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贫穷

第08集

主演:Abu,Badr,Umm,Badr,Raouf,Dabbas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 / 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2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长篇影评

 1 ) Hey,poverty~

       看了一半,觉得压抑,就先撇下了。
    
    我念念不忘的来看豆瓣评论,因为我想找一条缓解片子里情况的出路来缓解我的心情。But no way out.
       
       我也是先看的第8集。之后我想,就算王盼深切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以她的家境心智心态又能怎么办呢?她父母的心智和工作决定了他们的见识和经济状况,然后王盼成为影片中的样子也是合理的。如果我有那样的家庭,估计我可能会长残 T T。

    穷人家的孩子早长大,至少我上初中的时候没有王盼懂事,天天沉浸在少女风读物和各种网游里,我上高一时还扭扭捏捏不肯学习。王盼性格腼腆,废话,要是我有一个有些智障的爸爸和先天残疾的妈妈,在我十四五岁最敏感矫情的时候估计会自卑的想自杀。看了王盼我意识到自己的幸福——我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不加珍惜。

    跑题了,我想表达,如果我是王盼,我觉得无处脱身。太贫困了,所以看不到远方,放不下输不起,根本谈不上长远发展,眼前先把肚子填饱。我爸妈从毕业起都在国有企业,赶上最后几届分工作分房子,上的是职工小学和一般初中高中,大学是985里不好的,家中经济状况随着发展大潮节节高,就是小康。所以在我印象里,家里经济最不好的时候也就是我爸妈想买第二套房子的时候,我以后还是能找到工作的,只是可能不理想而已。所以我一直觉得再怎样穷也不会真的没有饭吃,顶多吃穿不好。当然我所谓赤贫,但周围能正面解除的人里不存在,所以我也一直以为不存在。看到王盼的家,那种视觉上的冲击我很难描述,我觉得恐慌,我害怕那样的贫困尤甚于死亡。我觉得在如此大的贫富差距面前,人会被毁掉。我特别想直到王盼以后的状况,想让她来证明我是错的。
       
       看着万超,我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我也曾被人评论过:没有一种独当一面的机灵劲。我觉得他比我大方,但看到EXCEL表格出问题他打电话时用了十几秒鼠标鼠标上留下的汗渍时,我心里咯噔一下,放佛看到自己的将来。看着万超,我依然恐慌。Life is Ridiculous.

      培训老师喜感,要不是他,我看完了这一季会觉得十分无望。



天晚欲睡,总之,看完这集我心中燃起了好好学习专业课的熊熊烈火。

 2 ) 《为什么贫困》小结

1、【动画片贫困史】从古至今,贫穷与富裕都是对立存在的,世界上没有共同富裕,人人皆富,永远都不会实现,只有贫穷的存在,才会创造富裕。从全球历史来看,富裕一直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在拥有权力、资源的极少数人手中,不论古今、不论哪个国家、不论亚欧非。从全球各国现状来看,不论国家和个人,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产阶级向上的通道变窄、甚至消失,而中产阶级也在下流社会流动。

在新中国的发展中,中国似乎走了正确的道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虽然大跃进运动是造成几年饥荒大的主要原因,但与同期的非洲各国家相比,如果像他们一样采取了接受世界银行、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或许国家的现在也陷入了赤贫吧。这与中国人骨子里的自尊自强息息相关吧。纵观历史,除却屈辱的近代史,中国与同时期的各国相比,经济、文化、思想都处在一个较为繁荣的水平。而15世纪的欧洲在同时期却处于世界落后水平,如果欧洲各国未采取殖民政策,世界的格局也不是这样的吧。但没有如果,欧洲的地貌、各个分裂却无自然屏障国界的不同语言文化的国家,造就了他们善战、掠夺的文化。

孔夫子很久便教导人们“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不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会丢失,不知国家领导人是否丢弃人民。

2、【人之初,性本穷】生而贫困。出身似乎成为决定人一生的决定因素,出生在非洲的大多数孩子注定与饥饿做斗争,出生在美国的孩子大多长寿,出生在……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富裕的发达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饥饿、无家可归的妇孺老幼比比皆是,他们有资金实力去启动伊拉克战争,却没有资金精力去拯救社会底层,这个国家有点可笑。

3、【有钱有庇护】富而有道。一条河隔出了两个世界,河的一侧是纽约曼哈顿最繁华的华尔街,河的另一侧却是最贫穷街区、失业率奇高、治安混乱。华尔街不仅撼动美国经济,而且撼动全球经济;华尔街、美国最富有的人通过政治操控美国经济,甚至影响社会走向,是否也引起了世界政局、经济体系的震荡。

