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姐

HD中字

主演:叶兰,冯四,葛夏,冯云,李玉琴,郝帼英,杭志鹏,杜焕荣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美姐 剧照 NO.1美姐 剧照 NO.2美姐 剧照 NO.3美姐 剧照 NO.4美姐 剧照 NO.5美姐 剧照 NO.6美姐 剧照 NO.13美姐 剧照 NO.14美姐 剧照 NO.15美姐 剧照 NO.16美姐 剧照 NO.17美姐 剧照 NO.18美姐 剧照 NO.19美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美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铁蛋的爱情开始得早,八岁就恋上了邻家巧妇美姐(叶兰 饰 成年美姐)。文革禁唱地方戏曲二人台,也驱离了美姐一家人。辗转十多年,铁蛋(冯四 饰)俨然已是条汉子。随着美姐(杜焕荣 饰 中年美姐)与三个女儿返乡,看似忘不掉美姐,铁蛋先与其大女儿(叶兰 饰)私恋未果,却被迫娶了二女儿(葛夏 饰)作为“补偿”。最后决定跟着戏班子流浪,随他出门的却是美姐家的老三(叶兰 饰)……  有道是二人台不是天天有,情歌永远唱不完。王朝第二季出路死神君余波阳光警察新上海滩黄晓明版特效化妆师大对决第八季轰天龙虎会我们曾经是战士麻烦终结者刑警荣誉安娜玛德莲娜别逼我动手最后一个夏天金瓶少女鬼马双星国语心灵之地第十四季让-保罗·高缇耶:怪异与精致追凶Brick致命名媛: 死亡之夜柴米油盐之上女佣爱丽丝(2022)那孩子出生了贝奥武夫与怪兽格兰戴尔标号人阿若瓦比女校 第一季醉玲珑了无痕迹人口交易宽频聊斋我的方式:贝卢斯科尼的自白湄公河巨兽安娥地铁四重奏霹雳舞慌心体验

 长篇影评

 1 ) 《美姐》中的文化符号

本片视听语言的瑕疵显而易见,但是和《光棍儿》一样,再大的瑕疵也难掩其蕴含的浓厚的生命气息。可能中国再也没有一个导演会去还原这些正在消弭的生命力了。
…………………………………………………………………........................................分割线1.0
本片的故事完全不是发生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西北”,而是冀西北。
……………………………………………………………… ..................................分割线2.0
进入正题:我和本片导演算起来应该是同乡。我在这儿只是随便说说片中的一些文化符号。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点到为止。有兴趣的同学可自行谷歌,如有错误欢迎随时打脸。


1.二人台
       贯穿影片始终的调调,流行于内蒙西北、晋北、冀西北等地。和东北的“二人转”没有任何关系,但同样是“大俗”的东西,以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轶事荤段子之类见长。在我不怎么记事的时候,大致老家村里仍有片中走村串巷的剧团出没,后来已基本绝迹。
      现在此物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但是遗产嘛,不是死人留下的东西,就是自己快死的东西。隐约记得家乡的老戏台大概十年之前就被拆掉了。当然没人关心戏台这种“公家”的东西。自家土地都保不住的村里人,哪里还能保得住乡土里的那点文化。不过明明声称自己是“遗产”,却总是唱《十X大精神暖人心》这么先进的玩意儿是肯定保护不了民俗的。
      另外,冯四唱得真好。

2.走西口
      迫于生存压力,自明清以来山西(特别是晋北)大量人口往内蒙移民,大致通过山西的杀虎口和河北的张家口,过长城到达内蒙。这本质上和“闯关东”一样是一条饱含苦难心酸的求生之路。当然后来像《乔家大院》里讲得那样到“口外”经商之类,完全是后话。
正是这样的移民潮很大程度上造就现在的内蒙西北、晋北、冀西北的文化趋同性。本人的家乡话和大同话相差无几,老家流行的地方戏也是晋剧。

3.蒙古人
因为移民的关系这里的民族还不少,各族通婚也不是什么奇事。从小学到中学同学校友里不乏蒙古、回族、满族等等。尤记得当年高考前夕,很多同学突然失踪。后来听说是“走了西口”,摇身一变成了蒙古人了。

4.黄米糕与莜面
       黍子去皮为黄米,黄米磨成黄米面,可做成黄米糕。而黄米糕最传统的做法就是片中展示的那样:和面蒸熟,放到陶盆里揉匀揉实了。然后在一大块儿黄糕上戳个小洞,倒上麻油,抹得油光闪闪,便大功告成。
      莜面可能比黄米糕有名一些,做法花样也更多。我就不再赘述了,这个大家可以自行谷歌之。
黍子莜麦都是粗粮,不见得能做出什么美食。这里曾经流行它们,无非是干旱少雨,只有这样耐旱的庄稼才更有果腹的可能。要不也不会有片中跪拜“奶奶”求雨的情节。
      另外黄米也是这边方言里妓女的代称,所以嫖娼也称“量黄米”(原意为买米)。这个可参见导演的前作《光棍儿》。

