只有之前蕙贞的旁敲侧击,可以听出弦外之音,但是若不看原著,是蕙贞陷害还是真有其事还是不清楚。之后酒席中间有喊出事一幕,似有指涉,但是当时的王老板,到底是知道这件事否?看屏幕上四周人纷纷离去,惟独他淡定地喝酒,那么应该是知道了,又或者是误会?后面沈小红辩解,他似乎又和好,仿佛这事真的是误会。到底是真是假,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他又为何与沈小红仍该断未断,看不明白。我是后来查了网络才知姘戏子确有其实,否则这一节看得一头雾水。他与双玉在酒席上又如何坐在一起,也是不明。翠玉为何坚持不让罗老板贴钱,又是一疑(她要出的钱明明一样不是吗)。再就是伊能静一角,出场匆匆而过,后面又毫无交代,不知作何用。双宝有一幕和手下老妈窃窃私语又为何,还是没有交代(虽然确定和双玉有关)。双玉最后嫁谁,我猜应该是洪老板,但是完全不交代,还是落在云雾中。五少爷不能娶双玉做大老婆,可以理解,又如何不能做小老婆,以致要一万大洋让她嫁别人(这人他还不清楚)的程度,还是奇怪。最莫名其妙的要数台词用的方言。故事在上海,讲上海话不奇怪,,就算有人来自他乡,但大家总是互为外地人,公用语言理应还是上海话才是,其他乱七八糟的方言出现就莫名其妙。王老板后来才去广州,原本在上海,何以讲一口粤语,而且沈小红蕙贞都能和他自如对答(沈小红的台词明显是配音,口型完全对不上,当然她是日本人也得原谅),这里很奇怪。其他的,闽南话还是哪里的也出现不少,不知是配音没做好还是其他的原因?我觉得侯孝贤的电影一般细节很小心,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上面说,这电影若在完全没有故事准备的情况下看,完全是不知所云,这里面前因后果,后来看一些影片剧情介绍(其实很多里面根本没有出现,大概是看小说加的吧),才明白过来。但电影不是小说的注释,如此交代,是不是过了?