社会底层的基本保障也在被“上流社会” 财富拥有者通过操控政府,利用各项政策削减,看似人民受益的政策中获益最多的永远是上流社会的极少数人。

4、【耕者无其田】2008年粮食危机后,新西兰、韩国、中国等各国分别在非洲获取耕种用地,作为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被各国垂涎。而很多非洲农民失去了自己赖以生活的土地,这与政府政策、不体民等国情相关。

5、【摇滚拯救世界】两个音乐人,用摇滚、名人影响力撼动西方强国对非洲的剥削,实现非洲的债务全免,使得非洲发展得到一点喘息。非洲的发展是非洲各国、非洲人民、债权国、世界组织各方努力的结果,当然,鲍勃和波诺也有一定推动作用。

名人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有着不亚于国家领导人的社会影响力,如何正确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如何传递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6、【生财有“道”】道=盗。瑞士富有而又安逸的小镇,生活着操控综合商品交易的富裕镇民,他的跨国公司掌控者非洲赞比亚丰富的铜矿资源。在“避税天堂”的模式下,赞比亚铜销往世界各地,但赞比亚政府获得的税收少之又少。赞比亚富饶的自然资源在沉重不堪的国际债务、腐败受贿缺少社会道德观的政府、贪婪的跨国公司、受权势影响的世界银行多方面影响下,通过不透明不公平交易,拱手让人,赞比亚铜矿实现私有化,跨国公司受益。

7、【太阳能妈妈】女性如何在家庭、工作、自我中平衡。

8、【出路】中国职业教育与农村孩子的出?读书致贫?在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倾斜,农村教育资源不断被抽离,小城市与大城市的孩子、农村与城市的孩子,如何平等竞争?

 3 ) 为什么贫穷的是我们

看了纪录片,我对影片要表达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
是教育让我们贫困,所谓的教育开始拿走我们的血汗钱,然后再拿走我们的青春,最后给了我们一纸空文,却没给当初许诺的能力和薪资。
或许我们该好好思考下这一切,捋一下这笔赔的血光的买卖的前因后果。

有人说年龄越小,越接近人的本性,接近真理,他们看不见皇帝的新装,看到的只有原初的世界。但是我们的教育却在压榨他们自由,他们思考真善美的时间,将他们锁入题海,锁入各种补习班。
我不能说书本没有宣传真善美,但那些都是缺乏生气的教导,都只是敷衍式的过场,散落着虚伪假冒,甚至还夹杂着许多洗脑成分。我们的教育者们知道那些只是装饰品。

中考,高考,这两道屏障拦截下来的人因为生存的压力就要另寻它途,或跟亲戚朋友谋生,或继续上一些技校专科之类。这样有些领域他们就很难进入,很多机会就和他们无缘。
有些放弃上学的,看看电子厂里的那些年轻人,每天被绑在流水线上,他们很难有学习的机会,更难再有大的进步,大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这里不去谈论那些后来脱颖而出的少数人,因为现实情况里,走在大街上的还是普通人多,更多的人只能那样下去,只能去复制父辈的生活。

年轻人爱做梦,爱幻想,有太多的理想要去实现,也有太多的精力要去散发,所以教育者们就为年轻人们建造了一所有吃有住有玩有学的象牙塔,名为大学。那是个自由的天地,是个较为远离尘嚣的地方,大学生们在里面进行着有限的活动,有限的学习,有限的思想。某一天,牢头发给你一纸证书,给你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然后都出去吧,去实现梦想吧。走出校园的那一刻,感觉不太对劲,再往下一看,看到那瘦弱发白的双腿,顶着装满电影游戏家庭梦想的大头,再看着各幢大楼入云的阶梯,瞬间梦醒了,腿软了。

有人说中国很多的大学就是维稳集中营,学生要进去,还得通过中考,通过高考这些哨所。然而通过之后的他们到底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除了会那些所谓的中高考的命题专家们设计的那些毫无意义的绕来绕去的逻辑迷宫之外,他们还学会了多少关于生活,关于爱,关于我们正生存着的社会的东西。他们在想象力最丰富,生命力最旺盛,最青春勃发的时候,却在挥汗如雨,挑灯夜战,潜心于那样一些空耗脑力,空耗时间的事情上。当然,我不能说那些东西毫无用处,但是在用处之外,有太多额外的重负,额外别有用心的东西。这样是对孩子们青春的掠夺!是黑心残忍的谋杀!