5.狐仙、“奶奶”与求雨
     不管狐仙、叫魂、算卦之类的都是根植在乡土文化中的,这里无需对其做“迷信与否”这样的价值判断。这只不过是土里刨食的人们的一点思想寄托而已。这里的干旱是透过影片的画面都能闻得到的干土味儿。只要人们还得不到应有的安全感,这样的东西就永远有它存在的道理。其实村里的各种古怪传说,远比京极夏彦小说里卖弄的那些精彩得多。
       说句题外话,即使现在摆脱了靠天吃饭境况,以当前的经济境况,小块儿地上耕作的村里人用地下水来浇地,也是一件极不划算事情。更何况的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想靠种地稳定地谋生都是件难上加难的事情。

6.露天电影
      农村最美好的“文化事件”。曾经露天电影只是如片中那样的革命样板戏的战场,但对于当时农村青年来说,简陋无比露天电影远比现在的3D好莱坞大片之于很多人珍贵得多。当然,世界变得太快。在我小时候这种露天电影就已经因为失去了市场,而消声觅迹了。隐约记得看过的最后一批露天电影应该是《阿郎的故事》之类的。总之,和很多其他东西一样,露天电影被人为推动得过快的时代轻松地代谢掉了。

7.邓丽君与脱衣舞
      邓丽君和脱衣舞之于村里人本质上是一样的东西:都是外来的,似乎都是他们需要的。但是不管是当初“多快好省”,还是后来“改革开放”,时代之于他们都太快了。不管经济还是文化,他们都是“原生态”的受害者。

       最后夹带几句私货,《光棍儿》和《美姐》都是一段段“含情脉脉”的故事。但是这种“含情脉脉”最后都得像二人台那样成为遗产。并不是所有的遗产都能换钱,所以终于有一天它会被这个失速的时代代谢掉——就像是我现在讲的家乡话一样:所有的声调似乎全对,但是我已经几乎失去了所有描述我家乡的特殊语汇。