我对这片子和《咖啡时光》的感受相同,画面很好,气氛到位,但是情节……断头(没有交代清楚或没有结局的片断)实在太多了,影响主要情节的理解。

 4 ) 海上花

都说侯孝贤的《海上花》拍的闷,我倒看的津津有味,还接连看了两遍。 影片一开始就是为王莲生接风的酒宴,觥筹交错,好不热闹。洪善卿的演员罗戴儿不知是哪里人,竟说的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和广东话。粤语不难学,上海话对于不是上海人来说却是极难的,梁朝伟的上海话我听着都吃力,李嘉欣是说得硬梆梆,尾音还经常是粤语的音,刘嘉玲学的那样算是难得了,也还是生硬。唯有演洪善卿的罗戴儿和演朱霭人的徐明,说的一口标准流利的旧上海话——那种语调姿势和俚语,与现今又有些微不同,是我外公那一辈的语调语气。 朱霭人笑话陶玉甫和李漱芳的那段台词,演员说的真是好,那种语调姿势,嘲讽但不是恶意,不理解于是不屑——难怪很多人说电影闷,不懂上海话的人不能体会其中的好。 其他人听了也都笑得热闹,风月场中竟然讲起爱情来,还两个都那么痴,难免惹人笑话,唯有梁朝伟演的王莲生只是礼节性的微笑,心中不以为然,大约因对沈小红有几分真情,触动了心境。《海上花》中说到爱情的,除了陶玉甫和李漱芳也就是王莲生对沈小红了。书中说沈小红凶悍异常,掐得王莲生身上都是血痕,又蓬头垢面“鬼怪一般”撒泼大闹,电影中演沈小红的是个日本演员,凶倒是不凶,不过每次出场都少言少语,没个好脸色给王莲生,王莲生还是去讨好陪小心,哪里像客人和倌人,更似闹别扭的情侣。 沈小红的上海话和粤语说的都流利,应该是配的音。书中的凶悍在电影中没表现出来,只从他们人口中带了一句“沈小红去打了张蕙贞”,电影中更多的是赌气和冷淡。话也不多,娘姨阿珠倒是一口上海话说的刮啦松脆,能说会道的。梁朝伟的王莲生要比书中的更让人感觉深情款款,也许是因了梁朝伟。梁朝伟的上海话实在差,每次上海话的对白似乎他整个人都无从发挥了,直到镜头对着一支碧玉簪子配上梁朝伟粤语话外音的时候,梁朝伟的味道才出来,梁朝伟与沈小红单独相处的时候用粤语对白,沈小红赌着气,梁朝伟终于哄得她好了,梁朝伟一抬眼一笑——这才是梁朝伟的笑,整部戏中似乎只有这一个镜头,现出梁朝伟的往日风采。 影片中李漱芳没有露面,李浣芳也只一句台词。张爱玲说李漱芳是中国版的茶花女,我觉得她更像倌人版的林妹妹,想不开,忧思重,生生气死了——那病都是类似的症状。陶玉甫和李漱芳的爱情模式我是不喜欢的,时时刻刻黏在一起,一时不见便“四面八方去找了来”,用朱蔼人的话来说陶玉甫是“被圈牢了”,这样爱多么可怕,一点私人空间都没有,要死要活地缠着——要是换做我是陶玉甫,逃也来不及,当然陶玉甫是甘之如饴的。 张蕙贞的演员不漂亮,也许书中她本就是不怎么出色,不知怎么入了王莲生的眼,竟从野鸡一跃为长三,不可谓不厉害。她被沈小红打,打是打不过沈小红了,事后也不吵闹,看似息事宁人,实则是深知形势比人强该忍则忍,做个宽厚贤良的姿态,王莲生还以为她“是个戆大,沈小红说了你多少坏话,你倒替她瞒着”。实则她早已貌似随口的一句话挑起了王莲生的疑心,又不说破,叫王莲生自己去发现,等王莲生和沈小红终于决裂,她想必是暗暗地笑了——“只要王老爷一直跟沈小红要好下去,才算你沈小红本事大了。”这是她早就对洪善卿说过的话。 黄翠凤看似很性格的样子,其实不过是装模做样,哄骗客人的伎俩。