我们的教育者用带有强制性诱惑性的迷宫占据很多年轻人的思想,拉远他们与一些真理真实的距离,因为很多东西藏在人的天性里,只要你花时间去实践思考,你就会看清本质找到答案,所以教育者的这种行为是在让人倒退。他们怕我们的年轻人们站到真理的一端,那样会把他们翘翻。而当年轻人们不去思考真理的时候,那些独裁的统治者们觉得是最安稳的时刻。
当四年结束,有些人考研,因为国家需要第一生产力去巩固政权,其他一些人则从空中阁楼空投到了社会,被分散到社会的洪流中。一进入社会其实很多人都会力不从心,因为被隔离的太久,捆绑的太久。痛定思痛,让梦想再度远航,于是摸爬滚打,开始了。

这一切不是一场诋毁教育的阴谋论,因为我们的教育结果显示了,这就是一场阴谋!

 4 ) 毕业两年,关于大学,关于工作

只看了中国三个年青人的这一集,说说看法。
首先,我是大专毕业的,毕业两年,现在做的是游戏策划工作,平时还会写写小说。对于这个纪录片,关于民办的骗子学校部分,我觉得不用说了,毕竟能看到我这段话的人,至少是会上网会百度的,不会被骗。
关于刚大学毕业的那个男生的部分,我想说,其实找工作真的不难,我毕业两年换了三个行业,注意是行业不是工作,换行业代表的是我每一次都是从零开始进入那个行业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总结过,要从零开始让一家企业接受你,其实真的不难,实际上你要明白一点,企业都知道你是没经验的,但为什么还是会让你来面试呢?实际上对于企业而言,招一个新人和招一个老手,差别并不是太大,因为新人,只要值得,完全是可以很快就培养出来的,所以只要你有面试机会,实际上你不用在意自己有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特长,而应该关注面试你的人,他或她在面试你的时候更关注你的哪一部分,那你就表现那一部分就行,比如是一份做销售的工作,他问,你对自己未来是怎么打算的,你应该说,我其实有想过,我希望是从销售到销售精英再到销售组长这样发展(具体的升职名称不一定就是精英到组长,按实际情况讲),然后如果有机会,我也希望能转入管理层。为什么应该这样回答呢?因为企业其实是利益致上的,它希望得到的是一个能做得久,能稳定,能积极工作的员工,即使他没经验,它也愿意培养,而对于面试你的考官,他也会觉得你头脑清晰,对这个工作是有想法的,所以你就会容易被留下来,而在试用期的时候,你要表现的是除了能做到普通人都能做到的部分,你更多应该关注的是自己给别人的感觉和印象,还是那句话,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只要企业觉得你做人没问题,那它就愿意培养你。说一下视频里那个小胖子在视频里表现出来的问题在哪里吧,第一份工作,关于EXCEL文档的事,其实小胖子本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足够珍惜这份工作,所以积极是没问题的,但你同时还给人一个感觉,你不够机灵,你缺少与上级或同事交互,上级跟你说文档有什么问题时,你应该顺便问她一两个问题,表现出你对这个是很上心很在意的,而不是她说什么你就嗯嗯嗯。。。
关于那个考差了的高中毕业女生,我想说,如果是要全村人借钱给你上能上的大学,真的不要去读,我也是农村人,我明白读大学前,身为一个农村人对大学与大城市的期望,实际上真的是那个已经听到烂的道理,读大学出来找工作的时候,企业真的不会看你是哪里来的,它只会看你会什么,能做什么,你这个人怎么样。而这些,在大学里真的是学校教给你的,基本没有,到了大学毕业要找工作时你就会发现,你的专业教给你的东西根本就没用的,因为到毕业时它真的就过期了,真正有用的都是你在读大学时自己因为兴趣自己去学的东西,真的。而既然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去学的东西,其实如果你没读大学,你同样也会在社会里自己学到的,而且学到的或许更多,所以大学真不是你应该用来依托对未来的憧憬的希望。不过并不是说我不希望更多的人来读大学,反而我是非常希望所有人都读大学的,因为大学真的是人的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你一辈子都会记住那段你最美好的日子,但是如果你身上背负的是全村人的期望,那么你的大学背负得太多,它也就不会那么灿烂了。。。
关于现在的一些想法,我想说,兴趣真的非常重要,平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它终有一天是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的,比如喜欢玩游戏,像我,那么有一天你不想做某一份工作了,你可以去找游戏行业的工作,你会发现,原来你的兴趣会帮你解决很多困难,然后顺利入行。比如喜欢唱歌,那么就自由的去唱吧,你会发现要换工作时,尝试去找音乐相关的公司比如酷狗时,原来至少我是可以做一个音乐编辑的,转行就是这么简单。比如喜欢看小说,看得多了,你会发现这些小说跟不上你的兴趣了,你就想写,一写你就发现突然就有小说网站找你签约了。。。真的,这些我都经历过
最后总结,做人比做事有用,但要轻松去生活,灿烂的日子能带给你灿烂的人生