 2 ) 《美姐》:世俗化影像表达和欲望投射

    电影究竟该是娱人梦境还是现实的点醒,这个纠结不清的问题本来就彰显着一个导演,一个影像创造者对于电影本体的深切思考。作为绝对小众化的电影,《美姐》还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进入了院线,在浮躁繁杂的商业圈里被猎奇与奇观性观影心理淹没,鞭打的体无完肤,可见这个时代用心在做电影的导演已经不多,商业利益的大浪盖过了血肉丰满的生活。一部最追求世俗化表达的电影却在世俗社会里消解于后现代操蛋的“消费”逻辑中。
    在商业电影如火如荼的今天,再去探讨描摹现实的“摄影影像本体论”仿佛已经不合时宜,但仍有年轻的导演仍然追求着对现实生活的摹写。《美姐》的粗粝感和世俗化是铺面而来的,像枪弹直击关众,小成本电影亦可以产生独特的美感,导演意欲最大程度的接近生活。很难想象启用大明星去演这样一部电影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后果。非职业演员在小成本文艺片中的参演已经成为惯例,但电影并不是生活的搬演,还需要演员高度凝练的表达。在《美姐》里铁蛋的扮演者冯四真正的做到了收放自如,有几场戏表现的异常的出彩。在大女儿出嫁蒙古人的段落里,铁蛋的挣扎、愤怒、裹挟着声泪俱下,整个段落没有切分,一气呵成,显示出悲愤的爆发力。舞台的戏曲表演是融进线性行进的生活的另一个时空段落,冯四作为现实中真正的二人台演员,舞台表演自然是他的天地,在戏曲电影中很难得的让舞台段落最大限度的介入了表演者的真实情感,戏与生活在电影中达成了同构关系。
电影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最世俗化的表达并不吸引世俗化的观众,在这样的前提下商业性和艺术性渐行渐远,商业片走上了叙事传奇性、视觉奇观性的道路,而文艺片则越来越偏离生活,走向极端情绪和人物过激反应的表现。而《美姐》中的乡土化和世俗化是非常清晰的,因此很多人评论说第四代导演的乡土情结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其实郝杰电影所要表达的欲望母题和第四代有着本质区别。相比于文学,电影中对性和欲望的表现往往加之于现代化的都市影像,与色情和享乐构成一种光怪陆离的都市化记忆。都市化的欲念是现代性身体色情文化的边缘,虽然世俗化但充满罪恶感,而乡村中的欲念表现则直指大地,是万年生养的根基,是对身体美感发自内心的欣赏,《美姐》中的欲望投射笼罩着一圈近乎神圣的“光晕”。
    电影中的欲望从符号象征和观看视角两个方面投射向银幕。与抽象化的视觉符号不同,《美姐》中的情欲符号大都来源于生活化的道具、动作,土地构成了承载欲望的最大母体,土地意味着耕种、意味着一种生养,电影里也将男女耕种的场景进行了反复的表现,人的欲念其实就发散自脚下的黄土。在电影里驴也是一种欲念的象征,驴的身影无处不在,是男人胯下的骑具,是现世男欢女爱的旁观者,是受孕的影像表现,是欲念的象征。“食色性也”吃饭和繁衍构成了人类生存最本源的主题,电影里将这两方面进行了捏合,在做莜面和面的段落,手指将面团撑出女阴的形状,注入一汪清油,这本就是一种关乎生养繁衍的符号化表现,只是在这里欲念退行为原始的生命力,欲望在这里是可敬的,不是可欲的。甚至有些隐喻性的符号可能不是导演有意为之,因为欲的符号在世俗生活中早已比比皆是。
    影片中的欲念投射伴随着摄影机的游走和人物视点的转换。电影机制就是一个欲望的机制,传统观念认为演员扮演者被窥视者的角色,其实银幕中的欲望表达和观影者的欲望投射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在拉康看来“凝视”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观看”,眼睛作为一个欲望的器官在观看中得到满足,影院中的“凝视”是观众退行到想象界之后的“观看”,其实在看的过程中已然完成了一次欲望的投影。也就是说观众是带着欲望进入观影者的角色的,导演有义务满足观众的欲望,也有权利使观众的欲望受阻。在《美姐》中,摄影机的视点、人物的视点以及观众的欲望投射是合一的。《美姐》中铁蛋对四个女人的情欲其实生发自男人对女性整体的欲望,最宝贵的是郝杰的电影中对性欲这一人性本能的社会学解读,这和《光棍儿》中的探讨是一脉相承的。美姐对于铁蛋是母性的象征,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显现,这种爱是发自于本性的爱,是可敬的而不是可欲的,表现在电影中模仿儿童的仰视视角和蜷缩在怀中、被窝中犹如回到子宫的铁蛋的形象,原欲通过唯美和朦胧的特写、升格的描摹造成了一种处于想象界的模糊印象,观众伴随着这种根植于生命中的原始感情开始退行到想象界,滑落到自恋的镜像阶段。铁蛋的阉割并不来自于父的威胁,在电影中父亲是盲人,是软弱者和受害者,铁蛋的阉割来自于更宏大的“国”,来自于文革对于一代人的集体阉割,在“国家”的意志下不只铁蛋的欲望受到压抑,连威严的父权也被迫服从,退出象征界绝对霸权的角色,情欲的社会性反思在这里达到了应有的深度。
    在父权旁落的时代铁蛋完成了镜像我到社会我的转换,欲的对象由母性转向女性,随之转换的是影片的视角,在美姐的三个女儿之间挪移、穿越。美姐的三个女儿在设置上有着很强的结构性意识,铁蛋视点的转换也近乎变成了一种男人对女性欲望的结构化分析。首先是铁蛋对大女儿欲望的投射,这种欲望是一种最真实的对性的欲望的表现,铁蛋和大女儿交往过程中的场景设置点明了这一点,白天的荒野、月下的荒野、生长如性器的杨树林、美姐家的地窖,上面提到的莜面段落也出现在这一过程中,铁蛋对大女儿的爱是热烈的,是可欲的,是从男人对女性的感情中剥离出来的欲念的展示。而二女儿则是另一种女性身份的表征,二女儿代表着生养、繁衍,代表着女性之于人类社会的最原始意义,二女儿在田里耕作,在田中大肚子的特写,新婚之夜的拒绝之后,影片中再也没有出现与之相关的任何的欲念表达,二女儿是可敬而不可欲的,是母性的象征。三女儿充满了青春活力、开放泼辣,是最好的欲望对象,但铁蛋对三女儿的情感有着典型的中国伦理特征,是“发乎情,止于礼”在隐忍、含蓄的中国情爱观念中的延续,从买胭脂的段落来看,铁蛋对三女儿是有感情的,但随着个体的成熟,道德观念的规束,以及对女性欲望认知的深刻,他选择了一种克制,选择了一种千百年来共有的选择。
    影片的结尾像高潮刹那过后的那阵空虚,情欲在最高点戛然而止,歌里面不也尝到“做了就泪流成河,不做就难耐忧愁”,欲,不就是这样,需要你半生的参透,然后在某一天突然顿悟,像铁蛋一样最后回到妻女的身边,归复到繁衍生息的最原始的生命命题。

 3 ) 影评

≪美姐≫,讲述生活在农村的铁蛋从小恋慕美姐,但长大后却和她的三个女儿展开了轰轰烈烈爱情的故事。本片远离大片的喧嚣,把观众带到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当地风土人情使得这场跨年代的爱恋更具特色。片中所蕴含的怀旧风情使得这段被命运捉弄的爱情更有一番传统风味,不容忽视的杰作。总之,值得一看。