影片中只表现她的泼辣心计,却没有表现她骨子里的假,她赎身日换妆扮孝女和赎身后与黄二姐合谋诈罗子富那两段都去掉了,那两段是最表现她本性的——无疑是把这个人物美化了。书中姚文君说道“多的是客人骗倌人,倌人骗客人,大家不要面孔“——黄翠凤是其中之佼佼者。 黄翠凤是个厉害人物,敢豁出性命与老鸨对恃,终于占得上风,也算有胆有识,但我因她的装模做样和诈罗子富的卑鄙,总是对她不喜。 《海上花》中那么多女子,我只喜欢刘嘉玲演的周双珠。刘嘉玲梳了髻穿上大镶大滚的清代装束尤为出色,同样那么多倌人,李嘉欣的黄翠凤虽然漂亮,但李嘉欣是混血模样,黄翠凤又有嚣张之气,不如刘嘉玲的周双珠,不温不火,韵味十足。周双珠同周双玉说“大家现在虽然是倌人,过两年也都要嫁人,生意再好,其实也是有限都很”,可见她对世事看的通透。周双珠生意并不好,周双玉尽管自恃当红,却也不敢对她不敬,倒不是因为她是老鸨亲身女儿,周双珠不卑不亢处事淡定,自然叫人敬服。周双玉听了朱淑人的承诺不肯留客,周双珠与洪善卿说“我也不好去拆穿她”,周双珠心中是明白的,却仍给周双玉留有余地。到的周双玉要和朱淑人吃鸦片酒,周双珠情急间说了一句“客人的话怎么好去相信”,也是个翻过跟斗来的吧,是否当年也有相信的时候,失望之后才学了乖,慢慢世故成熟—— 洪善卿和周双珠的感情不能说如何好,却有着相当的了解,两个人坐着谈谈说说,说朱淑人在桌底下给了周双玉翡翠坠子,“你们在台子上都不知道吧,周双玉还叫我不要告诉我,我嚒就说,告诉洪老板有什么不好,有事嚒还可以拜托拜托”洪善卿便建议让周双玉“点大蜡烛”,“那你去做个媒人吧”。。。。像一对夫妻闲话家常,有种亲切温馨的味道。 周双玉也是个厉害的,不声不响貌似柔弱,心计却非常人。朱淑人毁约叫她下不来台,便要拖着朱淑人吃鸦片酒同死——还以为是又一段《胭脂扣》,谁想周双玉棋高一筹,这鸦片酒竟是假的。恐吓的目的达到了,刚烈的名声出去了,朱淑人拿出一万洋钱为她赎身为她办嫁妆,这一段情事便此圆满解决——周双玉自己为自己造了梯子,毫发无伤一石二鸟地下了台。 只不知她嫁人到底嫁给谁。茉莉疑心是王莲生,我却怀疑王莲生是否有这么大胆子。周双玉骂朱淑人”你这只猪猡”时的凶悍怕是不输给沈小红,心计却非沈小红可比,便是张惠贞也不如周双玉“有勇有谋”——经朱淑人这一役,知些根底的男人怕是都不会娶她了。洪善卿说“难就是难在嫁人的事”,不知是否便是这个原因? 影片中没有说明鸦片酒是假的,对周双玉这个人物对表现便差了好多——情人毁约,感情上受了打击,想到要和对方同吃鸦片酒赴死顶多算是刚烈,不算什么稀奇,周双玉在希望破灭能在那么短的时间恢复过来,不气馁不自弃,即时放蟋蟀取梨买烧酒制作假鸦片酒,想出一石二鸟的好计策安排自己以后的方向,这才是非常人所能及也。 影片中许多地方都拍的十分隐晦,没有好好看过书的怕是看不明白,比如王莲生发现沈小红的奸情,门缝里看到一对鞋子,便知她姘了小柳儿——书中是王莲生见到了小柳儿的脸。黄翠凤斥责诸金花一怒拍断了镯子,黄二姐便道“真是触霉头”,电影中黄二姐的台词没变,拍断镯子的镜头却没出现,观者不免不明白为何“触霉头”。 也许是与书的风格一脉相承——书中许多地方,若不是张爱玲的注释是看不明白的,最典型处便是周双玉的假鸦片酒。只提到周双玉放掉了蟋蟀,又要买烧酒擦拭衣服污渍,若不是张爱玲说明,谁知道那就代表了假鸦片酒的制作过程? 要看明白侯孝贤的《海上花》,先要看书,要看明白书必得看张爱玲的注释——复杂是复杂了一点,可是书实在是好书,电影也是好电影。