 5 ) 良心之作

先看了讲中国教育《出路》一集,民办学校承认自己是一家公司而非学校,那些没钱没门路读书普通的孩子在找工作时候的一次次碰壁和无奈,令人唏嘘。
于是开始从头看起,记录下每集的一点点感触,信息量太大,我还无法全部消化。

第1集 Poor Us: An Animated History of Poverty / 当我们穷在一起:动画贫穷史
本集用动画的形式讲述了贫穷的历史。
没想到贫穷会伴随的人类社会,从古至今,永远存在。贫穷让世界运转,让富有更富有。大部分的贫穷来自于(暴力)掠夺,建立在剥削的基础之上。

第2集 Welcome to the World / 人之初 性本穷
本集从生育的角度讲述贫穷的本质。穷人的生育条件极差,儿童成长环境和条件差,不仅无法保障生活质量,更无法受到良好教育,赤贫人群一代又一代,没有脱离贫困的机会。
一些分娩的写实场景,生育所经历的痛苦如此巨大,我感激母亲的伟大。(手术刀一划拉,露出皮肤下面的黄色脂肪层,看医生从腹部拿出子宫,剪断脐带,还有扔掉死婴的画面,留下深深的阴影啊!)

第3集 Park Avenue: Money, Power and the American Dream / 有钱有庇护:金钱、权力和美国梦
开头的大富翁游戏实验告诉我们:当游戏规则并不公平时,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越富,而且富人觉得他的所得理所应当。有钱只是有钱,它不会使你变得更有文化、更有道德。
因此富有者企图通过影响政策(政治)使得对自己更有利,变得更为富有。曾经美国梦是人人机会平等,可以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财富。然而曾经中产阶级占大部分的美国贫富差距急速拉大,1%占有了70%的财富。(说的是美国,其实其他国家何尝不是?)
靠联邦政府改变情况?政府选举靠财团,最后还是钱说了算,他们甚至资助大学,从教育渗透。


第4集 Land Rush / 耕者无其田
小农经济使人贫穷,所以必须走大规模商业化路线?外来投资者并不是慈善家,它要在这片土地上赚钱,必然会和当地人的利益发生冲突。
欧美人投资,或许还会配套建设医院学校等等(由于像阿拉伯的劳伦斯那样的利他主义者的存在?),而中国人投资,更像蒙昧的掠夺者(关于中国的投资印象是从一个在非洲各处做企业并购的朋友那里得知的,有些事情政府不放便出面,于是商人做)
农民的土地被收走,靠为他人种田为生,而小农经济认为永久拥有土地就是掌握主动权。是继续穷下去还是赌博一把?而且土地掌握在他人手上,谁知道会有什么变故?利益驱动的投资者会考虑到环保、可持续发展吗?
印度曾经一边饿死几万人口一边大量输出粮食;非洲国家一边拥有钻石和矿产,一边却无法给所有人提供基本医疗……

TBD

  第5集 Give Us the Money / 摇滚救贫穷
  第6集 Stealing Africa / 生财有“盗”
  第7集 Solar Mamas / 太阳能妈妈
  第8集 Education, Education / 出路

 6 ) 第八集,路在自己脚下

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的受教育情况,甚至是将来取得的成就,最重要的,起决定因素是“我”,而不是什么“阶级固化”和“教育资源不平衡”。从整个世界的文明进程看,这已经是最好的“时代”了。阶级固化,资源分配不均在所有国家,所有时代都存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那种社会下不严重??我们现在看过去的历史,“精致化”的一直都是属于那5%的上流社会,普通百姓识字,读书的机会都很少(1949年前,中国的识字率没超过5%)更别说像现在接受义务教育,参加高考国考,学习喜欢的东西,开眼看这个世界。所以不应该把自己读书的失败,事业的失败,甚至“贫穷”都责怪在“家庭”“社会”“时代”,应该看看自己,在你拥有一些资源的情况下,你真的努力,尽力了吗?不否认,这个社会有很多问题,可以更好,但这不是失败的理由。

 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