 4 ) 《铁蛋儿与美女子们》

   等待郝杰导演的《美姐》快一年多,一年前看了其《光棍儿》就对郝杰导演念念不忘。当初新闻中报导郝杰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名叫《寡妇儿》。一年之后导演拿出了这部《美姐》,剧名可能是为了和《光棍儿》映衬。在《美姐》中,主角是铁蛋儿,此片额英文翻译也是“The love songs of Tiedan”,美姐在剧中出场不算多,但也是贯穿始终的影响人物。
  主角铁蛋儿,生于文化大革命前夕,在陕北的窑洞外,穿一红褂子,光溜溜着屁股耍着。其父亲是一个农民兼民间二人转艺人,拉一把四弦琴。我也是第一次见着这种民间乐器,比二胡多了两根弦,叫不上名号。美姐当时年轻貌美,寄住在铁蛋儿家,跟铁蛋儿的大大学唱曲。年轻时的美姐穿着一身红色外褂,黑溜溜的麻花辫垂在胸前,唱曲时腰肢扭转,媚眼纷飞,神情活脱脱一个待嫁的怀春小姑凉。相比之下,铁蛋儿穿一黑色粗布衣服,说话口气严厉的娘俨然一幅黄脸婆的形象。一出场,便用锅子砸了正在和美姐唱曲的铁蛋儿他爸头上,“你大大要死了!”
   年轻美丽有温柔的美姐,对于童年时代的铁蛋儿来说,应该是“母亲”这一形象的理想化。与自己孩子分隔的美姐也把对自己子女的爱与投注到了儿时的铁蛋儿身上。她抱着铁蛋儿转圈儿,她亲他的脸蛋儿。她哄铁蛋儿睡觉,甚至在他半梦半醒间,磕了瓜子,口对口地哺给他吃。他们的第一次见面时,美姐正蹲在土砌“厕所”(其实就是一土坑)里在尿尿,“诶,这个铁蛋儿~”全然是有点责备但全无生气的意思。孩童时期的男孩子普遍都有“恋母”倾向,视父亲为仇敌。美姐顺利成章地成为铁蛋儿孩童时期所依恋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铁蛋儿混沌世界中的性启蒙者。后来因为文化大革命,二人转演出被禁止,美姐无奈,只能和其丈夫去村外谋生活。美姐走的那天,铁蛋儿跟着牛车后面追啊追,那段崎岖的山道,镜头随着牛车的摇晃而摇晃着,这一段似乎取自铁蛋儿的视角,画面中铁蛋儿跟着车后头,一遍一遍的问“美姐~你要去哪儿?”这是铁蛋儿本能的情感驱使,这里送走的是铁蛋儿童年时代所迷恋的母亲。看电影时,和我一起观影的室友直愣愣地就问我“这小孩是不是爱上了美姐啊?”这句话特别破坏我观影的情绪,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语言太过于直白是一种暴力。童年时代的铁蛋儿“爱上”美姐,这么形容是十分不合时宜的。人性过于复杂不能仅仅是爱上或者不爱这种关系。铁蛋儿对于美姐的依恋是发自人动物属性的本能,依恋母亲,追求安全感,喜欢美丽的异性。
  就其电影片头,交代美姐与铁蛋儿渊源这一段,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远大于电影本身的内容需要。铁蛋儿偷看美姐尿尿;美姐丈夫回来,从铁蛋儿家把美姐扛着带走,铁蛋儿跟着后面用树枝抽打美姐丈夫;铁蛋儿撞见美姐与其丈夫亲热;铁蛋儿父亲对美姐说话时的关切温柔与对其妻子说话时的样貌判若两人。电影的这些细节里,话里话外透着性的暗示,或者是明示,中心人物便是美姐。这是与传统的内地农村题材特别是跨度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题材的电影的关注焦点十分之不同。联系郝杰导演的处女作《光棍儿》,导演似乎想要呈现的就是赤裸裸的人本能的欲望——生存的欲望、性的欲望。导演似乎想要打破传统电影题材所传递出的主流形象与价值观,而打破传统窠臼的最好武器就是性。就如同现代派艺术在挑战传统时出现的赤裸裸的性器官。《光棍儿》中直接就是描写了三个光棍儿与一个需要钱供养孩子读书的妇女间的性交易,男主角因为性苦闷甚至去嫖妓,后来花钱买了一个媳妇还是性生活不和谐,最后还差点产生了一段同志关系(在《美姐》中也几次暗示了铁蛋儿与虎虎的同志性关系)。这复杂混乱的关系用现代人的眼光都不免有点荒唐。但我们还是会十分相信导演所讲述这个的故事,并且相信导演通过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的农村人民真切的生活现状,因为人的动物属性是共通的,基于这个前提,我们十分相信故事的真实性,并且认为这是个诚恳的故事。