 5 ) 海上花

       昏昏沉沉中,我又被点亮。看来天是黑下来了,我也得醒了。
    不知今天是谁做花头。必不是王莲生。王莲生做花头,现也是只能做到张惠贞那里,断然不能再到荟芳里。去了便是自讨没趣,沈小红是不可能不给脸子的。她的脾气。可去了张惠贞那里,沈小红保不齐再打过去,王莲生便真是没脸了。
    怕又是洪老爷做花头,我便不得安生。
    我整个白天都在睡,白天之于我,了无趣味。日头晒进来,明晃晃。姨娘和大姐飘来飘去,行云流水,走路少有声音。周双珠坐在靠背椅上抽水烟,低头抬手,都不着痕迹,却又牵丝扯线。白天,洪善卿不常来,想必参店生意忙。若双玉、双宝不生是非,一切安静,我能听到别的弄堂里,娘姨们在聊天,她们传闲话,骂小大姐,讲究倌人。不睡时,我就看着在周遭飘着的细小颗粒,有尘、有絮,它们零零落落,翩翩不肯落下去,在天光里明明暗暗。可终究是要往下沉,不能总是站在浪尖上,它们有的会落在我身上,也是不着痕迹,却又牵丝扯线。有时候,大姐会进来,拿抹布来擦擦我的琉璃油壶和玻璃罩,或来填油。
    我喜欢我的玻璃灯罩,长长地直冲上去,在下端弯出美丽的弧度。因为长,立在桌子上,有遗世独立之感。就像倌人们,笔挺的背,挺上去,连脖子也长了些,下巴抬得恰到好处,也遗世独立了,显得清白,但也透出孤独。清白是不一定的,孤独倒是真。
    沈小红我是见过的,洪老板做局,常拿我去桌上,摆在盘碗之间。我看到她,坐在王莲生侧后,身体稍前倾,头或者稍微侧一侧,簪子上的坠子微微摆着。苍白消瘦的脸,自有生冷的美感,倒是丝毫看不出竟有那等脾气。
    她是有姘头的。只听娘姨跟双珠提了那么一句,不知是在王莲生有了张慧贞之前还是之后。双珠没接话,这是双珠的聪明处,除了双玉、双宝,她很少议论其他倌人。她听了,只抽了两口水烟,拍拍落在身上的香灰。
    天色暗下来,我越发显得亮。周围一片暖黄的光,如蛋黄里的混沌,粘稠得和不开。人的呼吸也困难了,姨娘大姐也闲了,洪老爷还没来,双珠的屋子里,有旷古的静。
    双宝来,摆了两句闲话。双珠三言两语打发了。双宝不上道,学不会双珠的伶俐聪明,还傻傻地以为自己是聪明的。洪老爷到底来了,今天没人做花头,打了会儿茶围。也无甚话,一个水烟壶递来递去。点烟的香拿在双珠手里,吹一吹,火星大了大。对于倌人们,待客,便像这吹香,力道小了,火星子出不来,大了,窜出火苗,总是要甩灭。对于这些客,也是如此。王莲生不懂,沈小红也不懂,用力过猛,吃起醋来。打上门去,凭什么打上门去。想必是王莲生许了她什么,沈小红也当了真。
    我跟了双珠这么久,冷眼旁观,略懂一二。
    有时候,洪善卿就在这里要饭来吃,两人对坐,气定神闲。我立在圆桌中间,看热气飘上来,缓慢地升上去,不见了。我听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碗筷碰撞发出细微的声音。夫妻般,过着细水长流的日子。双珠要的只是这样的时刻,那种夫妻举案齐眉的时刻,凝固的,成了画儿了。我照着他们的脸,我发现,要是无我,他们只剩头顶绣花灯笼投下的光,大喇喇打下来,眼眶鼻翼下都出现阴影,恶煞般。我一照,照得双珠的脸像细致的蛋黄打出来;洪老爷的皱纹,也平了些。没有光,书寓里便是无底洞,唯独望得见沉沦的日子。
    洪老爷说,黄翠凤要赎身了。果然要赎了。她也有锋芒,跟沈小红一样,但她比沈小红有大魄力,也更活得现世一些。她和双珠,点头的交情。在一次局上见过,互点了头,便都不对看了。想是怕看久了,成了眼中钉。只那一眼,就让我火光一抖。双珠道,早听到娘姨说了。只这一句,接下便无话。她自己倒也提过迟早要赎身嫁人,但是不是这个洪善卿,要等着看。洪老爷老了,也没提过娶她。此时要是趁机追话过去,扑个空,顶多尴尬,要是撞了墙,直接心灰。
    双玉就心灰了。淑人要娶亲,娶得不是她。她要两人一起吞鸦片。成了笑柄。说也奇怪,其他书寓的倌人,都不曾记得自己也曾年少,有过把话当话的年纪,只顾嘲笑。想必心里会想一想,不好表露?嗯,大致如此罢。是惯了,倌人不能表露。沈小红表露得过了,喜怒哀乐,拿出来晾晒。
    洪老爷离开,没过夜。双珠要睡下,我便也睡下。就这么,我不知陪了双珠几年。我自然不是她的爱物,不及那水烟壶。但也因少有被把玩的麻烦,得以旁观世事。我肚子里的传奇不少,堆堆叠叠,忘了人,只剩下故事。
    后来听说,王莲生两个都没要,独自去广东上任去了。
    双玉也被打发嫁人了。一闹,倒好了。只是听说,相公是堂里的常客,去不起书寓。沈小红不肯嫁王莲生,或许也是这原因么?嫁过去,王莲生还是要来书寓。她是要他的人,不是名分,这样想来,倒是惊天的真爱。听说她依然抽鸦片,陪新客一起抽。
    洪老爷还是常做花头,吃酒划拳,如此无聊却都能哈哈大笑。有时候,桌上除了我,还有多枝烛台。蜡烛的火苗跳啊跳。让我心慌。它们会哭,留下通红滚烫的泪。我冷漠地望过去。我是洋油灯,洋油灯没有泪,不会哭。我只是慢慢熬着肚子里的油,慢慢熬着手头的日子,我是化作烟的,悄无声息往上飘。于是,我能俯瞰那些围坐桌旁的人,也能看到坐在外面一圈的倌人们。飘得更高些,我便能看到更多的倌人,她们或在屋里呆坐着,或躺在烟榻上抽鸦片,或对着镜子看啊看,或训斥着小丫头……
    她们都像我灯罩下永远跳不出去的火苗。
    据说,很久以后,出现了一种叫电灯的灯。亮得很。

 6 ) 今已矣 繁华梦醒矣

第一遍看《海上花》时还在上大一,听了几节张爱玲的课,便是急急地想把张译注的《海上花列传》和侯孝贤的这本电影看了去。彼时对侯知之甚少,阅历也浅,除了昏昏欲睡、对几位主角的沪白产生别扭之外,未曾看出个名堂来。
事隔多年后,对张的热衷早已过去,再次萌生想看《海上花》的念头也是因为刚看完的金宇澄的《繁花》,一样的传统话本的叙事模式,一样的沪语对白,连名字似乎也是出自对“海上花”的解构。
非线性的叙事模式,《海上花》是一幅幅铺开的传统国画,一张圆台面,数双乃至十多双筷子,一桌酒,人多且杂,一并在背景里流过去,这便是侯孝贤讲故事的方式。
《海上花》的接受程度想来并不高,对于本不通中文的外国人来说,也许华美服饰和昏暗色彩调配可以满足他们对东方的神秘想象。但对于大多数不能接受侯孝贤电影表达方式的人来说,就像我初看时的感受,美则美矣,失于沉闷。动辄十几二十分钟的长镜头对话全靠平摇推进。两个小时的沪语对白,大部分主角的念白还不甚标准,中间夹杂粤语,然而若是换成国语也就失去韩子云原著精髓的独特所在。如果对原著不够熟悉,剧情甚至也都不知所云,无非就是恩客狎妓、倌人争风、钱利交易、赎身嫁人的戏码。
然而这些都不妨碍《海上花》成为经典。昏黄柔焦的煤油灯光,琵琶弦子拨响两三声,评弹声起,吴音婉转,呖呖如莺簧声,家长里短的喧哗与骚动,猜拳喝酒的喝令声浪,点燃鸦片烟火袅袅,翡翠头面精致叮当,凡此种种均将所有看似无意义的情节揉碎了碾开去铺陈在旧时代的影像时光里,值得一次又一次地细细品味。

侯孝贤碎片化又留白极多的叙事模式,无法用系统的方式来言说。此地便借了史料,不成系统地说开去。
片头慢慢淡入三行字:

十九世纪末
上海英租界的高等妓院区
当时的人叫它“长三书寓”

这边相当于背景介绍。十九世纪末的英租界,事实上已经是英美合并成立的公共租界,无论外面的华届换成什么政权,租界总是作为孤岛独立存在而不受影响。上海租界孤岛的独立性也投射在妓院内部。此地便是一个独立于外界存在的岛中之岛,是与世隔绝的社交场所,老爷少爷们吃酒划圈,抽鸦片,谈生意,倌人们争风吃醋,拼头面,姘戏子,外面发生什么似乎与里面的人毫无干系。第三场酒席是唯一一处与外界发生关联,众人被一阵喧闹声惊去,得知只是捉赌,便讪讪归来。又得知是有人跌死,纷纷觉得新鲜前往观看,无聊至此可见一斑。
妓院也分三六九等。19世纪后半叶,会弹唱、善说白的妓称书寓,专门接待当地文人学士,通常也称她们为“先生”,也就是通俗所理解的卖艺不卖身。及至20年代,书寓已全部融入长三等级。长三不及书寓品格高尚,对狎客多有求必应,服饰豪华,擅长筵席赌局的应酬,周旋于富商达贵之间——这便是《海上花列传》 中女性角色的群像。