  在《光棍儿》中呈现出的战斗性与批判性在《美姐》中只是隐喻。《美姐》这个故事的主线是铁蛋儿在特殊时代下与美姐三个女儿的纠缠情感关系。铁蛋儿成年后的一天,在外面谋生的美姐带着三个正值妙龄的女儿回村了。铁蛋儿与美姐大女儿——大女子(电影中对其的称呼)的渊源很早就埋下了,在其撞见美姐与丈夫亲热的那天,铁蛋儿就天真的问道“你不是说要嫁给我的吗?”美姐用拉家常的口气说道“以后把大女子嫁给你”。成年后的铁蛋儿一下子就望见了一进门就跑到厕所的大女子,还是那个茅坑,大女子蹲下了,又站起来,扎好裤子,娇俏地跑回到母亲身边。就这一下子,成就了铁蛋儿名副其实的初恋。后来的故事,就是一个直白的现实爱情故事。美姐不再是那个童年铁蛋儿心中的理想化母亲的形象,时间让他们有所隔阂,美姐真正成为了三个女子的母亲。因为嫌弃铁蛋儿家穷,拆散了铁蛋儿和大女子的姻缘,作为给铁蛋儿家的补偿,把哑巴吧二女子嫁给了铁蛋儿。恋爱理想受挫的铁蛋儿远走他乡,成为了一名流动二人转艺人。铁蛋儿的生活因为美姐的三女子的到来有了别样的色彩。美姐的三女子是此片中唯一一个有大名的,叫郝燕儿。她作为旁观者经历了铁蛋儿与大女子的轰轰烈烈的爱情,并且对铁蛋儿——她的二姐夫抱有强烈的好感。郝燕儿读过书,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大家都在唱二人转哥哥妹妹的时候,郝燕儿穿得一件白衬衫与一袭长裙,婉转地唱了一曲邓丽君。年轻活泼的女子,酷似美姐年轻时的相貌,一下子就俘虏的铁蛋儿的心。让中年铁蛋儿再一次尝到了爱情。但这次铁蛋儿的爱情是隐忍的,铁蛋儿已不是与大女子恋爱时的莽撞少年。当年轻的郝燕给予了铁蛋儿性暗示,试探铁蛋儿的心时,双手搭在了铁蛋儿肩上,在铁蛋儿耳边说道“姐夫,我们谈谈心吧”“你是不是还想着我大姐呢?”铁蛋儿答曰“不会谈”“想甚,娃娃都五六岁了,早就过去了,还想甚。”完全展现了一个成熟男人的担当。后来当郝燕脱了衣服勾引铁蛋儿时,铁蛋儿落荒而逃。中年男人对于少女的爱,应该是包容与保护,而不是占有。当铁蛋儿听墙角发现剧团团长有潜规则郝燕的苗头时,铁蛋儿急冲冲跑过去锤门,“开门!开门!”门被踢坏后,铁蛋儿急的从,门洞里钻了进入想要解救郝燕。这时郝燕才发现,她姐姐曾今拥有过的那个让她羡慕不已的铁蛋儿,她也拥有。电影的结局,铁蛋儿一家三口躺在炕上,仿佛是睡前的喃喃细语,铁蛋儿搂着女儿“亲大大还是亲妈妈?”“大大以后不走了。。。。”最终铁蛋儿还是回归了家庭,那个曾经让他嫌弃的哑巴吧,她带给了他一个女儿,给了他一个自己的家,铁蛋儿一定是对她充满感激的,她让他的生命得以延续,进入轮回,生生不息。
  影片中有一段,铁蛋儿剧团的所有人员,坐在一辆露天的卡车样的车上,在苍茫的大地上行驶,他们围着铁蛋儿恣意舒适地坐着或者靠着,铁蛋儿唱着小曲,旁边人一起附和着,一起在奔赴下一个演出小镇的路上。背景音乐是《彩云之南》。私以为这一段十分地出戏,彩云之南与铁蛋儿唱着的民间小曲十分不搭调,这一段之于剧情也丝毫没有瓜葛。但这一刻我却觉得十分感动,与三五个知己好友在赴同一个目的地的旅途中,我们无忧无虑放声高歌,这是我所向往的,因为现在我们难以一见。我必是又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描写中国农村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禁与不禁的我都看过不少,《盲山》、《盲井》、《米香》等等,主流的就不说了。这些电影各种视角不一样,但大部分都流露出十分悲观的情绪,传达出小人物在时代、命运前面的身不由己。甚至到去年口碑很好的一部描写武汉底层人民生活的《万箭穿心》,我不敢去看。我知道是一部好片子,但我承受不起时代、社会所有悲剧的矛盾全部一起爆发。我承受不住那么苦痛的力量。反观《光棍儿》《美姐》确实是这类题材影片中的奇葩。《美姐》贯穿影片始终的音乐,充满了古朴雄浑的生命力,这些底层人民,为着粮食担忧,为着媳妇儿担忧,倒是省去了人间纷繁的琐事。他们一世一代繁衍生息,有着他们最朴质的思想与智慧,承担着整个民族的传承,他们远比我们想想中的勇敢,博大并且充满生命力。