高等妓女的身份解读:口音与等级
长三妓院中最多酥软的吴语,即使是上海本地的土娼,也会强效苏白,至少用苏州口音装点门面,冒充苏州帮,一般苏州出身的倌人被视为最高等。刘嘉玲的角色周双珠就是典型的一例,周双珠本就是个薛宝钗一般玲珑剔透的人物,为人滴水不漏,周旋于老鸨、姐妹、恩客、双玉相好等以众人等之中,在书寓身份地位不低,在达官贵人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话语权。刘嘉玲的苏州籍贯在此处大占优势,在几位主角中沪语讲得相对地道,还夹带一点苏白韵味,和双珠这个八面玲珑的能干人物严丝密缝地重合了。
有钱的广州人移居上海,以做生意为主,形成粤帮,粤妓的地位也相应提高。此处沈小红与相好三四年的王子富(梁朝伟)独处时才说粤语,由此推测她出身可能也是广东。沈小红的扮演者是日本人羽田美智子,也是最让我困惑的选角色。沪语、粤语都需要配音,举手投足间都带着隔阂畏缩,想要表达出这个角色的敏感多情也是差得太远去。
苏北口音的张蕙贞虽然也是沪白,但能听出一些苏北口音。苏北帮在上海职业结构所处在底层地位,大多是码头工人拉黄包车和剃头匠,于是苏北出身的妓女身份也不高,因此张蕙贞初始也被嘲笑为“野鸡”,被王子富的老相好所看大不起。
在这部戏里,真正用口音撑起台面的是周双珠的恩客洪善卿和黄翠凤的鸨母黄二娘。洪善卿大抵是个跑“中间人”的角色,爷叔级别的上海话腔调十足,言谈举止间有上海人的市井气,圆滑气,小聪明。而黄二娘则是一口纯纯的苏白,狎其的酥软嗲气,扮演者潘迪华是《阿飞正传》里的交际花姆妈,也是《花样年华》里的女房东,擅长演旧时上海滩女人角色的她,再次出演这类贪婪、精明又凉薄的角色可谓是不再话下。

叫局与出局
召唤妓女到妓院以外的场合曰“叫局”,一帮官吏或文人若不召妓作陪,简直不可能在任何社交场合聚首
于是就有了片中四出极其精彩的酒席群戏,情节的几处重要的线索也在几次酒席中得到衔接。
第一场酒席:画面从黑暗中亮起。一群男男女女衣着富贵,猜拳划酒令,闲谈欢场趣事。王子富身边坐着周双珠,王开始只是笑,同众人一同喝酒看划拳,突然变了脸色中途离去。狎客之一道出王子富与沈小红、张蕙贞之间的感情纠葛之原委。

第二场:王子富身边坐着沈小红,经历了张蕙贞事件,二人刚刚和好,如胶似漆。周双珠坐在洪善卿身侧,不紧不慢雍容有度。作为小先生的双玉也出来做局,被安排在初入欢场的朱五少爷身边,当下双玉就对年轻羞涩的朱淑人一见倾心,着急挡酒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场:由张蕙贞产生的不合越来越多,沈小红与王子富的矛盾也渐渐深化。这次王带着张蕙贞来坐局,但面上显然有些落寞寡欢,酒后便跌跌撞撞去找了沈小红,却不想撞破沈与别人的奸情,因此大为光火,砸光所有东西,愤然离去。这也成为他决定纳张蕙贞为妾的导火索。

第四场:这局酒席为庆祝王子富高升广东而设,然王却并没有因此感到欢喜。在洪善卿和姨娘的闲言碎语时透露,张蕙贞也姘上了别人,使得王子富出手打了她,纳妾的事再也没有下文。此时王子富身边的倌人换成了已经开脸的双玉(双玉的发型说明她已经不是清倌,应合前处双珠提到时候为她点大蜡烛的说法)。双玉与朱淑人的一段少年恩怨,则是另一段逸事。