 5 ) 我看畸形的爱

       看到一大片叫好声,文艺青年们欢呼雀跃,如饥似渴,好久没这样佳作产生了。我一个俗人发表一下俗见,文艺青年请自觉回避哈,因为在下水平比较低下,是在下输了。
       说明一下看的是webdl版,不是完全版。
       谈谈剧情吧,开始看见题目就觉得纳闷,怎么美姐变成了the love songs of tiedan?看完全片才明白,为毛叫美姐。原来小男孩自幼和美姐在一起,形影不离,为了造成以后铁蛋对大妹子爱得疯癫,不惜用嘴对嘴喂食(有没震到),一起睡觉下身不穿衣服(不可思议)作为铺垫,当然webdl版是啥都木有得看的。美姐离别时候,就有了铁蛋追车,要美姐嫁给他。这里宣传的媒体谈到了,恋母,话说小时候我也对那些样子长得好看的老师啊,比较亲近的人特别喜欢,但要达到疯癫,一定要先疯癫。
       好了,剧情转入美姐从口外回来,变化那个大啊,冲击了长大后的铁蛋,还娶不?这时候,美姐情结转移到了大女儿身上了,一起嗨歌一起嗨,但是蒙古人过来抢亲了,蒙古人富裕有牛羊,父母之言,嫁了,大女儿有哭,但是也说了一句“能听懂一点蒙古语”,也不排斥到口外去,这就是那些铁蛋爱的人,因为从小积累的美姐情结,和初恋交欢导致铁蛋疯狂到傻了,骑毛驴追还算正常,炸房子那才是恶搞。美姐迫不得已把二女儿嫁给了铁蛋,这。。。傻了的铁蛋一次冲上台唱歌然后又恢复正常了,真行啊,然后随团出去唱歌,这里为了增加震撼,还加入基情,呵呵。新生活开始了,此时迷失了的美姐又上了三女儿的身,一定要加入团,而且又非常喜欢铁蛋,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有木有激情。此刻的铁蛋有动情的那刻,但是更多的是理智,多次拒绝了三妹子后,回归老婆和孩子的身边。END。
       看完片子不禁要问,这片子想传输点啥呢?片子经常都有民风歌曲,整个歌剧一样,是不是太多了点。美姐这种爱,很畸形,甚至有人拿此片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比较,称之为中国版的西西里,笑死人了,就那么点相同,小孩喜欢上大人就吹到天花龙凤,不得不佩服。撇开西西里的唯美不说,不管玛莲娜是年轻还是衰老,主角始终如一,另外一部感人至深的天堂电影院也是如是表达爱情,反观这部呢,老了的美姐拿女儿替身,然后三女儿接力,无奈最终归于平淡的二女儿,有意思嘛。本来对片子真不大感兴趣,直到三女儿的出场,一是奠定三个女儿不同风格,也有点不同时代的代表,二是三女儿的敢爱敢为的确令人赞许,不过唱着流行曲的靓眼邓丽君怎么会喜欢那个又黑又丑又老的姐夫,真是莫名啊,说明爱情这玩意的确是令人费解!!!

 6 ) 月亮虽远,但必有月亮

电影《美姐》是近年来上映的电影中可圈可点的一部。
一、视角
在《卧虎藏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尝到了海外发行甜头的中国影人疯狂的拍摄古装大片。在西方人眼中,中国还是一个穿着长袍在天上飞来飞去的神秘民族,如何利用中国元素讨好西方美学视角成了很长一段时间影人钻营的课题。厌倦了粗制滥造的古装大片后,我对这种没有勇气的纯视觉表达感到无比厌倦,一部古装片好像只要有服装、化妆、美工和大明星就够了。没有导演、编剧也有戏。
在《失恋三十三天》、《泰囧》等小成本现代题材戏取得巨大成功后,电影界又一窝蜂地开始拍摄投机的现代题材喜剧电影。满以为找两个年轻明星,编个四六不靠的烂故事就能骗到年轻人钱了。
《美姐》却不同。背靠文革时代背景,讲述的却是完全的个人体验。本片选择的时代,说远不远,说近不近,有模糊的记忆,亲切又不亲密。文革题材真是中国文化的富矿,令很多荒诞的背景都有了令人信服的时代土壤。
郝杰导演并不投机,他始终坚定地将创作目光投向他最熟悉也最感兴趣的个人成长环境:北方农村。由于持续地体验和关注,故事才带有芬芳的土腥味,镜头对农村表达有一种克制的抒情。

二、商业性
《美姐》如果取得院线支持,是有可能出票房成绩的一部小成本电影。虽然成本很低,但是故事戏剧性很强,很多人拿《美姐》和《站台》相提并论,《站台》所天赋的贾樟柯式的节奏感使它注定是一部没有观众缘的小众电影,而《美姐》的戏剧性、情节点是有可能取得院线成功的。
铁蛋一生的感情都与美姐母女四人息息相关。剧中涉及到裸露、恋母、小姨子和姐夫的不伦情感、似是而非的同性情谊,都是很有宣传点的。

三、镜头语言
1、主观镜头
导演在拍摄《美姐》时,使用了大量的手持拍摄的主观镜头。
电影一开始,视觉上就很刺激,手持低位的摄影机摇摇晃晃来到一户农村的土厕所前,一个毫不害羞的大姑娘露出白花花的屁股和大腿,仿佛来自摄影机上的儿童声音问:“美姐你在干什么?”大姑娘理直气壮地答:“我在拉尿。”
铁蛋童年期间,几乎所有的机位都在成人膝盖位置。让人想起小津电影著名的与榻榻米等高的机位。很多场戏儿童铁蛋并没有出镜,但是故事却与他密不可分,是他带领观众从他的视角感受到对美姐的真诚和被成人世界忽视的愤怒。
 2、幻想
电影还有几个幻想的镜头非常有意思,一个是大女子远嫁内蒙古后,铁蛋骑驴去追。大女子在蒙古包里举行结婚仪式,铁蛋赶着慢驴竟然到了蒙古包门口。这显然是一个铁蛋幻想的镜头。所以他骑驴走过大女子的蒙古包,却好像没看见一样,从门前走过。和好莱坞式剧作不一样的是,从此大女子再也没有出现过。两人最后一次擦肩而过,是铁蛋幻想着自己经过她新婚的帐前。
还有一次非常明显,是铁蛋疯了之后,被迫与二女子结婚,结婚前,他幻想的全是和大女子结婚的喜人场景,由于是同一个演员,甚至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心中幻想的是美姐还是大女子。这时候画面的色调是明显不现实的,铁蛋爹的瞎眼也奇迹般地好了。这个幻想场景结束后,紧接着剪进一个现实场景,铁蛋和二女子真实的结婚场景,两人都不愿意,被强按着拜堂,最后演变成一出闹剧。这两个场景的对比非常有趣。
3、几个印象深刻的镜头
铁蛋小时候,美姐在灯下,嘴对嘴喂他吃坚果。将坚果放在嘴里咬碎,再直接把果仁吐到怀中铁蛋的嘴里。非常香艳,又难言不妥,导演这一场表达铁蛋对美姐迷恋的原因非常有说服力。
铁蛋和二女子新婚并不顺利,有一个镜头,非常非常明显的修辞。铁蛋和二女子各靠一边,中间是一床寂寞的红婚被,一切都那么疏离和寂静,只有中间一根电灯线在晃悠,划清二人的界限。
铁蛋一家三口商量娶媳妇的时候,画面是一家三口坐在炕上,夫妻二人在前景,铁蛋在后景,形成了一个经典的三角构图。这时候,这一家三口形成了稳固的攻守同盟,但是铁蛋的话语权显然并不有效,所以他在后景。
在铁蛋疯了之后,家里人请来了一个朋克风格的神婆,这时候机位从窗户的位置,用广角镜头拍下了整个窑洞,作法的神婆、生病的铁蛋、焦急的母亲、闷闷不乐的父亲、看热闹的乡亲。。。这个镜头交代了全部背景,又由于广角产生的视觉变形,让这一幕显得格外荒诞。
4、太阳和月亮
月亮主要出现在铁蛋和大女子谈恋爱的时候,他俩好上了之后,有一个画面是他们站在定情的土坡前,这时镜头呈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角度,仰拍两人,两人出现在画面左下角,人物显得非常短促、不舒服。但是抬头一看,右上角有一轮又大又美的月亮。原来导演是想带到月亮,才委屈两位恋人。月亮远远地照在两位恋人的身上,中间是深远的夜空,如此寂静,如此私密,他们的世界,只有彼此的存在。之后在两人谈恋爱的很多时刻都用到了月亮。
和月亮代表客观的恩爱相反,牵涉到太阳的是有关离别的主观镜头。
影片开始,美姐举家搬往口外,坐在驴车上,呼唤铁蛋别再跟了。最后,与这段相应的,是铁蛋的主观镜头,他迎着太阳,根本看不见美姐的脸,只听见自己喘着的粗气和美姐的迷蒙的声音,眼中只有一轮明晃晃的太阳。

四、演员
《美姐》全片只有两个专业演员,导演用观众不熟悉的面孔,是一张说好故事的安全牌(可以和顾长卫《最爱》的演员模式对比)。女主角叶兰一人挑战三角,不仅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而且让观众对铁蛋的“美姐情结”更能理解。
男主角冯四就是某乡村歌舞团团长,虽然满脸皱纹演和大女子谈恋爱的青年铁蛋不太有说服力,但是二人台被他唱的乡土味十足,而且这位非专业演员越演越好,非常真诚。
演二女子的葛夏是本片编剧之一,戏份不多,但是是全片的精神提线。有一幕二女子坐在窑洞里,穿着铁蛋给她买的红裙子,没有人帮她把裙子扣好,和她一贯的孤独一样,她站起来站在炕上跳起舞来,真是太美了。二女子一直是被忽视的女性,但是她也有自己的希望,自己的心理需求,但是没有人关注她,没有人问她,她始终是失语的。但又只有这失语的女性,得到了最后的幸福。
和《站台》不同,《站台》中一代青年始终是迷失的,而《美姐》的男主角铁蛋,在寻找的过程中,始终坚守着自己对美好的一份执着。所以最后,在经历了美姐母女四人的生命历程后,他回来了,回到了稳固的、安全的家庭生活的怀抱,回到了安静的二女子身边。
参加剧团后的铁蛋,与其说是在内蒙古巡回演出,不如说是在内蒙古寻找自己。一开始他是想去寻找大女子,但是走着走着,他就找到了内心深处呼唤的声音,是对二人台表演的爱好,也是通过逃避得到的一时平静。

《美姐》中所寻找的内心安宁,那在对现实就范和追求美的梦想的摇晃挣扎,就像铁蛋和大女子恋爱时候的那轮月亮,虽远,但庇护着他们。

 短评

我覺得叫"鐵蛋兒的情歌"更點題。延續"光棍兒"的生猛活力與幽默,郝杰繼續用二人台這項民間藝術去表達他對故鄉深厚的感情。生命總有悲涼與無奈,把一切都化成了歌,留在記憶中。本身是二人台演唱者的馮四,與分飾三角的葉蘭都有精采演出,大量非職業演員也都是亮點!