欢场里的男男女女,真情假意,利益交错,较之现实更为透明,有关风月,有关感情,在片中明白人眼里便是笑谈。

最后扯远了去说,最高档的长三妓院荟萃于公共租界的四马路(现福州路),和宝善街(现广东路)的弄堂街场。有意思的是,解放后,福州路上的书寓被大小不一的书店,林林总总的文具店所取代。80、90年代记忆中的福州路是书城、外文书店、古籍书店、艺术书店、各种教参教辅、私营书店,还有宣纸、砚台、毛笔、古玩的文具铺子的集中地。一转眼到现在小店全都破败关门,改开了咖啡店奶茶铺,几乎要认不出原先的样貌来,这是后话。

 短评

真的是有那种时代下的烟火气,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那里的人们。少即是多,无即是有的哲学和手法运用的恰到好处,一个场景,一个镜头,一场戏,戏外的东西全靠观众去想象,所有的人都困在那一个地方中。王老爷和小红以及蕙贞的纠葛,双珠的旁观,双玉的节烈,最喜欢的翠凤的明白。青楼烟火,戏如人生。

6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千红一窟孽海花,万艳同悲青楼梦。几个演员的演技都好赞啊!梁朝伟是真帅啊!刘嘉玲和李嘉欣也完全是电影脸!

7分钟前
  • ╯^╰
  • 推荐

侯導捨棄了以往跳接的手法,但長鏡頭卻是更長了,這時候淡出/淡入這種以往未見於侯導片中的手法,成了片段與片段連接的方式,就像做了一場又一場的夢。畫面從全黑到油燈的一點亮燈心,又漸漸亮起來,抑或是變暗更暗,只剩一點燈心在黑暗中沉沉睡去,緩緩張眼又緩緩閉眼,像個老靈魂見證著那一段故事。

8分钟前
  • mingjoyce
  • 推荐

很心虚,当有人问我你看到什么了,我几乎回答不出来。但这片子太美了,就像艺术家的良心。

12分钟前
  • 枯川满
  • 力荐

更像舞台剧,谈话当然是重点,但吃饭和抽烟一直贯穿其中当引子。人的欲望像每个人拿在手上点水烟的纸火,起起灭灭。一盘一盘男女关系则是餐桌上的杯盘碗碟,开了收收了开。

13分钟前
  • 囧之女神daisy
  • 推荐

舞台剧质感。长镜头捕抓、烛光室景和淡入淡出幕景显得如梦似幻,这是侯孝贤和朱天文想象中的上海腔调。刘嘉玲还好点,梁朝伟和李嘉欣就显得不自然了,尤其崩出那一口蹩脚的上海话。上海人精于计算,在这里是言不由衷、工于心计、奢靡阴郁,逢场作戏三昧俱。各“花”各心孽海情天,这里便有了点红楼一梦的况味。有意思的是,对于上海,李安、侯孝贤、王家卫、关锦鹏、许安华等港台导演总是乘机装饰,借机做样,有时显得不古不今,不中不西。而上海本都的谢晋却放眼神州大地,吴贻弓《城南旧事》却拍出了地道的京韵。对于此片还是要看原著啊。8.3

1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上海滩风月场群像,古韵十足,余味悠长。侯孝贤的一场一镜,举重若轻的调度。这回不再远观,而是以中近景长镜头为主,摄影机的摇移流动亦极为迷人。叙事打破了情节剧的传统框架,散而不乱,缓而不闷。角色间的谈笑风生大都笑里藏刀,暗潮起伏。人情世故,勾心斗角,怅怨痴痴,尽在其中。(8.5/10)

2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宁愿暂时不是一个上海人,看的时候或许还好受点儿。什么破发音,一个比一个破。刘嘉玲明显有苏州腔,倒不错,流利闲定。李嘉欣过得去,毕竟都是大段台词,记住就不容易了,伊能静、梁朝伟和日本演员的沪语,简直是不堪入耳,还不如找替身呢。越来越皱眉头梁朝伟的演技不知为何,光靠幽怨眼神,我也可以