7分钟前
  • 裘笛
  • 推荐

影片中原生态的现实镜像和粗粝的艺术镜像相当的迷人,三位美姐的设置与角色内心的转变相当有趣,虽然故事最终越讲越松散无神,时代层的处理和升华也比较糟糕,但相对《光棍儿》进步真的很大,丝毫不想掩饰对此片的喜爱,五星勉之!

11分钟前
  • 安德烈大叔
  • 力荐

由于成本限制缺点和优点一起暴露无遗,运镜、美指等方面还有很大空间可以发挥,其实这是一个野生公路片,喜欢里面不拘一格的草莽气质,一股子浑然而成的骚乎劲,伪娘一上台其实也很美丽。里面女孩都很健康、丰润,很有生育能力的样子,美姐本人和她的三个女儿,铁蛋的妹妹都很漂亮,都是我喜欢的类型。

1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SIFF6截至目前个人年度最佳独立片,二人台文化在文革打压和流行冲击中流露出的原生态,和铁蛋对大姐忘不了的隐忍一样纯粹。三位一体的“美姐”(性启蒙、性冲动、亲情)都不如热炕头被窝里的媳妇,因为前者是“在梦里,我一时想不起”,后者才是“花儿开在春风里”。

1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生猛之余也能沉下来的乡村性情故事;外光源的全面摒弃和手持跟拍的适度应用,二人台台上台下的比照与交融,就如同影片本身在生活的触感与艺术的间离当中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平衡点,由此投射出许许多多的的哭笑不得和无可奈何;不夸张的说,这几乎是新世纪以来最好的内地龙标片。

19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廉价消费品。活生生地被影评人们捧出翔来。

23分钟前
  • 把噗
  • 较差

有文采,劲头足

28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说这片儿是现实主义的,都是没读好书的。这片儿根儿上就是个《故事会》式的传奇故事,还没到《知音》呢。说这片儿不是歌舞片的,估计都想到《霸王别姬》或者《站台》了,可是《美姐》无论面子上里子上都是一歌舞片(唱段表达情感不叙事嘛)。剪辑很棒。要是妆再好一点,美工再好一点,五星没商量

29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仍是郝杰擅长的西北风味加耍流氓。不知是不是想上院线的原因,这回收敛了很多。整体来讲,还是唱得好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铁蛋·真摇滚·无双,儿时恋上丈母娘,睡了一年大姐,睡了半辈子二姐,三妹也想随他去私奔。同性艺人虎虎也似暗恋铁蛋。二人台剧团演出,酷似摇滚巡演。小黄歌一唱,观众都把持不住。

35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年度最摇滚电影!!彪悍激情的陕西山歌!热情似火的groupie乡村大妈!走关口大战邓丽君!抢我初恋?俺睡你全家!

4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中国导演普遍的不喜欢找主题,即使找了,也和片子本身的表现形式一样一如既往的含蓄,抛开一些时代感和演员身上的瑕疵,那种地域性原生态的戏曲文化、民风民俗和某些时期的社会状态都很够味,只可惜失败的时代感营造让一个堪称史诗的情欲故事只剩下了一股子土骚味儿,幸好还够土够骚。★★★

42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姐,但并不是每个美姐都有三个女儿:一个是你爱的,一个是爱你的,还有一个你不爱她、她不爱你的,做了你的老婆。

4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两个愿望:1、中国永远能拍出这类电影;2、国际上得奖的不要永远是这类电影。

46分钟前
  • 可风
  • 推荐

大篷车、歌舞团,郝杰的《美姐》怎么都会让人想到同样走西口的《站台》,却无吐槽时代的宏大野心,而更是一则细腻又荒谬有趣的个人爱欲史。歌舞公路片的热闹形式,避免了以往国产独立电影必备的乏味气质;陕北十八摸式的只土不豪民俗,也不可能让它成为宝莱坞之梦。搁在国片沉闷的这些年,它确实出色。

51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大西北真是骚的要命。虽然视角不一样,但白鹿原什么的弱爆了。

53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文革十年,小屁孩铁蛋突然苍老(…演员比较老),神奇的三姊妹组合,美姐形象一分为三,拥有却失去的、得到的以及不能的。歌声在草原和黄土坡上异常嘹亮,结尾略嫌松散,做旧的时代感可能有不足,但成亲前后段落异常好。红尘啊滚滚,太多的情歌啊唱不完

5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好看的乡村爱情电影,还有传统的二人台。就乡村爱情部分,我的前十二年在乡村长大,有情怀,难得把乡村爱情拍得这么浪漫又写实,太赞了

1小时前
  • zhang 2nd
  • 力荐

铁蛋爱上野马大妹,可他家里并没有草原,终与“美小姐”难成眷属;二妹哑守终生其实收获了最长久幸福;三妹情窦初开为爱狂奔,短暂品尝人生“甜蜜蜜”;虎虎对铁蛋儿是少一个时辰一分钟一秒都不行的爱。混搭《活着》《霸王别姬》《天浴》《白鹿原》,一个辗转多年的故事。叶兰一人分饰三角令人折服。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这是一首首简单的小黄歌,唱着人们心肠的曲折……

1小时前
  • 寂静的风
  • 推荐