24分钟前
  • 生如夏花
  • 还行

千红一窟孽海花,万艳同悲青楼梦。张爱玲——“她们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

26分钟前
  • 丁一
  • 推荐

简直看不下去,烂的要死的上海话,酒桌上台词永远是吃老酒,倌人一个个都矫情得很,又不是演琼瑶剧。客人就会花钱,低声下气,跟简介说得完全不一样,不知道哪里的权力与性。场景就在一家妓院,还是阴暗沉闷。无法想象男人来这种妓院全都是谈一场生死相许的恋爱

30分钟前
  • 静如瘫痪
  • 很差

#重看#眉梢眼角均是微妙轻触的机锋心事,话中有话,余味留白尽在画框外,好一幅徐缓舒展的人间百态图,美得令人沉醉。昏金暗玉里凝固的旧时光精魂,推杯换盏中暗含的中国世俗社会的伦理秩序,一切都是人情世故的较量,一切都是人际关系的均衡摆平,出局架势与台面文章的拿捏与今日何异,进退拉扯皆做足文章,这种被日常化的仪式感已渗入无分年代的生活况味。几组人物构建了人际相处的普世模式,尊卑长幼,堂子内外,情感的焚毁,丝丝点点的计较,均是人生永恒的光景。

3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以开场八分钟的吃老酒长镜为基调,全场由一系列室内单场景长镜联系组合(将侯式的日常长镜用到了极致),加上吴语对白,混和了一种舞台剧和纪录片的感觉。梁朝伟内心戏粤语独白那段让人突然觉得是王家卫附体了。

3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有朋友反映没看懂。按照儒家伦理,旧时士大夫是不同妻子讲爱情的。高等妓院,说白了就是这些人花钱去买爱情的地方。妓女和恩客间,会产生感情,不像现在那些会所脱裤子就上。但感情的维系,必须得靠金钱。换句话说,恋爱,是当时上流人士才消费得起的奢侈品。

41分钟前
  • 大-燕-威-王
  • 还行

看了小说再看这电影,不得不感慨,即使是调度力强大的侯孝贤,也无法还原韩子云小说的原味,此间的纠结与多线叙述没有展现其魅力。朱天文编剧的能力也无法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几乎照搬了张爱玲白话版的所有精彩段落。演员一会儿吴语,一会儿似憋坏了,抓狂般飙出一段粤语,实在煞风景。所以,这是一部老外喜欢的电影,因为那些昏暗灯光下的弹唱和鸦片烟,就已经足够吸引他们了。

42分钟前
  • vritti
  • 还行

我还是很奇迹般的全程看完了纯上海话对白的长片,那种絮叨跟琐碎也透着股让人心痒痒的精致,即便他不是一副风月场所浮世绘,也绝对有着江南之地的市井气质

43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推荐

哇,真是太漂亮了...完美的时代复刻!全片都是室内中景,对话虽然琐碎,却写得细致,一点一点把人物形象拼起来,而且吴侬软语太耐听了,一点不觉得长。摄影机的距离刚刚好仿佛让观众置于场景当中,多一人,少一人,对话都是如此,烟照抽,饭照吃。果真没错,这真的是“在清朝”啊!

4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四个字:气定神闲。青楼女子如是,侯孝贤亦然。

51分钟前
  • 57
  • 推荐

倌人等良人枯等岁月,恩客陪先生凉薄人生。温柔乡许下山盟海誓,一道死倒是不敢了。外面跳楼追出去看,抓赌来了却毫不在意。有人是黄浦江刚钓上来的鱼,被虚情分食朵颐;有人是城隍庙新买来的簪,被假爱刺出鲜血。绣服上陈年老苔的绿,血色鲜唇的红,和着一屋子男男女女,困在这妓馆里,到死也出不去。

54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汗,一点没觉得闷,反而由衷的喜欢。差不多一场景一镜头,摇来摇去的,真是牛逼。整个片子呈现的气质就是绵里针,表面上看无论是镜头、配乐、人物对白,动作都是轻轻柔柔、缓缓的感觉,内里却暗藏机锋,人物关系的对立也非常明显,各种隐藏着的矛盾,这气场,这味道,真是精彩。

5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纤浓简古,至味淡泊,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60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